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民族同心圓夢的動人故事
在歌曲《阿拉木罕》里,阿拉木罕“身段不肥也不瘦。
-
電視劇《都是一家人》幕后:在編劇與人物之間
12月14日,民族團結現實題材電視劇《都是一家人》在新疆衛視開播。
-
中國民族志電影,他是先行者
一生低調、從不張揚的楊光海,與這個世界的告別也是靜悄悄的,送別他的,除了親屬、同事,只有幾位從北京本地和昆明趕來的好友。
關鍵詞:  中國民族志電影楊光海逝世中國少數民族社會歷史科學紀錄影片2019-12-19
-
黃建鵬:讓世人在光影中重返歷史現場
《什谷腦屯的貴族少女》1934年 莊學本攝 12月4日至15日,由南京師范大學主辦、南京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協辦、南京國人文化廣告傳播有限公司承辦的“光與影里的故事——黃建鵬藏20世紀中國攝影作品展”在中國美術館舉辦。
關鍵詞:  黃建鵬2019-12-16
-
音樂劇《石榴紅了》演繹民族團結與紅色文化
“石榴紅,石榴圓,石榴生來握成拳,民族團結像石榴,你靠著我,我靠著你,緊緊相抱力無邊……”伴隨著動聽的歌聲,12月7日晚,由內蒙古鄂爾多斯鄂托克前旗烏蘭牧騎編創的大型音樂劇《石榴紅了》在人民大會堂落下帷幕,精彩的演出博得現場觀眾陣陣掌聲。
2019-12-11
-
《都是一家人》:譜寫新時代多民族奮進的凱歌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針對這一重大時間節點,編排了多部具有國家氣質的精品正劇,除了《可愛的中國》《激情的旋律》《希望的大地》,還有熱播的民族題材電視劇《都是一家人》。
-
唱響了“中華民族一家親 同心共筑中國夢”的時代強音
32集電視劇《都是一家人》于11月29日在中央電視臺電視劇頻道以高收視率圓滿收官,引發熱烈反響。
關鍵詞:  《都是一家人》2019-12-03
-
藝術電影紅于霜葉 巫山文旅蓄勢待發
11月22日至28日,第四屆巫山“神女杯”藝術電影周在重慶市巫山縣舉行。
關鍵詞:  第四屆巫山“神女杯”藝術電影周2019-12-02
-
《紅色之子·單刀赴會》:穿越歷史與現實的雄辯
電影《紅色之子·單刀赴會》于10月4日在電影頻道和愛奇藝首播,獲得了意想不到的高收視率;10月23日登陸全國院線,重點在內蒙古自治區院線放映;11月16日,作為愛國主義教育電影,該片在中央民族大學附中舉行了觀影啟動儀式。
關鍵詞:  《紅色之子·單刀赴會》2019-12-02
-
第四屆全國少數民族題材優秀影視劇本遴選結果揭曉
歷時三個月的“第四屆全國少數民族題材優秀影視劇本遴選”活動近日結束,經專家評定,評選了優秀電影劇本3部,優秀電視劇本3部。
-
民族題材電影中的多元文化與文化自覺
改革開放以來,民族題材電影堅持社會主義文藝創作的基本原則,立足當代挖掘社會文化資源,以更積極的態度回應宏闊的社會變遷,民族題材電影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關鍵詞:  民族題材電影2019-11-22
-
《都是一家人》:在多元文化交融中奏響民族團結贊歌
11月19日開播發布會上,《都是一家人》主創團隊合影。
關鍵詞:  《都是一家人》2019-11-22
-
音樂舞劇《云繡彝裳》亮相昆明
11月15日,正值2019中國國際旅游交易會在昆明開幕之際,大型彝族服飾音樂舞劇《云繡彝裳》在云南大劇院演出,向觀眾展示了楚雄州豐富多彩的民族服飾文化,生動詮釋了“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賽裝文化內涵。
關鍵詞:  《云繡彝裳》2019-11-22
-
《海林都》:這部影片,奏響民族團結的“愛之歌”
在習近平總書記給內蒙古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回信兩周年之際,以“三千江南孤兒進草原”為歷史背景、弘揚烏蘭牧騎精神的主題影片《海林都》,于11月21日在全國院線發行公映。
關鍵詞:  《海林都》2019-11-21
-
民族題材電影中的國家敘事
民族題材電影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關鍵詞:  民族題材電影2019-11-18
-
新疆歌舞片《歌聲的翅膀》在京首映
近日,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宣傳部組織策劃,天山電影制片廠創作拍攝的歌舞片《歌聲的翅膀》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首映。
關鍵詞:  《歌聲的翅膀》2019-11-12
-
“大美青海”成就展開幕
11月1日,由國家民委主辦的“美麗中國·和諧家園——中國少數民族經濟社會文化系列展”之“大美青海——新中國成立70周年青海民族自治地方發展成就展”,在民族文化宮隆重開幕。
關鍵詞:  “大美青海”成就展2019-11-04
-
首部羌族革命英雄題材電影《紅色土司》全國首映
首部羌族革命英雄題材電影《紅色土司》全國首映禮3日在北京舉行。
關鍵詞:  《紅色土司》首部羌族革命英雄題材電影2019-11-04
-
歌舞片拓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新平臺
10月28日,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宣傳部組織策劃、天山電影制片廠創作拍攝的歌舞片《歌聲的翅膀》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首映。
關鍵詞:  《歌聲的翅膀》2019-11-01
-
我們不能只有高成本、大制作的院線片
記者:在您看來,這些參展民族志紀錄片大體有哪些類型?具有怎樣的特點? 朱靖江:這次參展紀錄片如果從類型來分,可以大致分為學者紀錄片,如郭凈的《卡瓦格博登山傳奇》,林葉、朱曉陽的《老村》等;媒體紀錄片,如許東平的《昆明戲窩子》、賈丁的《毛坦廠的日與夜》等;獨立紀錄片,如于廣義的《小李子》、李璞的《道別》、康世偉的《輪回情》等;院線紀錄片,如《大河唱》《十年尋羌》等;還有社區影像作品《鼠兔》、影像口述史作品《馬背上的生活》、實驗影像作品《空的形狀》以及為數不少的在校學生的紀錄片作品。
關鍵詞:  民族志紀錄片2019-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