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珠記》
通過那個索引的窗口
一株玫瑰伸了進來
——納博科夫
目錄
[1] 唐珠:“有之”001
[2] 唐珠:簡歷006
[3] 趙耀:可我還是喜歡開車010
[4] 唐珠:樂泮思水015
[5] 金澤:客居020
[6] 唐珠:你有病啊025
[7] 唐珠:安胃030
[8] 趙耀:被她打了臉033
[9] 唐珠:雪亮的鈍刀039
[10] 唐珠:守山糧044
[11] 金澤:物性053
[12] 唐珠:五條鐵律061
[13] 趙耀:毒藥066
[14] 唐珠:驚黃瓜資格證071
[15] 金澤:坦白從寬075
[16] 唐珠:時間這個東西080
[17] 趙耀:喝茶085
[18] 唐珠:“好朋友”089
[19] 金澤:表白097
[20] 唐珠:聊天103
[21] 金順:我兄弟110
[22] 唐珠:認親115
[23] 松爺:廚師課120
[24] 唐珠:夢里也知身是客131
[25] 趙耀:談判140
[26] 唐珠:同流合污146
[27] 金澤:求婚153
[28] 唐珠:我欲狂歡158
[29] 趙耀:你是例外163
[30] 唐珠:一夜長如歲168
[31] 金順:你是不是鬼178
[32] 唐珠:年夜飯186
[33] 趙耀:偷窺者194
[34] 唐珠:性感198
[35] 金澤:鼎中之變203
[36] 唐珠:我就是這天意212
[37] 唐珠:你們這些妄想永生的人啊216
[38] 唐珠:最后的告別222
[39] 趙耀:我們都瘋了226
[40] 唐珠:這就是報應231
[41] 金澤:羨慕他們236
[42] 唐珠:回憶也是福利一種241
[43] 金澤:我認的,就是這個真247
[44] 唐珠:致命運252
[45] 唐珠:過去這個詞256
1 唐珠:“有之”
天寶十四年,一個抱病垂危的波斯商人住在長安城東市附近崇仁坊里的一家客棧中。他原來似乎是有錢的,但身體讓他越來越窮,后來潦倒至身無分文。老板本來要趕他出來,老板娘恰好信了佛,要做善事積功德,便有意把他收留送終。老板兩口膝下只有一個女兒,因為嬌慣,十四歲了還沒定親,只顧貪吃亂玩,一派潑皮憨氣。當初手頭還寬裕時,這波斯商人常給那丫頭買一些零食,那些零食除了梨、桃、杏、葡萄、胡餅等常見的,還有一些荔枝龍眼之類奇奇怪怪的俏貨,很得那丫頭的歡喜。現今他凄涼至此,那丫頭覺得難過,便也向父親求情。老板便容這波斯商人住在最末等的客房里,讓他挨著時光。那丫頭閑著無事,便常去照應這波斯商人,給他端茶倒水,和他聊天敘話。
終于,這病波斯商人要死了。那一天,他突然喚那丫頭上前。
你可想要嫁人嗎?
丫頭拼命搖頭。暗自揣測,這人難道是病得瘋魔了,到這步田地竟然還妄想娶自己不成?她剛有初潮,略知男女之事,正視此為大
羞恥。
你可還是處子嗎?
這話更是唐突,丫頭不答。
我要死了,你就答我一聲罷。這病波斯商人懇求。
看著他奄奄一息的臉,想著他縱是有心也不能把自己怎么樣,丫頭便點了點頭。
病波斯商人笑了笑,在懷里摸索了半天,取出一方小小的錦盒,從盒里拈出一樣東西,放在她手掌里。似乎是顆果子。丫頭看那果子,圓圓的、涼涼的、亮晶晶、紅潤潤,像一枚小小的珠子。她輕輕地捏了一下,又隱隱有些軟軟的彈性,這又使得它不像珠子。
你吃。波斯商人說。
我吃?丫頭瞪大了眼睛,她聞了聞那顆果子,有點兒淡淡的玫瑰香,似乎不錯。可是為什么只有一顆?
你吃。波斯商人又說。
好吃嗎?她問。咽了一下口水。看這色相,應該是很稀罕的果
子吧?
波斯商人點了點頭,然后直直地看著她,似乎她不吃他就不能瞑目。于是這傻丫頭把那果子送到口中,咽了下去。因為果子太小,她一點兒也沒感受到它的滋味。
波斯商人又把錦盒遞過來:里面有字,你好好讀。
我不識字。
那就去識。他努力笑著,胡子如同枯草搖曳。
果子已經到達了腹內,丫頭頓時覺得溫溫的、暖暖的,很舒服。可是看著病波斯商人怪異的笑容,她突然又害怕起來。
這東西,有毒嗎?她的聲音有些顫:我會死嗎?
