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初現 更待高峰 ——新時代壯族文學發展縱橫談
近日,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公布參評作品名單,廣西以36部參評作品位居各省市區前列。在這些參評作品當中,廣西壯族作家作品23部,占廣西參評作品63.89%;全國壯族作家作品29部,占全國參評作品7.30%。此前,廣西文聯、廣西作協發布了《2019年度廣西優秀原創文學作品扶持項目公示》,在入選的90名作家中,壯族作家超過了20位,馮藝、蘇長仙、牙韓彰、石才夫、凡一平、黃佩華、陶麗群、李約熱、黃鵬、羅勛、趙先平、連亭、費城、隆鶯舞、許敏、黃神彪、韋漢權、陸榮斌、韋武康、廖獻紅、侯志鋒等壯族作家榜上有名。窺一斑而見全豹,這兩個榜單,體現了2019年度壯族作家創作的新實力和壯族文學發展的新動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壯族文學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壯族作家隊伍不斷成長壯大。壯族文學實現了邊緣崛起,發展勢頭良好,涌現出一批優秀作家,比如在不同時期陸地、韋其麟、韋一凡、馮藝、黃佩華、蒙飛、陶麗群等獲得過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王云高獲全國第二屆優秀短篇小說獎,他們創作出一批優秀作品,呈現出喜人的態勢,構成了壯族文學高原。但同時也存在著發展勢頭不夠猛、影響力不夠大、質量不夠高等問題和不足。
壯族文學如何筑牢高原,鑄造高峰?日前,記者約請了部分壯族語言文化學者和作家詩人就壯族文學發展問題進行了筆談,探討新時代壯族文學發展的新路徑。
關注原鄉和母語,增強民族文化自信。中央民族大學教授黃鳳顯提出,壯族豐富深厚的歷史文化和多姿多彩的現代生活,是壯族作家創作的重要源泉,也是增強作家文化自信并能海納百川、吸收各種文學理念和表現手法的根基。“我們有理由充分期待,一批具有民族文化底蘊,又有壯族現代生活特色的力作將會相繼涌現,并在此基礎上推出新時代壯族文學大家。”著名作家黃佩華認為,和許多少數民族文學一樣,壯族當代文學傳承了民間文學的優秀基因。在壯族文化、母語研究和文學表達方面,壯族學者與創作者幾乎是同步的,這些年都取得了豐碩成果。廣西民族語言專家黃如猛也表示,語言是文學的主要形式,壯族作家對漢語的駕馭都很嫻熟并各具風格,但也有責任培育培養使用母語創作的作者隊伍,提供更多形式的優質語言產品。他非常欣喜地看到,今年自治區民宗委選送了兩部由廣西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壯文作品參評全國駿馬獎。
向生活和人民學習,創作出無愧于偉大時代的作品。廣西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石才夫指出,新時代以來,廣西少數民族文學得到進一步繁榮發展,涌現出一批具有全國影響的作家和作品。比如壯族凡一平、陶麗群,瑤族紅日、光盤,土家族田耳,侗族楊仕芳等。陶麗群獲得了第十一屆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還有一批更年輕的后起之秀,正在成長。壯族作家無論是隊伍規模還是作品質量,近年來都有長足進步。但也還有短板和差距,長篇小說作品不多,反映本民族歷史和現實的具有“史詩”意義的作品還有待突破。這些都需要各民族作家共同努力,向生活和人民學習,創作出無愧于偉大時代的作品。
把握時代,眺望未來。中央民族大學教授、民族語言專家李錦芳認為,現在處在歷史大變革的時代格局之中,世界大變,國家大發展,壯鄉日新月異。壯族作家理應記錄時代發展和民族變遷,通過筆端描繪活生生的生活現實,記錄下這個時代的美好和人們的所思所想,記錄下壯族如何從傳統農業社會跨越到現代工業社會。“壯族作家要思考民族的未來走向,用自己的文字引領未來。期待我們的壯族作家創作出更多具有時代溫度感的作品。”
創新是王道。廣西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牙韓彰認為,壯族文學要取得能夠標注自身高度的顯著成就,創新是必經之路徑。壯族作家應該通過不斷更新閱讀領域和范圍,在了解和熟悉各民族、國內外傳統經典作家的歷史性創作水準的基礎上,積極主動閱讀當代活躍在文學前沿陣地的代表性作家的代表作品,準確把握當代文學創作所達到的高度和出現的變化趨勢,確保自己的文學寫作不重復前人,也不與當代同仁雷同。
攀登文學高峰的路徑,作品就是鋪路石,要擦亮每一塊鋪路石。凡一平是著作較多、社會影響力廣泛的壯族作家,他強調,作家靠作品說話,壯族文學靠文學作品支撐。因此,最重要的是多出作品、多出好作品。廣西民族出版社社長石朝雄則認為,壯族文學要發展,扶持作家推出作品很重要。2019年廣西民族出版社推出了“我們叢書壯族作家作品系列”叢書,共推出11位壯族作家的作品集,這是壯族文學史上第一套壯族作家叢書,影響很大,客觀上對促進壯族文學的發展繁榮是發揮了積極作用的。
人才是關鍵,壯大壯族作家隊伍是當務之急。著名小說家李約熱提出,要注意發現培養更多有潛力的年輕寫作者,使隊伍不斷壯大。壯族作家要有更加開放的視野,關照現實,書寫生活。壯族詩人、散文家黃鵬是壯族作家創作促進會的會長,他認為,壯族文學發展到今天,已經形成了一支有戰斗力、有活力、有實力的壯族作家人才隊伍,創作出一批優秀的壯族文學作品,客觀上在廣西文學發展繁榮中發揮了積極的重要作用,也為中國少數民族文學發展繁榮作出了重要貢獻。在新時代,壯族文學要持續健康發展 ,必須要進一步充分認識壯族文學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必須要進一步強化壯族作家人才隊伍建設;必須要進一步加大對壯族文學的扶持力度;必須要進一步加強團結齊心發力;必須要進一步提升創作效率與質量;必須要進一步加大宣傳推介力度。
大家認為,多年來,廣西壯族作家植根廣西文化沃土,聚焦社會變化,刻畫時代變遷,用飽滿的熱情、辛勤的創作寫出了一部部膾炙人口的優秀作品,向世人展現了變化發展中的壯美廣西,用作品實力構成了壯族文學高原。下一步,要進一步筑牢筑實筑大壯族文學高原,努力建構壯族文學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