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豬形青銅器漫話
家豬是由野豬經長期馴化演變而來的;基因研究結果認為,家豬也是在多地區被分別馴化成功的。
2019-02-15
-
博物館和城市記憶中有江南文化的睿智與品格
馬橋遺址出土的云雷紋陶器 青龍鎮遺址隆平寺塔出土的銅鎏金阿育王塔 江南的博物館和城市記憶中,有對江南文化的關注,更有江南文脈的留駐。
2019-02-15
-
大運河上的流動書法博物館
《重建紫竹院碑記》 歷經了百年風雨,數次變更的北京大運河,孕育了豐厚的文化遺產,在華夏文化史上占有著重要的位置。
2019-02-14
-
太多失落的藝術品,構成了一座刻骨銘心的博物館
在1990年的伊莎貝拉·斯圖亞特·加德納博物館盜竊案中,倫勃朗的這幅《加利利海風暴》被偷走了 1876年5月的一個午夜,一個矮小的男子爬進阿格紐美術館,盜走了這幅托馬斯·庚斯博羅《德文郡公爵夫人》,此后,這幅名作在行李箱的底部暗格內沉寂了25年 1969年10月18日,一群與西西里黑手黨有關的盜竊犯,潛入巴勒莫的圣洛倫佐教堂,盜走了懸掛在祭壇上方的這幅卡拉瓦喬巨幅畫作《圣弗朗西斯和圣勞倫斯的誕生》 2002年12月7日,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館失竊了兩幅梵高作品。
2019-02-14
-
在遺跡中尋找以弗所的過去
以弗所羅馬劇場。
2019-02-14
-
12件莫高窟出土唐代《敦煌寫經》修復
修復專家對敦煌市檔案館《敦煌寫經》進行修復。
2019-02-14
-
上海圖書館推出“閱讀四季”
圖為《石鼓文》明代中期拓本。
2019-02-13
-
青島首現彩繪“兵馬俑”
彩繪“兵馬俑”出土場景 資料圖片 “經初步判斷,這批剛出土的陶俑是一組侍俑和車馬出行俑,為西漢時期主墓墓主陪葬所用。
2019-02-12
-
中華文明始于殷商?五千年前的良渚文明破除了這個國際偏見
建設中的良渚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視覺中國) 良渚玉鉞 良渚玉琮 隨著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滬蘇浙皖之間的聯系似乎從未像今天這樣密切。
2019-02-11
-
今年過年流行啥?看演出、逛博物館
春節期間,申城不少健身休閑場所依舊熱鬧非凡。
2019-02-11
-
故宮里“過大年” 為何一票難求?
從1月6日開始的“賀歲迎祥——紫禁城里過大年”展在春節期間異?;鸨?,故宮甚至到了“一票難求”的程度。
2019-02-09
-
這是中華文化傳承密碼,也是古老文明長歌
文字的誕生是文明逐步走向成熟的重要標志。
2019-02-09
-
新年俗:博物館里過大年
觀眾在參觀故宮博物院“賀歲迎祥——紫禁城里過大年”展覽。
2019-02-09
-
博物館“萌”新
就在這幾年間,人們發現,博物館變了。
2019-02-09
-
古代的紫禁城里,新年怎么過
紫禁城里的宮燈掛起,年味便濃了起來 自古以來,春節都可謂中華民族最為珍視的傳統佳節。
2019-02-03
-
神秘的宣漢土家祭司文字
宣漢縣文化學者收集的祭司文字 李貴平攝/光明圖片 2018年12月中旬,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北京語言大學等十多位資深教授來到四川宣漢縣,他們被當地的土家“祭司文字”吸引了。
2019-02-03
-
護佑文物,守衛中華文化遺產
2018年8月,公安部指揮破獲青海都蘭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案,追繳被盜文物646件。
2019-02-03
-
博物館里過大年
故宮博物院雁翅樓宮燈。
2019-02-03
-
河北南和發現一明代萬歷年間石碑
記者從河北省南和縣文保部門獲悉,考古人員日前在三思鄉淮莊村發現一處明代萬歷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所立古石碑,距今已有418年歷史。
2019-02-02
-
國家文物局:2018年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火災事故下降50%
在國家文物局1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文物局督察司司長陳培軍說,2018年,國家文物局共接報文物建筑單位火災事故12起,其中涉及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起,事故數量較2017年度有所下降,國保單位火災事故數量下降50%,全年文物消防安全形勢較為平穩。
2019-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