我很快會死,你不會。病波斯靜靜地看著她:你會活很長。
彼時,作為世界上最繁華的國際大都會,長安城經常流傳著一些珠子的故事,故事的發生往往和一些波斯商人有關,譬如《獨異志》就記載過一則,主人公名叫李灌。“不知何許人。性孤靜。”想來是個酷哥,經常擺張冰塊臉,不搭理人也沒人搭理他。有一段時間,他住在洪州建昌縣,“倚舟于岸。”整日發呆,不知道是看人還是看魚還是看天空,或是在看天空掉下一條人魚。“岸有小蓬室,下有一病波斯。”這哆哆嗦嗦的病波斯人病著病著,眼看就要死了。李灌忽然對倒霉的鄰居動了憐憫之心,于是就變身暖男,把自己的家常飯分點兒出來,熱湯熱水地端給他。“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上將變成美好的人間”,歌詞就是歌詞,李灌獻出的這一點愛,一點兒也阻止不了波斯人必須離開這美好的人間。“臨絕,指所臥黑氈曰:‘中有一珠,可徑寸。’將酬其惠。”他咽氣之后,李灌翻開氈子,果然看見“氈有微光溢耀。”其光之源,果然就是一顆碩大珍珠。李灌拿著這顆珍珠,可能還嘆了口氣,然后出錢給波斯人買來了棺材,在封棺之前,“密以珠內胡口中”,然后,他給波斯人舉行了一場一個人的葬禮,“植木志墓”,隨即離開。“其后十年,復過舊邑”。他發現當地政府正在翻查這起波斯人病死客棧的舊案,附近不少人家都因此受到了牽連,被三天兩頭地送往拘留所吃牢飯,嚴訓苦審。李灌就挺身而出,把真相報告了政府,并將他們領到波斯人的安息之地。“樹已合拱矣。”眾人打開棺材去看,那波斯人的面容栩栩如生。于是,不知道是誰動手從死胡人口中取出寶珠,也不知道這珠子最后是被充了公還是被貪了污。可以確定的是,從此李灌便又遁跡于世。“棹舟而去,不知所往。”
《廣異記》里的故事也頗有趣,說的是猛女武則天當政時,西蕃某國上貢給她毗婁博義天王的下頜骨和辟支佛的舌頭,還有一枚青泥珠——珠子也罷了,真不知道獻個下頜骨舌頭有什么好玩的?——武則天把下頜骨和舌頭懸掛起來展覽給百姓看。“頷大如胡床;舌青色,大如牛舌;珠類拇指,微青。”這珠子沒有入武后的眼,她轉手把它賜給了西明寺的和尚。和尚將這顆珠子“布金剛額中”,也就是說裝在了金剛的腦門兒上。后來和尚講經,有一個前來聽講的胡人見了這顆珠子就目不轉睛地看,顯見得魂不守舍。“如是積十余日,但于珠下諦視,而意不在講”,這目的也太明確了,于是,“僧知其故,因問故欲買珠耶?胡云:‘必若見賣,當致重價。’僧初索千貫,漸至萬貫。胡悉不酬。遂定至十萬貫,賣之。胡得珠,納腿肉中,還西國。僧尋聞奏,則天敕求此胡。”——和尚你能再不地道點兒嗎?——武則天下令翻箱倒柜地滿世界尋找這個胡人。幾天之后,胡人落網,有關部門嚴審他寶珠在什么地方,“胡云,已吞入腹。使者欲刳其腹,”于是他馬上面臨著剖腹取珠的厄運。沒辦法,為珠成豬的他只好從腿肉中取出珠來。武則天召見了這個雞飛蛋打倒霉催的家伙,問他:“這玩意兒既花錢又要命,圖個啥呢?”胡人老實答:“西蕃某國有個青泥湖,湖中有許多珍珠寶貝,可是淤泥很深,無法將珍寶弄上來。如果把這顆青泥珠投到湖中,淤泥就會變成清水,那些寶貝便可以得到了。”于是,“則天因寶持之。至玄宗時猶在。”
《獨異志》《廣異志》這樣的書,現在已經沒有幾個人知道了,當然更少有人去讀。我常常懷疑既知且讀的人只有我一個。《資治通鑒》的讀者或許會多些吧?《唐紀八》里有這么一段:“上謂侍臣曰,‘吾聞西域賈胡得美珠,剖身以藏之,有諸?’侍臣曰:‘有之。’”
“有之。”每當想象著那個侍者確定無疑的語氣,我就想微笑。他是那么相信。他的語氣也讓人由不得不相信。
這樣的故事放在今天,還有誰會相信呢?
除了我。
——崇仁坊的那個病波斯人很快就死了,可是他的話卻沒死。他說得沒錯,那丫頭活得很長,一直從唐朝活到了現在,簡直活成了老不死。一直活到了錦盒的那張字紙早已經灰飛煙滅,只剩下那首無題詩刀削劍刻在她的腦子里:
珠有異香長相隨,
雨雪沐身葆葳蕤。
守節長壽失即死,
若出體外歸常人。
識字之后,她才漸漸知道這詩很差。字倒是方整勁健中略兼豐腴渾厚,相當不錯。
你肯定明白了:是的,我就是那丫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