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日意趣在點滴中呈現
冬季作為四季之末,天氣寒冷,外出行動不便,又沒有太多應節(jié)的物產,在古代詩詞中常以凄清、凋敝的形象出現。
2024-01-02
-
東方朔:不只是幽默大師
東方朔是古代知識分子里非常獨特的一種人。
2023-12-29
-
流寓與山水美的發(fā)現
只有到山水之中方能發(fā)現山水之美。
2023-12-28
-
顧農:說劉長卿詩《送靈澈上人》
劉長卿(?-790?)《送靈澈上人》詩云: 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
2023-12-28
-
岑參:正是天山雪滿時
史籍中作為地名的“輪臺” 唐代邊塞詩人岑參《天山雪歌送蕭沼歸京》中有“正是天山雪下時,送君走馬歸京師”的詩句,“蕭沼”一作“蕭治”,但可能性不太大,因為要避諱唐高宗李治的名諱,所以應是“蕭沼”;岑參的另一首《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有“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一句,我將二者合在一起,用作今天主講的題目“正是天山雪滿時”。
2023-12-27
-
慘綠少年、瘦羊博士…… 這些成語別望文生義
成語作為人們長期以來習用的、簡潔精辟的定型詞組或短語,從古至今一直被沿用。
2023-12-27
-
施蟄存說唐詩的“四面八方”
用施蟄存先生自己的譬喻,他一生開了四扇窗戶:東窗是文學創(chuàng)作;南窗為古典文學研究;西窗則是外國文學翻譯;北窗是獨到的碑版整理。
2023-12-27
-
“奪人所愛”亦成文章
近日查找與墨有關的典故時,看到蘇東坡的一篇短文《記奪魯直墨》,特別有意思。
2023-12-26
-
名家的知識理論建構
名家學派以惠施、公孫龍為主要代表。
2023-12-26
-
不一樣的筆法,不一樣的陶淵明
《歸去來:不一樣的陶淵明》(2023年)是顧農先生繼《己亥隨筆》(2021年)與《中國中古文學史》(2022年)之后推出的又一部作品,其不一樣之處首先恰在于綜合了前兩部著作的學術研究之嚴謹與隨筆寫作之靈活。
2023-12-25
-
得其岡陵則厚——品“雄渾”
司空圖《二十四詩品》中的第一品,即“雄渾”。
2023-12-22
-
淋雨的墨翟——從《非攻》談魯迅的墨家之思
目前學界對《非攻》的研究,觀點相對來說差異不大,都認為魯迅對墨子持正面褒揚的態(tài)度,且墨子這個人物身上也帶有魯迅本人的投射。
2023-12-21
-
時空一體化:中國古代時空觀的核心特征
從中國古代時間文化體系這一角度考察,會清楚地看到中國古代思想中,存在一個獨特的時空體系。
2023-12-21
-
當劉邦開始搞快遞
突然想起唐代詩人杜牧的“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2023-12-21
-
激活傳統(tǒng)文論中“體驗”的力量
在當下文學批評界,一些文學批評遠離文學文本,遠離文學審美體驗,成為各種理論闡釋的材料。
2023-12-20
-
范成大為何打“差評”?
“金盆濯足段文昌,乞索家風飽便忘。
2023-12-20
-
清代京城冬季流行消寒會
消寒會,又叫“銷寒會”“暖冬會”,是指在數九寒天時,文人雅士云集并輪流做東擺設酒席,吟詩作對,休閑取樂以度過漫長寒冬的宴會。
2023-12-20
-
永州那場大雪,千萬孤獨
一千兩百多年前,湖南永州境內,一場漫天大雪。
2023-12-20
-
古典文學與文學景觀的雙向互動
所謂文學景觀,指的是具有文學屬性和文學功能的自然或人文景觀。
2023-12-18
-
從翻譯再解《登幽州臺歌》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2023-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