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佩琦:讓朱先生落地
劉佩琦在《白鹿原》中飾演朱先生,自幼苦讀,晝夜吟誦,孤守書案,飽學儒雅,淡泊名利,慧眼看世, 朱先生是“白鹿原”的精神領袖,是原著中最智慧的人物。
2017-06-02
-
他騎著真馬躍上了銀幕——周信芳與電影的不解情緣
京劇大師周信芳不僅鐘情于傳統的京劇,而且對話劇、電影等新文藝具有濃厚的興趣。
2017-06-01
-
六小齡童:猴戲藝術屬于中國屬于世界
5月28日,六小齡童攜首部自傳《行者》空降深圳,并接受了本網專訪。
2017-05-31
-
韓天衡:“不逾矩不”與推新出新
這其中玩味出的文化意蘊,常常讓我感受到妙到毫顛的文化特性:一支毛筆是軟的,匹配以水、墨色,卻體現出強大的視覺沖擊力和無比的美感。
2017-05-30
-
“重案六組”歸來“反電詐”
暌違熒屏的《重案六組》團隊整裝待發,一部以電信詐騙為題材的電視劇《天下無詐》5月19日在珠海開機,憑“警花季潔”家喻戶曉的王茜擔任制片人,余丁導演,郭曉冬、徐悅、王茜、丁志誠主演。
2017-05-26
-
琵琶音樂家吳蠻——在“絲路”尋根 在世界發光
吳蠻,琵琶音樂家,馬友友“絲路計劃”重要創始團員,7次獲得格萊美“最佳演奏”和“最佳世界音樂專輯”提名。
2017-05-25
-
專訪電視劇《白鹿原》編劇申捷:那片原太深,但有人挖了進去
原標題:本報記者獨家專訪電視劇《白鹿原》編劇申捷 那片原太深,但有人挖了進去 申捷說:“從某種意義上說,田小娥與白靈是白鹿原上的同一個人,是一個想要對抗舊傳統糟粕的中國女性。
2017-05-25
-
王珞丹《跨界歌王》秀樂器特長
人們熟悉的王珞丹可能是電視熒屏中的“米萊”、“錢小樣”、“杜拉拉”,而在北京衛視2017《跨界歌王》節目中,王珞丹以歌手的形象亮相舞臺,令觀眾眼睛一亮。
2017-05-24
-
徐錦江感嘆:重拾畫筆歸來,這條路走對了
北上內地跨界帶年輕畫家辦展,建公益藝術中心,徐錦江感嘆: 重拾畫筆歸來,這條路走對了 徐錦江經常參加內地展覽。
2017-05-24
-
對作品有顆恭敬的心
漢唐的花紋、明清的線條都用在手包中,3位80后海歸—— 對作品有顆恭敬的心 李淵君在做手包。
2017-05-24
-
席強:用音樂講好中國故事
◆席強簡介 全國政協委員,中央民族樂團團長,著名管弦樂演奏家、音樂理論家,現為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國家大劇院藝術委員會委員。
2017-05-23
-
石小梅:臺上侯方域,臺下石小梅
◎答題者:石小梅 ◎提問者:謝米洣 ◎時間:2017年5月 簡歷 石小梅,江蘇省昆劇院國家一級演員,工小生,1982年正式拜沈傳芷、周傳瑛、俞振飛為師,代表劇目有《牡丹亭》、《桃花扇》、《白羅衫》、《宮祭》、《桃花扇·題畫》、《西樓記·玩箋錯夢》、《西樓記·拆書》、《玉簪記·琴挑》、《玉簪記·秋江》、《牧羊記·望鄉》、《荊釵記·見娘》、《浣紗記·寄子》等。
2017-05-23
-
老樹:“我不是心靈雞湯,畫畫為了治自己”
老樹和他的新書 制圖/夏曾珍 “夏日的晚風/寂寞的花枝/擁半盞清茶/對一冊古詩。
2017-05-22
-
史依弘:當上海大劇院還是上海體育宮
史依弘(原名史敏),工旦角,上海京劇院梅派大青衣,國家一級演員,上海戲劇家協會副主席 上海跑馬廳地圖舊照 1948年上海跑馬廳地圖 均資料圖片 1982年,上海戲校招生。
2017-05-19
-
戲劇,如何吸引更多當下的人
對談記者:王潤 對談嘉賓:王可然(知名戲劇制作人) 熟悉戲劇的人都知道,除了編劇、導演、主演等主創之外,戲劇制作人對于整個戲劇創作,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甚至有時是決定性的作用。
2017-05-19
-
潘天壽藝術的高度
2017年是潘天壽誕辰120周年,5月2日,由文化部、中國文聯和浙江省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民族翰骨——潘天壽誕辰120周年紀念大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
2017-05-19
-
黃渤:被演戲耽誤的攝影師
黃渤攝影作品 很多粉絲愛黃渤,甚至知乎上專門有一個帖子叫“你為什么喜歡黃渤”。
2017-05-18
-
謝辰生:為文物立言 留得住鄉愁
謝辰生 1922年出生。
2017-05-18
-
吉頓·克萊默:永遠為音樂天才提供支持
5月25日,叱咤國際樂壇數十載的小提琴演奏家吉頓·克萊默將聯手波羅的海弦樂團和布達佩斯交響協奏樂團,于國家大劇院奏響巴赫、菲利普·格拉斯和穆索爾斯基等音樂巨匠的經典樂章,本次室內音樂會也是克萊默誕辰70周年世界巡回演奏會中的重要一環。
2017-05-18
-
王立群:講課要幽默 學術不打折
王立群 著名文化學者,現為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古代文學學科帶頭人,主攻兩漢魏晉南北朝文學研究。
2017-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