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劇《坤伶·元年》:不落窠臼書寫京城坤伶傳奇
在歷史的洪流中,總有那么一些人、一些事,會成為時代的注腳,也為后世留下無盡的韻味。
2024-06-25
-
戲曲題材話劇——戲服“開口”話傳承
近日,戲曲題材話劇《萬火關》在北京人藝小劇場連演10場,引發廣泛關注和討論。
2024-06-20
-
歌劇《原野》:經典復排融入當代審美
曹禺經典劇作《原野》講述了一個悲劇的復仇故事,留給后人巨大的闡釋和挖掘空間,而由著名作曲家金湘作曲、萬方改編的同名歌劇,是中國歌劇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作品。
2024-06-20
-
守正創新是京劇藝術現代化正道
2023年12月,北京京劇院新編京劇《齊白石》在長安大戲院與觀眾見面,一出新編戲演出四場幾乎滿座,實屬不易。
2024-06-18
-
拾載有戲 啟幕在即:2024國家大劇院國際戲劇季7月亮相
7月6日至12月6日,2024國家大劇院國際戲劇季將再啟華幕。
2024-06-18
-
話劇《完美陌生人》:手機“炸彈”引爆人性痛處
月食之夜,一對夫妻邀請朋友們到家中做客,飯局間大家決定玩一個游戲:所有人都要把自己接到的電話、信息和郵件公開分享。
2024-06-18
-
“大手拉小手”重塑歌劇原野
大幕拉開,幾座沉重的巨石仿佛命運的手掌將舞臺牢牢壓住,仇虎、金子、焦大星、焦母等人物的命運糾葛徐徐展開。
2024-06-16
-
看英國鬼才編舞如何顛覆莎翁經典
大膽、顛覆、前衛、鋒利……昨晚,英國鬼才編舞馬修·伯恩的最新力作《羅密歐與朱麗葉》亮相上海文化廣場,帶來了莎翁經典的最前沿演繹。
2024-06-14
-
音樂劇《飛天》:展現千年敦煌文明
在文化傳播中,敦煌是非常重要的中華符號,也是藝術創作的靈感之源。
2024-06-13
-
青春版昆曲《牡丹亭》何以常葆青春
明代劇作家湯顯祖的《牡丹亭》是中國昆曲的巔峰之作。
2024-06-12
-
舞袖拂新風,古意映未來
近年來,舞蹈的“出圈”以及引發的國風蔚為大觀,上海歌舞團的民族舞劇《李清照》以詩詞為引,凸顯其才情與愛國之情。
2024-06-11
-
舞出“千古第一才女”的才情與人生
“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2024-06-07
-
重溫“白家老號”跌宕傳奇
與電視劇《大宅門》對時代的全景式展現不同,話劇更加緊扣“大宅門”的主題,以“七爺”白景琦為核心,描畫了大宅門內眾生的喜怒哀樂和沉浮起落。
2024-06-07
-
是麒派,又不是原來意義上的麒派
《成敗蕭何》劇照(資料照片)葉辰亮攝 紀念京劇大師、麒派藝術創始人周信芳誕辰130周年的序幕已經徐徐拉開,此時討論陳少云傳承、發展麒派藝術的成就,具有特殊的意義。
2024-06-06
-
舞劇《詠春》:武舞相融 以舞化心
舞劇《詠春》以獨特的“雙非遺”題材,將中華民族傳統武術與當代舞蹈融合,展現了舞蹈與武術精神的碰撞。
2024-06-05
-
蓬勃發展中的小劇場:迎來機遇與挑戰
南京溧水古戲臺。
2024-06-05
-
《戲曲金庸》:兩個江湖的對話
《戲曲金庸·笑傲江湖》劇照(演出方供圖) 除了挖掘已有劇目,昆曲還能演什么?這是自《十五貫》“一出戲救活一個劇種”后,當代昆曲人反復探索的命題。
2024-05-29
-
《雷雨》:何以傳承九十年
圖片由北京人藝戲劇博物館提供 1954年,北京人藝版《雷雨》首演,夏淳任導演,朱琳飾魯侍萍(右三),于是之飾周萍(右一) 圖片由北京人藝戲劇博物館提供 北京人藝2004年版《雷雨》,顧威任導演,楊立新飾周樸園(右一),龔麗君飾蘩漪(右三) 圖片由北京人藝戲劇博物館提供 2021年濮存昕、唐燁導演版《雷雨》,濮存昕飾周樸園(中) 圖片由北京人藝戲劇博物館提供 今年是《雷雨》劇本發表90周年——清華大學學生曹禺在畢業前夕完成了話劇《雷雨》的創作,發表于1934年7月1日的《文學季刊》上。
2024-05-29
-
“電波”回蕩“光榮之城”上海 這是寫給新中國的紅色情書
昨晚,在具有象征意義的19:49和20:24兩個時間,浦江之畔的上海地標東方明珠塔以亮燈發送摩斯密碼“愛”“永恒”的方式,寫下獻給新中國成立75年的紅色情書。
2024-05-28
-
音樂劇《真愛永恒》:“搖滾魅影”展韋伯搖滾之魂
今年北京的原版音樂劇市場,絕對是安德魯·勞埃德·韋伯的“大年”,年底會有原版《劇院魅影》,暑期有燃炸的《搖滾學校》,而自5月25日起,英文原版音樂劇《劇院魅影續作:真愛永恒》率先在保利劇院首演,拉開韋伯作品來京的大幕。
2024-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