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與花生米
季羨林先生與花生米本不相干,但聽我一言,兩者不但有聯系,還生出了趣聞。
在八十歲以前,季老早晨愛吃烤饅頭片就老農炒的花生米,但八十歲以后,由于牙齒慢慢脫落,便改吃軟的東西了。不過他對老農炒的花生米情有獨鐘,常說這種花生米“越嚼越香”。
上世紀五十年代,我曾在北京大學東語系朝鮮語專業學習,那時季老是東語系主任,平日里沒有架子,就像他吃的花生米那般淳樸。他的記憶力極好,但凡見一兩面就能記住你的名字,上學那會兒,我常聽他講話。
大學畢業后,我幾乎都在駐外使館工作,間或調回國內一段時間,工作忙,沒看望過季老。退休后時間充裕了,我和同是季老學生的老妻一起,幾次到北京大學朗潤園看望季老,他竟然還記得我們。季老把我和老妻視作朋友,帶我們去看他的寫字間,每篇文稿都是蠅頭小楷,十分工整。
1992年,我受命出任中國駐韓國大使,到任后不久,就聽說季老要訪問韓國。第二年,季老果然來了,我和老妻去機場接他,和季老剛見面,他就叫出我和老妻的名字。
使館是中國人的家,高級代表團訪問時通常都會來使館報個到,有時還留下吃頓便飯。季老說使館的同志公務繁重,不想給大家添麻煩,后來在我們的再三邀請之下,他也就同意了。雖然韓方負責接待的人員相當盡力,但季老還是有些不習慣,來使館那天,我們特地做了幾個對季老胃口的菜,他吃得很滿意。
不知怎的,和季老的話題一下就轉到花生米上。當時我們剛從國內休假回來,帶了一些五香花生米,我們問季老“是否嘗一嘗”,季老回答:“不費事就拿來。”于是,飯桌上又增加了“一道菜”。
季老吃著花生米,說這回可找到愛吃花生米的“同道”了。在此前后,也有一些代表團來使館,吃過我們從北京帶的五香花生米,并且信誓旦旦地說他們不會白吃,回國后就買一些托人送到使館。我們只當笑談。季老臨別時也說他回國后會買一些花生米,托人送到使館。當時我們以為是客氣話,并未在意。
沒承想大約過了一個月,季老真的托人帶來老農炒的花生米,足足四大包,有三四斤重。一時間,“季老送來花生米”的消息轟動全使館。我和老妻將季老送來的花生米分給大家,使館里愛吃花生米的大有人在。
這幾包花生米,無疑是季老平易近人,信守承諾,與學生親密無間的生動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