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埃斯科里亞爾的沉思者”
1914年出版的《〈堂吉訶德〉沉思錄》。
關鍵詞:  堂吉訶德〉沉思錄2019-08-18
-
圖書館的秘密故事
置身于圖書館時,讀者的注意力常常會被名著或當下流行的書吸引。
關鍵詞:  《秘密圖書館》2019-08-17
-
《洋麻將》:西方劇作的東方“著陸”
美國劇作家柯培恩的《洋麻將》是西方話劇史上的經典之作,兩位老人魏勒和芬西雅,14回合洋麻將串聯起兩位老人的一生,折射出社會的弊端、生存的無奈、生死的無常。
關鍵詞:  洋麻將2019-08-16
-
另一個尼采?
亨利希·邁爾《何為尼采的扎拉圖斯特拉?》(C.H.Beck,2017)的封面使用了達芬奇的自畫像。
關鍵詞:  尼采2019-08-16
-
危機與“世界文學”總是如影隨形
石黑一雄說,最近醒來,發現自己其實生活在泡沫里,他從小就認為理所當然的自由人文主義價值觀可能不過是一個幻覺。
關鍵詞:  世界文學2019-08-16
-
在生活中永遠騎車前行
內容簡介:梅西是一個堅毅而迷人的主人公形象。
關鍵詞:  梅西·蘇亞雷斯的換擋人生2019-08-16
-
譚恩美《過去開始的地方》:故事背后的故事
《過去開始的地方》英文版封面 《過去開始的地方》(Where the Past Begins)是譚恩美最新出版的一部散文集。
關鍵詞:  譚恩美2019-08-16
-
羅馬的終結:新興傳染病的巨大力量不可忽略
公元400年初,羅馬皇帝和他的執政官抵達了羅馬。
關鍵詞:  羅馬的命運:氣候、疾病和帝國的終結2019-08-15
-
黑羊與灰鷹:巴爾干的苦難和重生
巴爾干半島地處南歐東部,歷史上曾先后被羅馬、拜占庭、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所統治。
關鍵詞:  黑羊與灰鷹2019-08-14
-
羅伯特·弗羅斯特的自我分裂,促使他創作詩歌
羅伯特·弗羅斯特是20世紀最受歡迎的美國詩人之一。
關鍵詞:  弗羅斯特2019-08-14
-
《菊與刀》, 戰后第一本日本文化論
李長聲:旅日作家、日本出版文化史研究專家。
關鍵詞:  菊與刀2019-08-14
-
尋覓浪漫主義的蹤跡
無疑,浪漫主義文學思潮產生并風行于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正值資產階級大革命時代的歐洲,其時要求個性解放和自由的呼聲日益高漲,在政治上反抗封建主義的統治,在文學藝術上反對古典主義的束縛,為適應這樣的時代需求,浪漫主義文學思潮便應運而生。
關鍵詞:  浪漫主義2019-08-13
-
財富與智慧:梭倫訴歌
據普魯塔克記述,梭倫早年作詩并無嚴肅目的,只為了消閑。
關鍵詞:  梭倫2019-08-13
-
文人的雅興與修行
這年頭,想著要有學問的人很多,可是有情懷的文人卻不多了。
-
藤澤周平:不是那種武俠小說
日本江戶時代,政治安定,經濟繁榮。
關鍵詞:  藤澤周平2019-08-12
-
《魔桶》:從流散到回歸
《魔桶》[美]伯納德·馬拉默德 著 呂俊 譯 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 我有個不知道是否經得起推敲的看法:如果一部短篇小說集是作者親手編訂的,那它就有了長篇的意味,里面每一則短篇就不可隨意抽離了。
關鍵詞:  魔桶2019-08-12
-
喬布斯光芒背后的暗面
《小人物:我和父親喬布斯》[美]麗莎·布倫南·喬布斯著吳果錦譯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出版 史蒂夫·喬布斯是改變世界的天才,他在工作中的強悍、偏執、精益求精,甚至刻薄已是舉世皆知。
關鍵詞:  喬布斯2019-08-12
-
《我們與祖先交談的夜晚》:小村莊的美麗與哀愁
斯坦尼西奇出生在波斯尼亞小城維舍格勒,父親是塞爾維亞人,母親是波斯尼亞人。
關鍵詞:  我們與祖先交談的夜晚2019-08-12
-
“宅男”索爾仁尼琴
戴蒙德不用計算機 戴蒙德 在6月11日出版的《新共和》(The New Republic)上讀到一篇有關加州大學醫學院生理學教授、博物學家戴蒙德(J.Diamond, 1937-)其人其學的長文,當中說及引發戴蒙德寫《槍炮、病菌與鋼鐵》(Guns, Germs and Steel,1997)的原因,大出意外然而極具啟發性。
關鍵詞:  索爾仁尼琴2019-08-12
-
勞動與閑暇——重讀《瓦爾登湖》
梭羅生活的年代是美國歷史上由農業社會向工商業社會過渡的轉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