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歷史的像素更加清晰——專訪建川博物館館長樊建川
隨著9月3日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的日益臨近,越來越多的人來到距離成都市區數十公里的安仁鎮,參觀中國最大的民間博物館——建川博物館中的抗戰系列館。
2017-09-01
-
對談王珮瑜:我希望自己一直是在路上的菜鳥
此“演”非彼“演”,但“瑜老板”(戲迷對王珮瑜的尊稱)真的成了瑜“老板”。
2017-08-31
-
朱宜: 娜拉出走并非尋求婦女解放,她只是癡了或者悟了
《杰出人才》封面 答題者:朱宜 提問者:劉雅麒 時間:2017年7月30日 人物簡介 朱宜,女,哥倫比亞大學戲劇編劇碩士,南京大學戲劇影視文學本科。
2017-08-30
-
馮遠征:得有人站出來告訴年輕人該怎么做
馮遠征,北京人藝演員,在戲劇舞臺上和眾多影視劇中塑造了很多深入人心的角色。
2017-08-30
-
探尋胡可的藝術人生
胡可老人在寫作 在北京入夏最熱的那一天,收到胡可老人寄來他的新作《話劇的足跡》。
2017-08-30
-
認真演戲 誠信做人——憶京劇表演藝術家袁世海
袁世海(右)教楊赤勾《霸王別姬》項羽臉譜 2016年4月1日,北京春光明媚陽光燦爛,在金碧輝煌的人民大會堂北京廳,首都各界人士歡聚一堂,紀念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袁世海100周年華誕。
2017-08-30
-
馬玉濤女兒:媽媽身體很健康
昨一大早,某些知名博主在網上發布著名歌唱家馬玉濤去世的消息。
2017-08-28
-
貧乏的語言產生不了豐富的思想
對談嘉賓:關正文(《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創始人 《漢字風云會》《見字如面》總導演) 對談記者:金力維 “相輔相成”還是“相輔相承”?“殿后”還是“墊后”?“形跡可疑”還是“行跡可疑”?“貿然行事”還是“冒然行事”?“名副其實”還是“名符其實”?“甘敗下風”還是“甘拜下風”?“再接再勵”還是“再接再厲”……正在浙江衛視播出的《漢字風云會》再次掀起“全民漢字公測”熱潮,這檔以五年級小學生聽寫漢字為內容的節目被很多人稱為“語文必修課”。
2017-08-24
-
丹青盡染赤子情——軍旅畫家胡國偉的藝術人生
胡國偉近照 我與胡國偉先生甚熟,曾共同就讀于軍藝,老家居所隔路相望之距,故以兄稱之。
2017-08-24
-
都本基:讓中國書畫藝術走向世界
都本基 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橫跨五大洲,行程十萬里,每到一處都受到當地藝術界乃至政界的高規格接待;其作品陸續被國際奧委會、英國國會、大英博物館、蘇格蘭國家圖書館等世界重要機構永久收藏…… 沒錯,你看到的這些成就不是來自一位外交官,而是一位中國的藝術家——都本基。
2017-08-24
-
李玉剛 :我更是一名 行者和工匠
“反串這兩個字對于李玉剛的努力實在太簡單化,而且也不盡公平……如果說女聲是行云流水、委婉的行書,男聲是平直方正、清楚明白的楷書,我覺得李玉剛的聲音就是獨樹一幟的行楷。
2017-08-22
-
首屆山西藝術節開幕前夕本報獨家專訪 郭蘭英:民歌傳承要靠年輕一代
郭蘭英(中)擔任“人祖山杯”晉陜蒙民歌大賽總決賽主評委。
2017-08-22
-
珍物,也是生日卡上母親哆哆嗦嗦的字
“大家好,我叫李宗盛。
2017-08-21
-
“年輕的老演員”韓雪
韓雪是位“年輕的老演員”,年齡并不很大,卻已經出道17年了。
2017-08-21
-
“她用詩的語言描述她的不堪,其實非常疼痛”
范儉 青年導演范儉執導的紀錄電影《搖搖晃晃的人間》自今年6月在上海國際電影節期間亞洲首映以來,至今仍在國內多個城市開展不定期的點映活動。
2017-08-18
-
李夢:我想成為一名偉大的演員
對談記者:陳濱 對談嘉賓:李夢(青年演員) “我想成為一名偉大的演員”,李夢在說這句話的時候,一點都沒含糊,她把目光投向遠方,眼神特別堅定,厚實有型的嘴唇緊緊閉著。
2017-08-18
-
伍霖生:到自然中寫生,在生活中歷練
(冊頁)小品(紙本水墨) 戰勝嚴寒(紙本水墨) 佛子嶺水庫工地寫生(紙本水墨) 萬里長江第一壩(紙本水墨) 新中國成立以后,山水畫家們在新的歷史背景下,開始了思想更新與畫法創新,使古法山水在社會現實和革命需要中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嶄新面貌。
2017-08-18
-
“我看到,沒有理由轉身離去”
影片《二十二》歷史顧問、中國“慰安婦”問題研究中心主任蘇智良。
2017-08-17
-
賴聲川:給老外看中國文學經典
盛宗亮 賴聲川 8月15日,美國舊金山歌劇院制作英文原版歌劇《紅樓夢》中國巡演發布會在北京恭王府召開。
2017-08-17
-
他選擇看見美好——訪電視劇《熱血軍旗》編劇陳玉福
為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電視劇《熱血軍旗》自8月3日于央視一套熱播后受到好評。
2017-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