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蒲蟄龍傳》:蒲蟄龍的人生軌跡
給科學家立傳,不僅要進入他們的研究領域,寫出他們的科學研究對社會的作用,更要寫出他們的人格與精神對社會的感召力。
2024-11-17
-
《心上過天風:壬寅詩馀二百首》:江山風雨鑄真辭
詞之道,在勇先生諳熟久矣。
2024-11-17
-
《數字礦山》:新工業時代的行業抒情詩
新中國成立之初,隨著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逐步展開和穩步前行,各行各業都呈現出欣欣向榮的繁盛景象,在此基礎上,反映各行各業建設與發展的文學作品也隨之不斷涌現。
2024-11-17
-
《博物館簡史》:讓文明的薪火燭照星空
文旅和假日經濟的興盛,點燃了公眾參觀博物館的熱情。
2024-11-17
-
劉炫松《太平洋紀事》:歷史的時間講述
《太平洋紀事》最大的特征是兩個虛構世界的并置,一個世界是與讀者日常生活共時的文藝青年游蕩記,另一個則是1825年瑪格麗特號的“太平洋紀事”,作者分別以敘述者“他”與“我”將二者進行區分。
2024-11-17
-
突破散文疆界的無限可能
雜駁,激越,跳躍,自由……各種氣息,如火焰噴涌而出。
2024-11-16
-
在散文的汪洋世界中自在游弋
在當代文壇,張昆華素有“文學三頭鳥”之譽,足見其創作上全面開花結果的盛況。
2024-11-15
-
穿越歷史夢境的心靈探險與奇幻書寫——張煒新作《去老萬玉家》簡析
張煒的長篇新作《去老萬玉家》延續了他以往的創作風格,烙印著“張煒出品”的徽記,又在敘事模式、人物塑造、思想主題、語言特點等方面進行了創造性探索,呈現出一些創新元素。
2024-11-15
-
在理想主義的懷抱中把握現實
歐陽黔森是當下最具活力的多棲型邊地寫作者之一,尤以小說、報告文學和電視劇創作最為顯著。
2024-11-15
-
王祥夫:好的小說內部都有著非凡的空間
如果中國沒有長江與黃河,我想中國文化將是另一個樣子。
2024-11-15
-
清吟冰雪文——評張學梁散文集《青城花開》
認識張學梁是從他寫的《愛證米倉山》這篇文章開始的。
2024-11-15
-
畢海林: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叫“幻海”的城
蒙古族作家鮑磊的小說作品總能以其獨特的視角和深刻的內涵吸引讀者的目光,以奇崛的想象來構建他的小說世界,其長篇小說《幻海》(作家出版社,2023年11月出版)便是如此。
2024-11-14
-
理想王國的對面——讀《水邊的藍喉蜂虎》
“藍喉蜂虎”作為小說標題的中心語,通常會被讀者下意識地當作故事的核心。
2024-11-14
-
心理圖示、空間詩學與地緣文化——關于“新海洋文學”
饒有興味之處在于,當下海洋文學書寫重新煥發生機,首先得益于文學地方性的探討。
2024-11-14
-
《鵑漪》:當夢境的漣漪蕩入現實
杜梨的《鵑漪》以現實的關懷作為情節的切入口:一對在北京的年輕夫妻面臨住房與生育的緊迫問題,二人最終選定了一間發生過失蹤案的“兇宅”。
2024-11-14
-
徐則臣《尋找理想作家》:文學群星璀璨的瞬息全宇宙
大一暑假,我一個人待在校園里,某個黃昏,夕陽半落紅霞漫天,我抱著一本書兩眼迷離地從宿舍里走出來,迫切想找個人告訴他,我知道我該干什么了——當個作家。
2024-11-14
-
司馬一民《遇見唐宋八大家》:在文字的時空里邂逅唐宋八大家
提起中國古代的文章大家,我們總會想起唐宋八大家。
2024-11-14
-
別具美學意義的還原與重構
莊子無疑是中國哲學史和文學史皆占有輝煌地位的人物,也是中國文化軸心時代的奠基人之一,有關莊子的思想闡釋和文本探究可謂汗牛充棟。
2024-11-14
-
《極頂》的生命意識:生命是一條涌動的河
在中國作協“新時代山鄉巨變創作計劃”推動下,一批表現當下鄉村巨變的文學作品蓬勃而出,王宗坤的《極頂》(作家出版社)便是其一。
2024-11-14
-
地域文學創作中海洋文學的差異與共性
摘要: 受沿襲幾千年的農耕文化思維方式的影響,中國的海洋文學創作起步晚,且佳作不多。
2024-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