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米蘭·昆德拉逝世一周年|方寸間的自由
“一戰”結束后的世界,在奧匈帝國的廢墟上,斯特凡·茨維格回望著“昨日的世界”,他慨嘆道:“命運之手無時無刻不在抓住我們,把我們拖進沒完沒了的戲弄之中。
2024-07-12
-
米蘭·昆德拉:一個反現代的現代人
1950年,赫爾曼·布洛赫在美國就kitsch(媚俗)做了一場講座,這是他在多篇論文中曾附帶論及的問題。
2024-07-12
-
文學仙臺與魯迅
仙臺博物館旁的魯迅雕像 尋覓魯迅的蹤跡 仙臺作為日本東北地區經濟和文化的中心,在我看來它是一座文學的城市,也是藝術的城市。
2024-07-10
-
卡夫卡,站在專為自己而開的人生門口
在弗朗茨·卡夫卡的文學生涯中,1914年《審判》的創作有著特殊的意義。
2024-07-09
-
英格拉·斯特朗德貝里:黑夜里透著星光, 靈魂已譯成圖像
英格拉·斯特朗德貝里 英格拉·斯特朗德貝里(Ingela Strandberg,1944-),這個“赤腳行走/穿過詩行”的女孩如今80歲了,她生命的大部分時光生活在她的出生地——瑞典南部哈蘭德省的一座小農莊。
2024-07-09
-
愿如風有信 | 斯捷潘·薩馬林:寫作“為悲憫而行”
“青春詩會”是中國詩歌界最具影響力的品牌活動,是青年詩人亮相的舞臺與成長的搖籃。
2024-07-08
-
卡達萊的“氣象”
當地時間7月1日,阿爾巴尼亞當代最著名的作家和詩人、首屆布克國際文學獎得主、諾獎熱門候選人伊斯瑪依爾·卡達萊逝世,享年88歲。
2024-07-08
-
奇瑪曼達·恩戈茲·阿迪契:為沉默者發聲
奇瑪曼達·恩戈茲·阿迪契 近日,備受矚目的非裔女作家奇瑪曼達·恩戈茲·阿迪契最新作品《哀痛筆記》由譯林社首度引進并出版。
2024-07-08
-
歌德《浮士德》:在追求與欲望之上看到“邊界”
歌德肖像 1823年,德拉克洛瓦受委托為歌德的著作《浮士德》的法語譯本創作插圖。
2024-07-08
-
張新穎:艾柯有趣
艾柯有趣,好玩。
2024-07-04
-
“因為不知道花兒都在說些什么”
“我親愛的奧羅拉,在祖母小的時候,曾經因為不知道花兒們都在說些什么,從而十分苦惱。
2024-07-03
-
圣??颂K佩里辭世80周年,《小王子》如何跨界傳播和衍生
6月28日,“經典的衍生和跨界傳播:《小王子》論壇”在南京大學仙林校區召開。
2024-07-02
-
高興談卡達萊:他用文學讓世界認識阿爾巴尼亞民族
當地時間7月1日,阿爾巴尼亞當代最著名的作家和詩人、首屆布克國際文學獎得主、諾獎熱門候選人伊斯瑪依爾·卡達萊逝世,享年88歲。
2024-07-02
-
黃葒談卡達萊:他屬于阿爾巴尼亞,他也屬于世界
諸婧琦:談一談您和卡達萊的緣起吧!《雨鼓》的原文是阿爾巴尼亞語,而您是從法語轉譯的,其中有什么故事嗎? 黃葒:最初是浙江文藝出版社的曹潔打電話給我,說出版社買了三本伊斯瑪依爾·卡達萊的書,有一本想找我譯。
2024-07-02
-
斯威夫特的晚景
阿蘭·布魯姆在《巨人與侏儒》中宣稱,喬納森·斯威夫特(1667-1745)將慧骃國描繪成“一個建立在柏拉圖《理想國》基礎上的烏托邦”,很大程度上也代表了斯威夫特本人的社會理想。
2024-06-28
-
凱梅爾·托卡耶夫:戰士與作家
凱梅爾·托卡耶夫和他的部分作品 哈薩克斯坦作家凱梅爾·托卡耶夫由一個孤兒成為一名戰士,在偉大的衛國戰爭中失去了唯一的親人——他的哥哥,成為他畢生內心的傷痛。
2024-06-28
-
波伏瓦的三重奏:自我與他者的博弈
1941年夏,西蒙娜·德·波伏瓦完成首部長篇小說,小說原名《正當防衛》,后定為《女賓》。
2024-06-27
-
馬丁·艾米斯:永恒的學徒
了不起的概念有時候因為過于正確,會散發出一絲徒勞感,好像用不用它都問題不大。
2024-06-24
-
W.H.奧登:有關作家的傳記,一般都廢話連篇……
“有關作家的傳記,”W.H.奧登宣稱,“一般都廢話連篇,格調也經常低俗。
2024-06-24
-
“我能夠在雨水中穿過”
時不時,我很想讀一點自己不熟悉領域的書,雖然沒辦法清晰地辨別這書在所屬領域的位置,也很難抵達專業級的精微妙處,卻可以遠遠看看書中人的樣子,比照下來,說不定可以校正自己某些方面的成見或偏見。
2024-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