-
失落與追尋
積20余年之力,蒙古族作家海勒根那的短篇小說集《騎馬周游世界》以濃烈的民族文化氣質和令人驚艷的姿態由作家出版社出版,除了裝幀設計上別具一格,它直擊人心深切動人,入選的24篇小說來自于血肉般的現實生活,在主題上各有深思隱憂,又在整體上構建出失落與追尋的主題。
-
有力促進少數民族文學的繁榮發展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在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的支持和文藝方針的鼓舞下,我國少數民族文學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
關鍵詞:  少數民族文學2020-08-07
-
云南少數民族文學創作的集成
任何民族的文學之花,都是生長在本民族的沃土之上的。
關鍵詞:  云南少數民族文學2020-08-07
-
文學中的蒙古馬精神
文學中的蒙古馬,蘊含著蒙古族古老的游牧文化特質和英雄史詩色彩。
-
如何更好地呈現“民族性”
回顧廣西當代少數民族文學發展歷程,我們可以更好地總結其文學特點,展望其發展趨勢。
關鍵詞:  廣西少數民族文學2020-08-07
-
今天的文學
從來沒有哪個時代的讀者,像今天這樣,藉互聯網平臺,分分鐘把全球資訊一網打盡,技術的力量變成了世間魔法,上天攬月、入海捉鱉;可以天馬行空,可以深入細胞深處,一窺微觀究竟。
關鍵詞:  金仁順2020-08-06
-
故紙堆里尋新理
《九案》是寧夏回族作家石舒清的短篇小說集,是作者從已經泛黃發脆的“故紙堆”里扒出故事,并以筆記體小說的著述方式進行重新開掘和講述的結果。
-
將非虛構的書寫作為永恒的記錄
作 者:阿克鳩射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9年3月 “懸崖村”是位于四川大涼山腹地的一個小山村,曾經,山上的村民靠攀爬藤梯來維系和外界的聯系。
-
淺論新疆少數民族詩歌中的生態觀
引 言 我國新疆少數民族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孕育出不同的民族文化,蘊含著豐富的生態倫理思想,這些生態倫理思想也融于他們的神話傳說、宗教禁忌、鄉規民俗中,表現出少數民族的生態倫理智慧,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關鍵詞:  少數民族詩歌2020-07-28
-
興安《在碎片中尋找》:書寫日常生活中的民族記憶
“白馬照月明,青山無古今”,這是興安在中國現代文學館舉辦的水墨畫展的題名,凝練地勾勒出畫展的主題,又在白馬、明月、青山的意象中透出遼遠和曠達的意境,顯示了興安浸潤在繪畫和文學中,通透了彼此的審美意蘊。
-
《桑多鎮》:當代少數民族詩歌的非虛構意義
作 者:扎西才讓 出版社:長江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9年12月 詩集《桑多鎮》是藏族詩人扎西才讓圍繞“桑多鎮”這一極具地域文化特色的現代新型小鎮而創作的“九卷”詩歌集納。
-
高原初現 更待高峰
近日,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公布參評作品名單,廣西以36部參評作品位居各省市區前列。
-
蘇濤:以一種俯吻大地的方式
作為當下雙語寫作的代表作家,阿拉提·阿斯木的每部作品都在超出讀者的閱讀經驗。
2020-07-11
-
生生不息的詩情
我國少數民族具有悠久的詩歌傳統,歷史上產生了許多優秀的民間歌手和詩人。
-
不斷深化對文學桂軍的系統性研究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文學在經歷了傷痕文學、反思文學、改革文學、尋根文學、新潮文學輪番上演的十余年后,到20世紀90年代初期,隨著“陜軍東征”的行動,區域作家群創作成為文學界的亮點,出現了文學豫軍、文學陜軍、文學魯軍、文學湘軍、文學晉軍等作家群體。
關鍵詞:  《韋其麟研究》《文學桂軍研究資料叢書》李建平2020-07-03
-
小說的兩種境界
任何一種文體能夠成立,均有其他文體不可替代之處。
2020-07-03
-
向本貴《兩河口》:身份轉換與城郊農民生活的新前景
前一段,湖南苗族作家向本貴推出了長篇小說新作《兩河口》(《民族文學》2020年第1期),取得了新一年創作的開門紅。
2020-07-03
-
李健彪的《達浦生評傳》:以鮮明的人物形象凸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作家出版社出版了李健彪先生28萬字的報告文學《達浦生評傳》(此書為2014年中國作家協會重點扶持項目)。
2020-07-03
-
呈現民間文學百花爭妍的圖景
彩云之南是多民族世代生活的福地,也是民間文學活態發展的沃土。
2020-07-03
-
新時代廣西少數民族文學的機遇和挑戰
“新時代廣西少數民族文學的機遇和挑戰”這個話題好像很大,但也很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