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少數民族文學創作的集成
任何民族的文學之花,都是生長在本民族的沃土之上的。其一根須、一枝桿、一葉脈、一花香、一甘果,無一不是本民族的靈氣與生態、精妙與美好,從風雨歷程到欣欣景象,正可謂是“沃土無聲,繁花春雨”。面對書桌上20卷之巨的《新時期云南少數民族文學作品選》時,面對這兩摞封面米黃、圖文設計富有民族元素感的圖書,心中滿是愜意。
這套選集的少數民族作者,如星云集、各顯光輝,作品如花海時空,釋卷余香。一下子知道這么多的作者,一下子讀到這么多的作品,既為各民族都有自己在文學領域的佼佼者而高興、喟嘆,也為自己能在選集中認識他們、了解他們而倍感榮幸和幸福。
這套選集,是在中共云南省委宣傳部的支持下完成的,是云南少數民族文學發展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新時期云南少數民族文學成果的大梳理和大檢閱。同時,也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云南考察時指出的,希望云南努力成為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的具體體現。
民族團結是我國各族人民的生命線,做好民族工作,最關鍵的是搞好民族團結。作為擁有少數民族種類最多的省份,維護民族團結始終是關系云南改革發展、邊疆鞏固、社會穩定和各族人民福祉的大事,而文學是促進各少數民族之間相互了解、相互認識的重要手段。中華民族大家庭是由56個民族共同組建的,作為共和國平等成員中的云南世居的25個少數民族,以其自身的獨特文字表達豐富著社會主義文學事業的同時,也為邊疆民族的團結和諧作出了貢獻。《新時期云南少數民族文學作品選》的編輯出版,目的是讓云南少數民族有一個展示自己在新時期以來文學成就的平臺。
因此,無論是從民族團結、民族進步、民族發展的角度還是從國家統一、凝聚民族力量的角度來說,云南編輯出版這樣一套叢書都是十分必要的。
選集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發行,收錄了布朗族、基諾族、德昂族、獨龍族、白族、怒族、佤族、景頗族、普米族、阿昌族、拉祜族、納西族、傈僳族、傣族、哈尼族15個云南獨有民族和彝族、壯族、藏族、回族4個共有民族,計19個少數民族的文學作品。共計735萬余字,20卷之巨。其中錄有小說195人218篇;散文370人523篇;詩歌285人852首,每一卷幾乎都有前言、序言和后記。如此強大的作家陣容,如此精品薈萃的翰海墨流,不得不有海風撲面、濤涌浪卷的感喟。
此選集的成功誕生,是與一個嚴謹、認真、不畏艱辛且激情常在的編輯團隊分不開的,編委會主任黃堯、總編楊紅昆執編鼎力,責任編輯張一龍與眾主編同赴撈珍、揮汗經年。選集自2014年8月決定編輯,至2020年春全面呈現給讀者,歷時近6年之久,用總編楊紅昆的話說:就是諸君篤力、久釀喜成。選集的總編委會、各分卷編委會都在列。各分卷的編委會,又由各少數民族作家組成,目標明確,各盡其責,雖艱困辛苦,但佳寶終見、精萃呈芳。
由于各少數民族作者分散,各民族文學發展不均衡,編輯過程中所遇困難可想而知,也是可以理解的。在各分卷編委、編輯的辛苦努力下,這套有益于民族團結、民族進步、民族發展,凝聚民族力量的選集終于完成并出版發行。選集的出版,宣布了一項少數民族文學作品選編的浩大工程的圓滿結束,同時,也宣告了一套“百科全書式的少數民族文學作品選”的問世。這套選集,對文學愛好者而言,是一場饕餮盛宴,可以在這幾百名作家的文思中徜徉、流連,也可以在這幾百萬字的滔浪中蕩槳、漂流;可以在這絢爛多彩的、多民族的大地上飽覽山山水水;也可以肆意地吟詠于各少數民族樂居的村村寨寨、佳節賽事、生活妙境。選集對于熱衷文學狀態探究者而言,是一套不可多得的具有很強的資料性和研究價值的“百科全書”,在了解云南少數民族文學現狀和發展方面,必定是值得手持一卷、家存一套的上乘佳品,絕對是開卷必有益。
中國是一個擁有56個民族的大家庭,中國多民族文學有數千年的悠久歷史,內容、形式和風格都別具一格。在歷史長河中,中國文學以優秀的歷史、多樣的形式、豐富的產品、獨特的風格、鮮明的個性、誘人的魅力而在世界文學之林中獨豎一幟。文學也是促進各少數民族之間相互了解、相互認識、相互理解的重要手段。云南全境有25個世居少數民族,因此,云南少數民族文學的創作與發展,對全國少數民族文學的整體發展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是中國多民族文學集體合唱中重要且不可或缺的部分。
