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平原:演說之于現代中國
這話題要從一九九九年說起。
2023-08-08
-
昌耀與王久辛及《狂雪》有關的佚信佚文佚詩
今年是昌耀逝世二十周年,更是王久辛抒情長詩《狂雪——為被日寇屠殺的30多萬南京軍民招魂》(以下簡稱《狂雪》)發表三十周年。
2023-08-07
-
稿本日記與情境文學史建構 ——以中國近現代稿本日記為例
近些年來,隨著公私館藏的相繼開放和數字化技術的飛速發展,文學新史料不斷被發現,文學的文獻學研究得到極大推進和關注,國際人文學術也有明顯的物質文化研究轉向,文學史的書寫面臨著文獻學的嚴峻挑戰。
2023-08-04
-
趙家璧為《中國新文學大系》奠基:逐魯迅而居
在中國現代文學史和出版史上留下濃重一筆的《中國新文學大系》(以下簡稱《大系》),1935年至1936年在上海先后出版,第一輯共10卷。
2023-08-03
-
紅城·魚街·馬福蘭——海豐之行兼懷聶紺弩
在聶紺弩誕辰一百二十周年之際,我決定沿他當年的足跡走一走,首選了粵東海豐。
2023-08-02
-
王道:家信里的顧頡剛
二〇二三年是著名歷史地理學家、民俗學家顧頡剛先生誕辰一百三十周年,顧先生在蘇州的故居也即將進行保護性修復工程。
2023-08-01
-
【溫故】七月,古塔的風鈴聲里詩意綿長
編者的話 本月起,文史頻道將常設“溫故”專欄,在每月最后一天重溫當月選載佳作及獨家文章。
2023-07-31
-
【三萬里,盛唐詩】我們為什么向往詩的年代?
安史之亂后數年,吐蕃大軍入侵西南,大唐節度使高適交戰不利,長安岌岌可危,困守孤城的高適向監軍太監回憶起自己與李白的一生往事……近日,電影《長安三萬里》火爆上映,該片以李白和高適兩位大詩人波瀾壯闊的生平經歷,以及彼此的情誼為劇情脈絡,兼及歷史中家喻戶曉的著名詩人、藝術家及愛國將領,共同構畫出一幅充滿史詩感的大唐群像畫卷。
2023-07-28
-
古人夏日如何斗蚊子
近日,一則“北京的蚊子都被‘熱死’了”的報道在網絡走紅,引發人們對蚊子的關注。
2023-07-27
-
“新聲”與“懷古”——晚清“詩界革命”中的少年意氣
晚清的“詩界革命”有其鮮明的文學改良主張。
2023-07-26
-
趙元任:跨越百年的奇才
趙元任(1892—1982),中國現代語言學先驅,被譽為“中國現代語言學之父”,同時也是中國現代音樂學之先驅,“中國科學社”的創始人之一。
2023-07-25
-
陳世旭:古塔的風鈴聲
多少年過去,我的耳邊依然那么清晰地響著那座古塔的風鈴聲。
2023-07-24
-
知識建國: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后新華書店出版物的考察
摘要: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后,新華書店出版了多種類型的書籍,通過知識政治的方式參與建國進程。
2023-07-21
-
梁啟超1922年開封演講考實
對梁啟超而言,1922年可謂“演講年”。
2023-07-20
-
刻畫江山,銘寫自我——郁達夫1930年代游記新論
1980年代以來,游記研究作為一個新的學術領域,吸引了來自文學、歷史學、地理學、社會學、人類學、語言學等不同學科的研究者。
2023-07-19
-
魯迅的“十八歲出門遠行”
如果說1918年《狂人日記》的發表,標志著中國現代最偉大的作家“魯迅”的正式登場,那么,他在此之前的那些創作,均可稱為早期創作。
2023-07-18
-
王風:作為劇作家和作為戲劇家的曹禺
《曹禺全集》,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23年6月 一 新文學自發生以來,就劃分為詩歌、小說、散文、戲劇四大文類。
2023-07-14
-
黃永玉:多少老友的影子從眼前走過,走在最后的一個是我
編者按:2023年6月13日,著名畫家、作家黃永玉先生逝世。
2023-07-13
-
汪曾祺:西窗雨,叩響一口鐘
汪曾祺寫于1947年的《短篇小說的本質——在解鞋帶和刷牙的時候之四》,早已是文論經典。
2023-07-12
-
黃喬生:作為一部文學家傳記的“魯迅生平陳列”
一、從魯迅出發與回到魯迅 博物館的陳列展覽展示文物藏品和研究成果,發揮思想啟發和審美教育作用,在博物館工作中起到關鍵作用。
2023-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