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河:藏地女性的情感掙扎
在閱讀馬南的中篇小說《拉珍》的過程中,我腦海里不時地會聯想到一些印象深刻的小說和影視,比如王朔的中篇小說《劉慧芳》、馮小剛的電影《天下無賊》,還有悉德·菲爾德的劇作結構。
2023-04-25
-
不要在信里會錯意
二〇一九年,考學期間,我認識了一個女孩。
2023-04-25
-
千川映月唱蓮歌——“葉嘉瑩著述版本圖錄與提要”創作淺談
葉嘉瑩先生是中國古典詩詞研究集大成者,一生致力于中華詩教傳承。
2023-04-24
-
蔣在:駕駛我的車
2019年回國前,我不得不把我的第一輛車賣掉。
2023-04-23
-
《布偶》:“漸凍”的軀殼與流浪的心
這部小說的寫作過程有點艱難,它首先是一個短篇,我寫完意猶未盡,又想寫成一個中篇,這一寫就沒有剎住,字數已接近六萬,我想再寫寫看吧,然后就寫到了九萬字。
2023-04-23
-
裘山山:迷人的短篇小說?
我喜歡寫短篇小說,而且我覺得比起長篇,我的短篇更成熟。
2023-04-21
-
謝絡繹:為了孩子的一切
五月的藏區還處于萬物待醒的冷清之中,機緣巧合之下,我來到森布日。
2023-04-21
-
陳融:聲音采集人的心靈療愈
迷戀某種聲音,最初跟階段性失眠時聽的一些白噪音有關,于是每晚聽著清寂的自然音入眠,一度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內容。
2023-04-20
-
向雪山大地上的父輩們致敬
在當下風格多樣的文學語境里,能以生活的原色為父輩們樹碑立傳的寫作并不多。
2023-04-20
-
故鄉與我靈犀相通
常常有人開玩笑,什么時候到你們芳村去看看。
2023-04-19
-
張哲:白馬入蘆花
結晶、瓊漿、松脂、抗氧化物、不凋花、雕塑、煉金術……還有寫作,本質上都在做一件事,以時間抵抗時間。
2023-04-18
-
蔣一談:一日泥濘
多年前的那個冬天,我在老家的集市上看到過這一幕:一頭肥豬被幾個人壓在案板上,屠夫手執利刃開始殺豬。
2023-04-18
-
袁德音:不要在信里會錯意
二〇一九年,考學期間,我認識了一個女孩。
2023-04-18
-
禹風:激情的最后一吻
“哈瓦那”三字,對這個國度的幾代人而言,是一種情愫。
2023-04-18
-
歐陽德彬:“文學綠洲”與一棵小樹
一 公元前三九九年的一天,蘇格拉底在流放與死亡之間選擇了死亡。
2023-04-18
-
沈葦:以詩論詩,何以可能?
《論詩》的寫作始于2020年年底,具體說是2020年12月15日,當天在一家圖書館內寫了《內置》一詩: 嘎漂亮,花草樹木,飛鳥,孩子 一首剛出爐的詩,過于順滑 像流水滑過玻璃、大理石表面 ——去阻止它! 于是,在詞的流水中,放入 駁岸與亂石,醉舟與沉船 必要時,放入 一個蘭波,三噸炸藥 敬文東評論說:“《內置》恰可謂沈葦以新詩論新詩的總綱、方法論和整體思路,甚至還是詩集《論詩》的結構原型。
-
陳愷寧:《圓·線》創作談
《圓·線》是一個關于成長的故事,也是一個關于克服內源性孤獨、勇敢尋找友伴的故事。
2023-04-13
-
羽瞳:抹去一些痕跡,留下一些渴望
《線》完稿之后,我的第一個讀者曾問我說,你是想寫人的生存狀態嗎? 我不知道該怎么回答。
2023-04-13
-
文學現場的魅力與挑戰
《我們的思想、情感和藝術——2016-2021的文學狀況》,是我在春風文藝出版社新出版的一本文學評論集。
2023-04-13
-
廠刀:正在失控
這七八年的時間,出于各方面的原因,回家的次數很少,保持著兩年回一次家的頻率。
2023-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