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洲文學的困境:缺席的“非洲”,無聲的文學
非洲不只有酋長、殖民史和曼德拉。
2020-04-01
-
海明威未出版書信:怒斥擅自修改作品的英國編輯
在劍橋大學出版社2020年6月即將出版的《海明威書信集(第5卷)》中,收錄了一封海明威怒斥英國出版編輯喬納森·開普的書信,責怪他毀了自己的書。
-
俄著名作家邦達列夫逝世
俄羅斯著名作家尤里·邦達列夫29日在莫斯科病逝,享年97歲。
-
紐約疫情日記成為沒有再見的告別
“早上醒來發現做的夢都是白宮新聞發布會,看來病毒已經侵入我的腦子了。
-
長篇小說銷量大幅增長,英國讀者為長期隔離做準備
因為隔離,讀者發現自己有了更多空閑時間,英國全國各地的圖書銷量都出現了飛躍,長篇小說和經典小說的銷量顯著增長。
-
海外華文文學的在地化書寫
所謂在地化書寫,并非指故事、題材的地域性。
關鍵詞:  華文文學2020-03-29
-
紀念契訶夫誕辰160周年 |“我就需要生活在人民中間”
圖①:俄國作家契訶夫。
-
疫情之下,英國長篇小說銷量大幅增長
原標題:長篇小說銷量大幅增長,英國讀者為長期隔離做準備 因為隔離,讀者發現自己有了更多空閑時間,英國全國各地的圖書銷量都出現了飛躍,長篇小說和經典小說的銷量顯著增長。
-
墨西哥作家路易塞利接受英國文學獎在線頒獎
原標題:墨西哥作家路易塞利得了個英國的文學獎,但只能在線頒獎 3月23日,英國文學獎拉斯伯恩斯對開本獎(Lasbournes folio Award)將今年的3萬英鎊大獎頒給了墨西哥女作家瓦萊里婭·路易塞利(Valeria Luiselli)的小說《失蹤兒童檔案》(Lost Children Archive),這也是該獎項自2013年成立以來,首次頒發給女性作家。
-
報紙不會消失
《文學報》是俄羅斯歷史最長的文學報刊之一,1830年1月,由普希金在圣彼得堡創辦。
-
中世紀的“波斯詩集” 至今仍流淌于伊朗人的生活
在紐約聯合國總部,懸掛著這樣一段波斯詩句:“阿丹子孫皆兄弟,兄弟猶如手足親。
-
“世界文學新動向”:梳理展示文學現場
原標題:世界文學新動向|《鏡與光》開售三天,每2.7秒賣出一本 “世界文學新動向”將編錄世界文學的資訊和評論,為讀者展示當下文學的現場和具象。
-
法國解放報:一封意大利作家從未來寫給法國人的信
2020年3月18日,法國《解放報》刊登了一篇由意大利作家弗朗切斯卡?梅朗德里(Francesca Melandri)從過來人的角度寫給法國人的一封信,從意大利語到法語的譯者為羅貝爾?馬齊奧里(Robert Maggiori)。
-
英國書店如何應對疫情:滑板配送、作家出資送福袋
此前因新冠疫情影響,國內實體書店的經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經營者采用了各種營銷方法以減少損失。
-
疫情中的喬治·馬丁:七國的情況,也許沒有現實世界這么嚴峻
3月17日,《冰與火之歌》作者、幻想小說家喬治·R·R·馬丁在個人網站上發表了一篇文章,向公眾交代了他在疫情當下采取的一些措施,包括關閉他旗下的電影院和非營利機構,并在書店里采取一些預防措施。
-
伍迪·艾倫回憶錄《憑空而來》出版擱淺
美國導演伍迪·艾倫的回憶錄《憑空而來》出版計劃擱淺。
-
公版書密集重復出版,說明了什么
最近,又有一本《在路上》刷屏了——美國“垮掉的一代”作家杰克·凱魯亞克1969年去世,50年后其作品進入公共版權范疇。
-
“不會讀書”的意大利人與會賣書的意大利出版社
2020年1月15日,意大利第二大報紙《共和報》(La Repubblica)發表題為《意大利第二家最古老的書店,都靈的著名書店Paravisa倒閉:“是亞馬遜摧毀了我們”》的報道。
-
塞林格作品首推簡體中文電子版
近日,一代文學巨匠J.D.塞林格最著名的小說《麥田里的守望者》簡體中文版電子書由譯林出版社全球首發,同時推出的還有《麥田里的守望者》中英雙語版以及塞林格另外三部作品的簡體中文版電子書,分別是《九故事》《弗蘭妮與祖伊》《抬高房梁,木匠們;西摩:小傳》。
-
面對公共事件的韓國文學:我來了,我看見,我銘記
2019年,借由引進《82年生的金智英》,我才真正開始接觸韓國文學,此前,和很多人一樣,我對韓國影視如數家珍,對韓國文學的印象卻還停留在“韓國還有文學?”而真正進入這個領域,才明白自己的無知和傲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