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中有真趣——紀念陳半丁誕辰140周年藝術展”近日在中國美術館舉行
“此中有真趣——紀念陳半丁誕辰140周年藝術展”近日在中國美術館舉行。
2016-11-16
-
藝術普及,語不雷人誓不休?
阿波羅是“高富帥”,維納斯是“外國潘金蓮”,顧爺竟如此聊神話 藝術普及,語不雷人誓不休? 顧爺把希臘神話中的眾神全部調侃了一遍。
2016-11-15
-
悟道山川
大別金秋圖 仙山銀蛇 水墨者,國之鴻寶,世之奇葩。
2016-11-14
-
王藝2016研究展:傳統文化與當代藝術的有機融合
禮樂圖(綜合材料) 桃園三結義(銅) 最喜小兒無賴(樹脂) 世界那么大,我們去看看(瓷) 兒時記憶(綜合材料) 10月29日至11月16日,由中國美術家協會和中國國家畫院主辦的“王藝2016研究展”在北京時代美術館亮相。
2016-11-14
-
書法家的修養與創作(中)
智永《千字文》 梁同書作品 王鐸《贈張抱一草書詩卷》 新出土的顏真卿《郭虛己墓志》 懷素《自敘帖》 漢碑名作《西狹頌》 和藝術幾乎風馬牛不相及的學問,對書法到底有沒有影響,有多大的影響呢? 有影響是必然的。
2016-11-14
-
藝術棲居與精神家園
11月8日,“意·境”——慧和天語“中國精神”寫意油畫學術邀請展在京舉行,慧和天語藝術空間開館慶典同時舉行。
2016-11-14
-
猶在鏡中:永平元年四神紋鏡
《女史箴圖卷》(局部) 顧愷之 作 南宋摹本 永平元年四神紋鏡(西晉) 一 在故宮,收藏著4000多面古代銅鏡。
2016-11-14
-
陳履生:作為基礎的素描與作為藝術的素描在當下依然很重要
素描是造型藝術的基礎,沒有錯;素描是一切造型藝術的基礎,就值得商榷。
2016-11-14
-
不要讓欣賞的門檻,阻礙湯顯祖走向世界
高馬得國畫《牡丹亭》 湯顯祖作品所攜帶的文化基因和美學密碼,是人類共有的珍貴文化遺產。
2016-11-11
-
“西藏予我的,遠多于我給西藏美術的”
“韓書力西藏繪畫展”滬上引關注,深扎高原43年的畫家接受本報記者專訪——— “西藏予我的,遠多于我給西藏美術的” 韓書力說,自己常常行進在“左邊是喜馬拉雅山,右邊是雅魯藏布江”的世間最壯闊的路上。
2016-11-08
-
“詩性工筆——張偉民花鳥畫展”近日亮相北京畫院美術館
由浙江省文聯、北京畫院、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工筆畫學會主辦,浙江省美協、浙江畫院承辦的“詩性工筆——張偉民花鳥畫展”近日亮相北京畫院美術館。
2016-11-07
-
許淇:書寫大地和人民
九九重陽日那天的上午九點,許淇先生走了,去往高天白云深處。
2016-11-07
-
在不朽的藝術中,尋找回鄉之感
“北方下雨就相當于在南方出太陽。
2016-11-04
-
俄羅斯藝術科學院授予吳為山最高金質獎章和榮譽院士頭銜
在1日舉行的俄羅斯藝術科學院主席團全體會議上,俄羅斯藝術科學院將代表藝術最高成就的金質獎章頒發給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并授予其榮譽院士頭銜。
2016-11-03
-
文與書俱美的《蘭亭集序》
蘭亭集圖(局部) 仇英作 東晉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41位軍政高官,在山陰(今浙江紹興)蘭亭飲酒作詩,《蘭亭集序》便是王羲之為他們的詩寫的序文手稿,雖然只有幾百個字,卻是中國文化史上的重要典籍,文、書俱美,被世人公認為“天下第一行書”。
2016-11-02
-
楊曉陽30年畫筆描繪絲綢之路
中國國家畫院院長楊曉陽算得上特立獨行,因為此前的30年里,他從未辦過一次像樣的個展。
2016-11-01
-
“遠山呼喚——李寶林八十藝術展”在國博舉行
10月23日至11月11日,由中國國家博物館與中國國家畫院聯合主辦的“遠山呼喚——李寶林八十藝術展”在國博舉行,安徽美術出版社出版的《遠山呼喚——李寶林八十藝術》一書同期首發。
2016-10-31
-
推動當代攝影大潮的引擎
光影和旋——線條和色塊的韻律產生的聽覺審美 當下,數字和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使攝影已經成為全民、全社會參與的全球性的洶涌大潮。
2016-10-28
-
對藝術的追求,是為了返回自我內心
隨著對筆法韻律探究的深化,柴祖舜探索的目光由有界跨入意象,由真境的追求跨入幻景的抒發。
2016-10-28
-
畫家走進人民美術出版社交流座談
《高原春早》 《三友圖》 藝術家合影 為慶祝人民美術出版社社慶65周年,中國美術出版總社日前在中國美術出版總社大廈舉辦了“慶祝人民美術出版社成立65當代中國畫名家交流座談會暨創作筆會”。
2016-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