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體、家庭與私人記憶
《阿爾卡拉斯》劇照 2月17日,第72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閉幕,西班牙女導演卡拉·西蒙憑借《阿爾卡拉斯》奪得主競賽單元最高獎金熊獎。
2022-04-07
-
新作談 | 何平:批評家說“不”,是一種自我要求
評論家何平的新著《批評的返場》分為“思潮”“作家”“現場”三個部分,包括他近年來在《文藝爭鳴》《當代作家評論》《南方文壇》《鐘山》《上海文學》《文藝報》等報刊上發表的十余篇文藝批評文章,也收納他主持“花城關注”五年來的欄目總評。
-
2022年第一季度文學理論評論新著列錦
文質兼美的文學理論評論是讀者與作者的共同呼吁,也是文學從高原走向高峰的內在要求。
2022-04-01
-
匪迦:航空航天,伴我逍遙走一遭
網絡文學開啟了大眾寫作熱潮,拓展豐富了文學的無限可能。
-
聽她說|女性的“歡喜”為何總被污名化?
“發生在一個女人身上最糟糕的事情,恰恰就是迎合男性的思想,欣然且虛榮地將自己看作一個被追求的獵物,一樣被渴求的物件,一份需要保衛的財產。
-
南國有佳音,在大灣區遇見城市文學
在粵港澳大灣區作家群中,王威廉、南翔、蔡東都是具備文學自覺、理性自覺和敘述能力的優秀作家,他們把自己的故事展望建立在新舊文明沖突和想象的探索中,建立在個體的、有質感的人物和細節之上,并不斷進行藝術探索,嘗試突破藝術邊界。
-
對話中的“學院派”聲音——近期學人訪談觀察
若要成就兼具深度、溫度、力度的文學研究或文學批評,需兼顧文學理論的高度、文學史的廣度、文學感知的銳度,也需要保持與學術界、文學界的思想溝通,從不同風格的研究批評文章中激發靈感、獲得驗證。
關鍵詞:  文學批評經眼錄2022-03-21
-
聽她說|弗吉尼亞·伍爾夫與女性寫作
近一個世紀前,英國女作家弗吉尼亞·伍爾夫在劍橋大學做了兩次“婦女與小說”主題的演講。
-
2022年國際布克獎長名單公布,亞洲作家大放異彩
近日,布克獎組委會公布了入圍2022年國際布克獎(International Booker Prize)的長名單。
-
上海譯文出版社2022年新書公布
新品推介會現場 近日,上海譯文出版社舉辦線上2022年新品推介會。
關鍵詞:  譯文社阿卜杜勒拉扎克?古爾納薩莉?魯尼2022-03-13
-
關注|2022年3月外國文學重點新書
1.《珠唾集》 [西]拉蒙·戈麥斯·德拉·塞爾納(Ramón Gómez de la Serna) / 千巨萬 繪,漓江出版社,范曄 譯 3月推出的外國文學新書中,最值得期待的無疑是由范曄翻譯的拉蒙·戈麥斯·德拉·塞爾納的詩集《珠唾集》。
-
重讀《蛇與塔》:“女人何故屬男人”
《蛇與塔》是聶紺弩1941年1月31日寫下的一篇雜文,篇幅不長,僅八百余字。
-
側近政治與精神閹寺
常人對中國古代史時期宦官現象的理解,通常受制于新時期以來的通俗文藝。
-
紀念羅新璋:以翻譯為志業
法語文學翻譯家、翻譯理論家羅新璋,因病于2022年2月22日下午5時在北京逝世,享年85歲。
關鍵詞:  羅新璋2022-02-24
-
網文獨家|《開端》是怎么吃第一口螃蟹的?
提及2022年開年最火的一部劇,很多人會想到《開端》。
-
說不盡的外國文學名著,說不盡的人文社“網格本”
人民文學出版社的“外國文學名著叢書”始于上世紀五十年代,在“一流的原著、一流的譯本、一流的譯者”的嚴格要求下,為幾代讀書人奉獻了寶貴的精神食糧。
-
關注|2022年2月外國文學重點新書
1.《海豚:手稿對照本,1972-1973》 [美國] 羅伯特·洛威爾,廣西人民出版社,程佳 譯 作為“自白派”詩歌的創始人和代表作家,羅伯特·洛威爾享有盛譽。
-
誰在寫作?這項賽事中,“原創力”不是公約數
中國作家網原創頻道現有注冊會員5萬余人,每月上傳各類文學作品萬余篇,優秀作品層出不窮。
-
新作談|《鄉村造夢記》:一個真真切切的鄉村中國夢
《鄉村造夢記》書影 陳濤:2020年我去寧德拍攝反映脫貧攻堅的紀錄片時,曾多次聽當地人講到龍潭村的神奇,只是一直沒有機會感受,現在通過閱讀你的《鄉村造夢記》對這個地方有了比較真切的了解,為何要創作這樣一部作品? 沉洲:2019年 6月,和一群作家赴閩東高山縣屏南采風,那時我正為三聯書店寫一本閩地飲食的文學隨筆《閩味兒》,想寫該縣藥膳飲食題材。
-
也許大象不僅僅是大象
在看春晚節目單的時候,我沒想到《萬象回春》的“象”竟然真的是大象的象,沒想到這群來自南方雨林卻一路向北遷移的野象離開熟悉的棲息地,闖入陌生的人類鄉村、偷吃糧食和米酒、在人類的道路上夜游散步,它們能一路走到那么遠,能夠在人類的時間里走那么久。
2022-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