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謝樂軍的童話世界:游戲精神、生活幻想與時代擔當
知名兒童文學作家謝樂軍和他的童話形象魔術老虎 在中國現當代兒童文學史上,茅盾、葉圣陶、張天翼、嚴文井、陳伯吹、洪汛濤、鄭淵潔等兒童文學作家大多具有作家和編輯的雙重身份。
-
《借婚紗的少年》:還原傳統的“中國式童年”
王勇英,兒童文學作家,著有長篇小說《巴澎的城》《霧里青花泥》等。
-
民國漫畫“鏡像”里的兒童
民國時期兒童出版物《兒童世界》(左)和兒童漫畫代表作“熊夫人幼稚園”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上海可謂全國出版重鎮,一批優秀的文化先鋒創辦了不少高水平的兒童文學刊物,日本“繪本之父”松居直評價:“中國兒童書的出版在20年代就達到了相當高的國際水平。
-
孫魚:懷念父親孫幼軍
《中國童年·初春之城》,孫幼軍/著,孫魚/編,新世紀出版社2020年6月第一版,33.00元 孫幼軍 這本日記,是父親少年時期的事件集。
-
《挖呀挖的孩子》:散文的意味與童年的寶藏
《每個人都是挖呀挖的孩子》,趙霞/著,明天出版社2020年5月第一版,26.00元 2020年的這個春天,因為一場病毒的侵襲,我們平靜的生活被徹底打亂了。
-
《街上的馬》:山水溝上奔跑的少年
《街上的馬》,劉海棲/著,安徽少年兒童出版社2020年6月第一版,35.00元 劉海棲 “后來我和何健通了好長時間的信。
-
當我們談論兒童文學時,我們在談論什么
《兒童文學史:從〈伊索寓言〉到〈哈利·波特〉》,[美]塞思·勒若著,啟蒙編譯所譯,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20年4月第一版,88.00元 塞思·勒若的《兒童文學史:從〈伊索寓言〉到〈哈利·波特〉》雖然主要以歷史上的兒童文學為研究對象(嚴格來說,是歷史上的兒童所讀的作品),但正如他在緒論中所言,“兒童文學研究實際上是文化研究”。
-
少兒科幻的“科幻”味道要濃一點
在當代文壇上,科幻文學是一個新崛起的熱點,兒童文學也是一個熱點。
-
《彎彎成長故事集》:一部難得的當代教育小說
■內容簡介 徐彎彎是一個“五中”學生——學習中等、身體中等、品德中等、家長中等、學校中等,什么都是中不溜兒。
-
《小黑和小白》:小黑、小白和蔥油餅
《小黑和小白》 張之路、孫晴峰 文[阿根廷]耶爾·弗蘭克爾 圖/明天出版社/40.00元 《小黑和小白》是一部寓言,談的是兩個互聯網里的人,各自活在自己建構的世界里——安全、封閉,和周遭的人與事隔絕。
-
兒童文學作品應該有“彩虹的味道”
近幾年周敏連續創作了表現北京中小學校園生活的《北京小孩》《我和我的6班》,描寫新疆少數民族地區少年兒童生活的《紅柳花開》和《沙海小球王》等幾部長篇作品,并以讀者贊譽和市場好評躋身經典兒童文學作品的行列。
-
原創繪本,繪出中國風
《團圓》內頁插畫 余麗瓊文 朱成梁繪 《洛神賦》 (三國)曹 植著 葉露盈繪 余治瑩改編 《小年獸》 熊 亮繪著 《從前有個月餅村》(2020年9月上市) 卷 兒著 《荷花鎮的早市》 周 翔著 又到一年暑假時。
2020-07-30
-
兒童詩出版的現狀與出路淺析
從當前兒童詩創作本身來看,一些作品存在著題材同質化、想象力不合情理,甚至價值觀歪曲的問題,有些兒童詩的語言段子化、成人化,有些兒童詩則存在說教意味濃、想象力不足等問題。
關鍵詞:  兒童詩2020-07-30
-
《藍門》:童年的另一面
《藍門》,張忠誠著二十一世紀出版社集團出版 6月19日下午,一場充滿生機與朝氣、溫馨與詩意的《藍門》作品研討會在遼寧省沈陽市郊外一座古樸雅致的小木屋中舉行。
-
《象腳鼓》:寂靜的“交響樂”
“很多年以后,當聽不見的我成為一個真正的舞者,被億萬人的目光聚焦——人們說,這是一個美得耀眼的奇跡。
-
湯湯:“幻野故事簿”里的生命體悟
“幻野故事簿”系列,湯湯/著,浙江少兒出版社2020年4月版 湯湯出手不凡,創作了一系列具有鮮明個性特征和經典品格的童話故事,從早期的《煙·囪》《到你心里躲一躲》《別去五厘米之外》《一只小雞去天國》,到近期的《水妖喀喀莎》《青草國的鵝》《一只蛤蟆叫太陽》《喜地的牙》《小野獸學堂》等等,這些故事極大地豐富了中國原創童話的藝術表現空間,是中國當代兒童文學的重要收獲。
-
《雪寶飛翔》:溫暖和感動在冰雪世界中飛揚
有這樣一本神奇的書,書中為我們展現了一個神奇的冰雪世界,那里的雪花有了靈性,它們從天而降化作了擁有生命的“雪人”。
-
《普雷斯托和澤斯圖漫游虛境》譯后記:桑達克的贈禮
以莫里斯·桑達克之名,這是一本注定不凡的圖畫書。
-
創作談 | 當童年已成往事
(《驢背上的騎士》李學斌/著,新世紀出版社2020年5月版) 1975年,我六歲。
-
奇妙繪本:當“春天”遇到“方程式”
《春天方程式》,[美]勞拉·珀迪·薩拉斯/著,[美]米查·阿徹/繪,童謠/譯,譯林出版社2020年5月第一版,45.00元 春天是一個充滿變化和驚喜的季節,你所需要做的就是睜開眼睛,以一種全新的方式看待春天里的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