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戀愛中的博爾赫斯
《理想的讀者》 【加】阿爾維托?曼古埃爾 著 宋偉航 譯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新民說 2019年8月 《理想的讀者》是曼古埃爾最富自傳色彩的一本書,仍保持其一貫的博學與精妙,同時在題材上加入許多個人經歷。
關鍵詞:  博爾赫斯2019-08-30
-
她把諾貝爾關進了廁所:愛德華·路易回憶偉大的托妮·莫里森
左起:莫里森,鮑德溫,路易 年輕的法國工人階級小說家愛德華·路易(édouardLouis)撰文,深情回憶美國大作家托妮·莫里森。
-
列維-斯特勞斯談原始與文明
本文節選自《列維-施特勞斯對話錄》,澎湃新聞經出版社授權刊發。
關鍵詞:  列維-施特勞斯2019-08-29
-
毛尖、馬凌、包慧怡:安吉拉·卡特……
自從2009年開始,南京大學出版社引進出版了英國作家安吉拉·卡特的一系列作品,使得這位哥特魔幻風格的女作家在中國內地收獲了大批擁躉。
關鍵詞:  安吉拉·卡特2019-08-28
-
在他投下的長長的影子里,我們努力探尋生命個體的意義
今年是偉大的德國文學家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誕生270周年。
關鍵詞:  歌德2019-08-27
-
托妮·莫里森如何揭露白人至上主義
攝影 戴維·利文森 “我不知道你們抓著的鳥是死是活,但我確實知道它在你們手里。
關鍵詞:  托妮·莫里森2019-08-26
-
把整個世界作為異鄉的人是完美的
題圖:伊斯坦布爾,1940資料圖片 奧爾巴赫的理想一定是做一位已經熄滅了對世界的愛,把整個世界作為異鄉的完人,他希望從事世界文學研究的語文學家們都要對自己的民族文化和世界保持精神上的獨立和超越,并進而能夠真切和客觀地去認識它們。
關鍵詞:  奧爾巴赫2019-08-23
-
最美的京都在他的筆下
2016年翻拍的電影《古都》劇照 川端康成似乎是天生“做舊”的,給人的印象始終是那個穿著簡單樸素的和服,瞪著一雙無辜卻有些陰鷙的大眼睛,默然望著你的老者模樣。
關鍵詞:  川端康成2019-08-22
-
跨越時空的相遇:李白詩歌在德國的傳播
中國與德國,相隔數千公里;盛唐與公元19世紀,其間橫亙著千余年。
-
福澤諭吉如何帶來明治新思潮
明治維新,這個詞含有兩個意思:狹義指1867 年江戶幕府第十五代德川將軍奉還大政,明治新政府成立,天皇親政,1868 年發布“五條誓文”(明治政府的基本方針),富國強兵,所以今年是明治維新一百五十年(確切地說,是改元明治一百五十年),連中國媒體也跟著紀念,大概要當作他山之石;廣義指日本創立近代國家的一連串過程,至于截止于何時,廢藩置縣抑或立憲體制之確立,眾說不一。
關鍵詞:  福澤諭吉2019-08-20
-
角田光代:有自己的意識,是打開幸福的鑰匙
尤擅寫女性題材的日本作家角田光代與吉本芭娜娜、江國香織同被譽為當今日本文壇三大重要女作家。
關鍵詞:  角田光代2019-08-19
-
走進文學之窗里的中國風景
她出生于文明璀璨的巴爾干半島,現在卻生活在瑰麗魔幻的墨西哥城;她的母語既不是西班牙語,也不是漢語,卻成為中墨兩國國家元首、政府首腦會晤等重要雙邊活動的權威譯員;她不是中國人,卻在拉美高等學府教授漢語和中國文學;她將多部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譯成西語出版,讓墨西哥及拉美讀者領略了中國文學、中國文化的魅力。
關鍵詞:  莉莉亞娜·阿索夫斯卡漢學2019-08-16
-
托妮·莫里森:捕捉“非人”歷史中的幽靈
托妮·莫里森(1931-2019) 非裔諾獎美國女作家托妮·莫里森(88歲)的逝世備極哀榮。
關鍵詞:  托妮·莫里森2019-08-16
-
阿多諾與文學的辯證性
1969年8月6日,法蘭克福學派的第一代領袖泰奧多爾·維森格倫德·阿多諾因心臟病,溘然長逝于位于瑞士的療養地。
關鍵詞:  阿多諾2019-08-16
-
兩位最偉大段子手一起仰望的人
鑒于溫斯頓·丘吉爾過于出色的語言表達能力,人們習慣于把一些看上去無主的佳句寄放在他那里。
-
杰西·鮑爾:藝術家的任務是做個活生生的人
導語:美國作家杰西·鮑爾8月12日來到上海,參加上海書展和上海國際文學周一系列活動。
關鍵詞:  杰西·鮑爾2019-08-13
-
他的一生,始終選擇不被打敗
提及20世紀對中國讀者影響最大的國外作家,海明威這個名字,大概不會有人遺漏。
2019-08-12
-
巫寧坤:偉大的文學有救護的力量
美國當地時間2019年8月10日,著名翻譯家、英美文學研究專家巫寧坤逝世,終年99歲。
關鍵詞:  巫寧坤2019-08-12
-
《陰陽師》作者夢枕貘:即使我是蟲子,也想寫小說
夜晚的平安京,天象異動,怪事頻發……陰陽師安倍晴明白衣飄飄,儒雅不羈;武士源博雅腰懸長刀,淳樸耿直。
-
文學家的綠色思緒
文學大家柳鳴九先生在耄耋之年仍身體力行,親自操刀翻譯法國大作家都德的名著《磨坊文札》,匯入一套由盧梭、都德和黑塞三部名作組成的回歸人性自然美的“小綠書”,譯者是柳鳴九、韓耀成和余中先三位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