云南獨特的自然環境和社會人文環境,造就了云南少數民族文學的魅力和特征。云南少數民族文學的發展,在新中國成立前,可謂星疏空暗,有的少數民族甚至還處于原始社會狀態,文學創作更是無從說起,最多就是有口頭流傳的一些東西。新中國成立后,在黨和國家的重視與支持下,從無到有,從有到星空燦爛,出現了陽光明媚的空前新景象。
尤其是新時期以來,少數民族文學有了新的歷史機遇,有了新的動力、活力。在這樣的大背景、大機遇、大發展的氛圍里,《新時期云南少數民族文學作品選》的出版,是中共云南省委宣傳部支持的結果,是眾編輯與作者的收獲,也是國家和民族發展與繁榮的必然。
選集合卷有布朗族基諾族合卷、德昂族獨龍族合卷;單卷有壯族卷、藏族卷、回族卷、白族卷、怒族卷、佤族卷、景頗族卷、普米族卷、阿昌族卷、拉祜族卷、納西族卷、傈僳族卷;單卷中分為上、下卷的有彝族卷、傣族卷、哈尼族卷。其中,除彝族、回族、藏族、壯族外,其他15個民族都是云南獨有的少數民族。因此,他們的文學作品選集,不僅是為本民族打開了一道敞亮的文學之窗,更是為全省、全國,乃至全世界打開了一道溫暖明亮的門,書寫自我,道與世人,共饗文明。
各分卷的文學作品,由小說、散文和詩歌三大文體集結而成,基本按前言、序、小說、散文、詩歌、后記的板塊思路構筑。雖然各少數民族的人口,多者近千萬,如彝族,少的不足一萬,如獨龍族,但本著民族團結、民族平等的原則和編輯指導核心,總編委會對各分卷編委會,都是一視同仁、熱情支持。而各分卷編委對各少數民族作者的作品選輯,也無一例外地認真負責,千篇選粹。各分卷中,有的作者就是本民族分卷的主編或編委會成員。換個說法,就是各少數民族分卷的編委,基本上就是由本民族的專家組成。各分卷的主編分別是:納張元(彝),征鵬(傣),哥布(哈尼),曉雪(白),瑪波(景頗),聶勒(佤),王川蓉(納西),魯若迪基(普米),阿布司南(藏) ,黃士鼎(壯),馬紹璽(回),李金榮(怒),孫寶廷(阿昌),楊澤文(傈僳),李夢薇(拉祜),艾栗木諾(德昂),巴偉東(獨龍),陶玉明(布朗),張志華(基諾)。這些少數民族作家,用自己的筆撰寫著本民族相關的精彩故事,也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為本民族文學作品的出版而發光、發熱。
選集收錄的作家和詩人,是云南各少數民族文學力量的代表,也是中國當代少數民族作家的重要群體之一。他們具有民族性和當代性的作品,在云南或是在全國,都是當代中國少數民族文學作品不可忽視的部分。他們的作品,或許不能反映出本民族的全部,但一定是本民族的精神和靈魂的展現。他們對本民族生存環境和文學生態的內在聯系的探究與思考、學習與挖掘,必然會使本民族文學的特質,發揮出對時代的推進作用,展現出對文明的前瞻潛力。
云南少數民族文學,作為中國少數民族文學的組成部分,也是中國文學發展的一種優勢的共同體,要利用好這一優勢資源,就要進一步認識到這一優勢。《新時期云南少數民族文學作品選》,就是對這一優勢資源的具體展示、集中展示,是為了讓大家通過這套選集的橋梁作用、窗口作用、“百科全書”式的作用,來更好地認識云南文學,更多地了解云南各少數民族文學。
當然,選集雖對了解云南少數民族文學作品可以說具有“百科全書”式的作用,這種作用是空前且重大的,但不能片面地認為是收集了云南所有少數民族的作家和作品。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制約,在選集所選的各民族作家群后面,還有著浩浩蕩蕩的創作隊伍,他們的作品雖未列選,但他們的創作激情、才氣和筆墨,也如陽春之暖、夏花之氣,正撲面而來。在今后的文學天地,各少數民族作家一定會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自覺,承擔起講好本民族故事、講好中國故事和傳播好中國聲音的文化責任,為本民族文化和文學,為中華文化和中國文學“走出去”,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作出更大貢獻。
21世紀,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世紀。云南省少數民族文學的發展與繁榮,也是中華民族文學發展與繁榮的推力部分和發展部分。相信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學事業發展繁榮的大背景下,云南少數民族文學作為中國少數民族文學的共同部分,將會與整個中國當代文學一起,在新時代的航程上,在“一帶一路”倡儀的實施及深層次的推進中,為創造輝煌燦爛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而奉獻出應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