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畫筆記錄自己的“藝術人生”
楊舒蕙在《不被看見的看見》巨幅畫前隨意“潑墨”。
2017-04-01
-
中國美術報網上線
3月28日,中國美術報網(http://www.zgmsbweb.com)上線儀式在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舉行,APP客戶端同步上線。
2017-03-31
-
俄羅斯“人民畫家”個人專展在哈爾濱開展
觀眾正在觀展 王舒 攝 中新網哈爾濱3月29日電 (記者 劉錫菊)29日,俄羅斯“人民畫家”捷普洛夫·瓦列里·瓦西里耶維奇個人專展在位于哈爾濱的黑龍江省政協展覽館卓美亮相,他通過個人專展的形式與中國參觀者一起度過了76歲生日。
2017-03-29
-
中國美術報網上線構建多媒體藝術傳播平臺
本報北京3月28日電(記者榮池)28日,由中國國家畫院、中國美術報主辦的“中國美術報網上線儀式新聞發布會”在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舉行,宣布中國美術報網和移動客戶端正式上線。
2017-03-29
-
老樹推新作《春·醉花陰》
3月25日,“老樹畫畫·四季系列”之《春·醉花陰》新書首發式在北京西西弗書店藍色港灣店舉行。
2017-03-28
-
王叔暉:一生相伴是丹青
春日里,院子里的桃花開了,燕子一家在屋檐下呢喃。
2017-03-27
-
丹青史詩與時代精神——縱談中國美術重大歷史題材創作
以上依次為范迪安、馮遠、徐里、許江、施大畏人物速寫,蔡華偉繪 主持人:徐 里(中國美術家協會分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秘書長) 對話人:馮 遠(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館副館長) 許 江(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美術學院院長) 范迪安(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 施大畏(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上海市文聯主席、上海中國畫院院長) 以古為鑒,可知興替。
2017-03-24
-
生活是拓掘藝術的沃土——云南采風創作啟示錄
《老寨迎來藝術家》 2012年11月底,由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劉大為帶隊,全國10多位中國著名畫家組成的采風團,赴云南進行了主題為“彩云之南·金色田園”的采風寫生,我有幸應邀參加了這一很有意義的活動。
2017-03-23
-
師者偉岸——告訴你這樣一個呂鳳子
呂鳳子(漫畫)蘇文 近年來,我曾三赴丹陽。
2017-03-23
-
王愿堅:關注洪流中的每朵浪花
王愿堅在寫作中。
2017-03-22
-
李燕憶父親李苦禪:一生自稱教書匠 受徐悲鴻影響
李燕在北大博雅講壇現場發言。
2017-03-20
-
心里裝著民藝——紀念張仃先生誕辰一百周年
鑒山樓(中國畫) 張 仃 圖為張仃壁畫《哪吒鬧海》。
2017-03-20
-
書法創作中的直覺
楊凝式《韭花帖》 王鐸《論書篇》 歐陽詢《卜商帖》 徐渭《墨葡萄圖》題款 傳統藝術創作強調“意在筆先”,先構思,再下筆。
2017-03-17
-
專家研討滋蕪新著《歷代黃山圖題畫詩考釋》
近日,滋蕪新著《歷代黃山圖題畫詩考釋》由上海三聯書店出版發行,由華中師范大學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安徽大學藝術學院聯合主辦的“滋蕪新著《歷代黃山圖題畫詩考釋》學術研討會”在安徽合肥舉行。
2017-03-17
-
美國前總統小布什變身畫家
無天賦者能做到的最好程度? 美國前總統小布什變身畫家 美國前總統小布什正揮毫作畫。
2017-03-17
-
用厚重的文化滌蕩心靈
黃永玉給曹禺的信 資料圖片 《見字如面》海報 資料圖片 近日,一經推出便備受好評的網絡綜藝節目《見字如面》,成功從當下流行的綜藝節目中脫穎而出,蟬聯網絡熱門影視榜首,贏得超高人氣,引來大量影視評論界專家撰寫長文激賞,并在微信朋友圈形成了轉發熱潮。
2017-03-17
-
當今書法藝術評價標準在哪兒
王世襄的自撰聯 資料圖片 隨著筆墨紙硯逐漸淡出日常生活,書法更多地由文人書房走向展覽大廳,實用性讓渡于藝術性,書寫的形式與內容都發生巨大改變;同時,在現代藝術思潮的影響下,出現了抽象、變形、夸張、拼貼、拆解等形式的所謂“現代書法”,往往令普通人難以理解,也令許多書法愛好者對書法的評價標準生出困惑。
2017-03-16
-
八旬畫家孫杰詩書畫冊出版
近日,著名書畫詩詞藝術家孫杰先生60余年硯田耕耘、藝海探索的代表作《千竹伴得一杰來——孫杰詩書畫》大型畫冊,由中國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
2017-03-14
-
捐贈作品再度亮相中國美術館
捐贈作品再度亮相中國美術館 路德維希夫婦的中國情:讓“現代主義”的靈魂 散發出“永恒的溫度” 《彼得·路德維希肖像》(安迪·沃霍爾) 《花瓶邊的男人和女人》(畢加索) 《學生法庭》(雷那多·古圖索) 包括畢加索晚年杰作在內的五十幅歐美現代主義名畫,近日亮相中國美術館。
2017-03-13
-
克里姆特的畫作為什么這樣火?
觀眾在觀看克里姆特畫作 克里姆特 《阿黛爾2號》 《花草農園》 提及奧地利藝術大師古斯塔夫·克里姆特,中國觀眾的印象大約都停留在其經典代表作《吻》和2006年被拍出1.35億美元的《阿黛爾·布洛赫·鮑爾像一號》。
2017-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