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拒絕做“空心小孩”
每個孩子都不是完美的。
2023-07-07
-
張國龍《瓦屋山桑》:少年在老林鄉村的瓦屋和山桑間成長
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無論是幻想性敘事還是現實主義敘事,都能夠提供感動和撫慰人心的精神力量,以及揭示真相、激蕩人們頭腦的認知因素。
2023-07-07
-
陳善壎作品集《痛飲流年》:無論星光還是燭光
我孤陋寡聞,非常遲的時候才讀到陳善壎老師的文章。
2023-07-04
-
抒寫自然,點亮童心
如果說文學是滋養孩子心靈的沃土,那么童話就是流經的清泉。
2023-07-03
-
為少年兒童展開“一帶一路”畫卷:用智慧激活記憶
1877年,德國學者李希霍芬提出“絲綢之路”概念。
2023-06-29
-
《重寫中國兒童文學史(綱要)》:個人寫史的客觀與溫度
2019年,梅杰在《為重寫中國兒童文學史做準備——“中國兒童文學大視野叢書”漫談》一文中發出了“重寫中國兒童文學史”的號召。
2023-06-28
-
是情書,也是家書
品讀兒童詩集《想變成一棵樹》,如同走進金波先生營造的一座美妙、神奇、廣袤的“森林”里。
2023-06-27
-
《在世界的拐角守望你》:一個生命對另一個生命的承諾
狗是我們與天堂的聯結。
2023-06-27
-
把中國文化的種子種進孩子們的心田
盡管引進版繪本在促進國內繪本發展、啟蒙中國孩童美學等方面有著積極的意義,但其中所建構的生活場景、文化身份,都帶有不同國家民族的鮮明特色,對我們的孩子所產生的潛移默化的影響顯然也是不容忽略的。
2023-06-26
-
魯兵的意義和貢獻
自覺意義上的中國兒童文學始于五四時期,迄今百年時間。
2023-06-25
-
兒童文學幼稚?或許打開方式不對
暑假是閱讀兒童文學的好時機,但兒童文學如何讀,卻大有講究。
2023-06-23
-
金波《想變成一棵樹》:是情書,也是家書
品讀兒童詩集《想變成一棵樹》,如同走進金波先生營造的一座美妙、神奇、廣袤的“森林”里。
關鍵詞:  金波2023-06-21
-
兒童文學的內在規約與美學特質
一、由創作跨界溯兒童文學之“界” 在中國文學的當代視野中,“兒童文學”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文學門類走向現代意義的“自覺”并取得命名,僅有百余年。
2023-06-19
-
2021—2022少兒科幻文學年度觀察
人類文明行至當代,科學技術以前所未有的深度融入了兒童的日常生活,并構成他們生活本身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技術也呈現出與這一代兒童最為親近的心靈距離。
2023-06-17
-
新時代兒童文學——扎根現實,眺望未來
“少年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是中華民族的希望。
2023-06-11
-
高度是怎樣建構起來的
什么是兒童文學的高度 兒童文學的高度,我這里主要是指兒童文學在其關于童年的書寫中所達到的思想、情感和精神的高度。
2023-06-09
-
邁出書齋,邁出自己的童年經驗
無論何種體裁,無論用什么技巧,兒童文學都要有現實生活作為支撐。
2023-06-09
-
兒童詩,我們應該怎么寫?
這一期是《文藝報》開設的“童詩現狀與發展”討論刊出的第18期,也是最后一期。
2023-06-09
-
劉丙鈞的兒童詩世界
劉丙鈞是一位兒童文學作家,出版有詩集、童話集等數十部作品,作品曾獲中國作家協會優秀兒童文學獎、國家圖書獎和“五個一工程”獎等獎項。
2023-06-08
-
想象力需要“保衛”嗎?
近年,在兒童文學中有一個喊得頗為響亮的口號:保衛想象力!放到具體的場景中,也叫“保衛童心! 保衛兒童的想象力”! 它是一些論文的立論基礎,一些兒童文學活動的宗旨,一些出版社評獎和叢書出版的主題。
2023-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