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海林: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叫“幻海”的城
蒙古族作家鮑磊的小說作品總能以其獨特的視角和深刻的內涵吸引讀者的目光,以奇崛的想象來構建他的小說世界,其長篇小說《幻海》(作家出版社,2023年11月出版)便是如此。
在這部充滿青春氣息的作品中,鮑磊書寫了一個名為“幻海”的城市。“幻海”兩個字極具象征意義,它不僅是一個地理概念,更是一個心理空間,它代表著鮑磊對理想的渴望和遐想。“幻海”連接了人性、夢想與現實之間的復雜關系。洱海“幻海”描繪了青春、愛情與奮斗之間的糾纏關系。在“幻海”這座城市,主人公阿凱渴望逃離現實的束縛,尋找一片屬于自己的理想之地;渴望將自己的理想投影化,尋找屬于自己的完美生活;渴望純真的愛情,尋找心靈與肉身的安放之地。阿凱從走進“幻海”這座城市,再來到“幻海”書店上班,兩次“幻海”的相遇,猶如次第升華的追求,完美成就了小說的深度和廣度,也極大地豐富了人物性格,塑造了典型的人物形象,無論是不愿囿于現實的阿凱,還是敢于突破自我的書店老板靳虹,以及不顧一切追求正義的“帽子”小姐……就連那只叫“慶喜”的貓,也為本書添加了更多虛與實的神秘色彩。
這是一部好讀的小說,故意碎片化的書寫讓閱讀無障礙進行,一個章節一個章節地推進,閱讀的快感始終揪著讀者的心。作為鮑磊理想的化身,阿凱為了找尋多年前的恩人,懷揣著對未來的向往,只身獨闖“幻海”,每日堅守著自己的理想,過著平凡且單調的生活。隨著故事的展開,我們看到他在現實生活中的種種掙扎和努力,以及阿凱在追求夢想的過程中所遭遇的挑戰和困惑、堅守和放下、隱忍和不甘,通過阿凱的切身感受,鮑磊深刻地揭示了現代人內心的孤獨和迷茫,以及他們在現實壓力下對夢想的不懈追求。
城市里的人構成城市的全部,每個人的故事相互交織,形成了一幅復雜的人性圖譜,讓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思考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幻海”有美好的一面,也有殘酷的一面,強烈的對比增加了小說的張力,也使得主題更加深刻:夢想與現實的界限并不是那么清晰,人們在追求夢想的同時也必須面對現實的挑戰。我們都在暢想烏托邦式的城池,卻從未想過那里有什么。我們每天忙于生計,幾乎沒有時間和心情停下來想一想。還好我們遇到了鮑磊,遇到了《幻海》。鮑磊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人物的內心世界,用豐富生動的場景描寫營造出了濃厚的氛圍,致使“幻海”躍然紙上,成了每一位讀者的理想之城。在這座城里,我們都敢于追夢,我們都熱愛一切,我們不再為悲涼的人情而苦惱,我們都敢于面對一切。《幻海》引發我們更深層次思考,關于生活,關于夢想,以及夢想與現實的關系……我們終于可以慢下來,靜下來,捧起這本書來好好讀一下。
讀這部小說,不僅是一次心靈的旅行,更是一次對人性和生活的深刻洞察。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叫“幻海”的城。作為載體,它承載著人性的光輝與陰暗、夢想的美好與現實的殘酷。走進“幻海”,我們都要努力活出自己的樣子。
【作者簡介:畢海林,1984年生于山西神池縣,山西青年文學社發起人。2021年開始小說創作,作品見《山西文學》《都市》《五臺山》《延河》《大江文藝》《山西日報》等報刊,著有《美好生活館》《梅桃情劫》《十五與師父》《童市鎮風物》等,曾獲中國作家網2023年“每周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