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 原:長征主題創作為何長盛不衰
在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的日子里,長征精神再一次激發了文藝工作者的創作熱情,今天走進書店、打開電視、面對熒屏、點擊網絡、跨入劇院,長征題材的文藝作品正以感人的情節、精彩的音像、震撼的畫面、優美的旋律,不斷映入我們的眼簾、縈繞我們的耳畔、深入我們的腦海、激蕩我們的心靈。
2016-10-27
-
閻晶明:風雅傳承中的時代脈動
用地域概念界定和劃分作家群體,強調地理上的一致性,進而在不同作家的創作中間尋找“統一性”風格,這是現代以來分析作家創作的常用方法。
2016-10-24
-
夏 烈:展示多元發展 倡揚精品氣象
2016年“半年榜”背后的大量初選作品中仍然透露了諸多中國網絡文學一貫的問題,比如同質化、唯商業化、創新力弱、語言粗俗、格調不高、情節荒誕不經、難以自圓其說等等。
2016-10-12
-
江蘇青年批評家如何擔當責任?
編者按:創作與批評,一直被喻為“車之兩輪,鳥之雙翼”。
2016-09-22
-
王兆勝:近百年中國散文詩的成就
摘 要 與其他文體一樣,“散文詩”參與了近百年中國文學的建構,并取得巨大成就。
2016-09-16
-
李偉民:政治化語境中的經典闡釋
摘 要 本文對20世紀50—60年代處于政治化語境與文學批評大環境下的莎士比亞研究給予了梳理。
2016-09-13
-
張麗軍:文學新魯軍之簽約小說家“英雄榜”
近年來,山東青年作家在省作協簽約作家機制的大力激勵下,已經從魯軍新銳逐漸成長為文學新魯軍。
2016-09-06
-
張艷梅:山東簽約作家創作略論
近年來,山東省作協簽約作家的創作,無論在詩歌、小說、散文,還是報告文學、兒童文學創作領域,都稱得上隊伍整齊,成績斐然。
2016-09-06
-
張立群:近年來東北詩歌創作的格局與態勢
從某種意義上說,“東北詩歌”并不是一個確定的概念。
2016-08-14
-
李云雷:“田園將蕪,胡不歸?”
在20世紀,中國的土地制度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從“土地改革”到“合作化”、“人民公社”、“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土地的所有權與使用權數經更迭,經歷了較為復雜的歷史過程。
2016-07-31
-
唐山抗震文學四十年回眸:用文字筑起一座抗震紀念碑
在這40年中,以唐山作家為主體創構了具有強烈地域特色的唐山抗震文學,用審美的形式描繪了唐山從悲壯到輝煌的發展歷程。
2016-07-29
-
從民族和邊地發現新的活力
●什么是文學“邊地”? ●20世紀以來,人們對邊地文化的認識經歷了怎樣的過程? ●“邊地”和實現中華文化偉大復興之間的關系是什么? ●在理解“邊地”的價值與意義時,容易走進哪兩種認識誤區? 新世紀以來,中國文學生態發生的一個重要的結構性變化是“邊緣的崛起”。
2016-07-29
-
1990年代以來魯迅研究中的自由主義與后殖民理論
【作者簡介】 王晴飛,文學博士,安徽省社科院文學所助理研究員,中國現代文學觀客座研究員。
2016-07-24
-
“理論”與“實踐”交織的兒童文學研究
首屆國際兒童文學論壇暨第三屆中美兒童文學論壇: “理論”與“實踐”交織的兒童文學研究 朱自強 2016年6月4日至5日,由中國海洋大學主辦的“首屆國際兒童文學論壇暨第三屆中美兒童文學論壇”于青島召開。
2016-07-13
-
中國作協組織作家重走“草原絲綢之路”
穿越歷史 照亮今天 ——中國作協組織作家重走“草原絲綢之路” “草原絲綢之路”是蒙古草原地帶溝通歐亞大陸的商貿大通道,是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形成、發展和繁榮代表了中國歷史的一個輝煌時期,也對研究中西經濟、文化的交流與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2016-07-11
-
中國作協舉辦產業系統第二期培訓研討班
中國作協舉辦產業系統第二期培訓研討班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 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 6月27日至29日,中國作協在京舉辦“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產業系統第二期培訓研討班”,來自中國煤礦作協、中國鐵路作協、中國電力作協、中國水利作協和浙江作協的64名中國作協會員參加培訓研討。
2016-07-08
-
兒童圖畫書:目標大、市場大、學問大
據了解,在我國目前圖書出版市場上,圖畫書占20 %以上的市場份額。
2016-07-08
-
感受一種精神 體味一種力量
第四批作家重走長征路:感受一種精神 體味一種力量 閩西是中央蘇區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革命歷史的紅色搖籃。
2016-07-04
-
“70后”作家:保持藝術探索的熱情
6月16日,一場名為“70后文本與現代性寫作”的研討會在魯迅文學院舉行,此議題緣起花城出版社不久前推出的“現代性五面孔”叢書第一輯。
2016-07-04
-
禮敬傳統文化 守護民間文藝之根
在當下的文藝生態中,民間文藝以其鮮活多樣的呈現形態,扎根鄉土民間,守護精神家園,承載著百姓世世代代傳續下來的民間信仰、民風民俗和難以割舍的鄉愁情結,不僅成為中華文化的亮麗瑰寶和鮮明標志,也為我國現代文化建構提供了重要給養。
2016-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