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詩歌的斷章
1 這個年頭,一個人如果能夠靜下心來閱讀、寫作,需要一定的定力。
-
從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視域探析新疆文學的多民族性
作為中華民族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新疆文學有著源遠流長的發展歷史。
-
人工智能推動民族文化翻譯與傳播
近年來,人工智能技術發展如火如荼,已被廣泛應用于工業、農業、商業、教育等領域,包括文化翻譯出版事業。
2020-01-03
-
探求中國文學理論的民族文化特征
我們已經接觸了古今中外許多的文學理論體系,今天重新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我覺得中國文學理論體系的建設,不是在口號的意義上,應該是有思想質量、學術質量的衡量標準。
-
在積極的敘事中發現意義
一位叫作薛七婆的農村母親在丈夫不幸遇難后,接過丈夫手中的紅燈籠,接送雙胞胎兒子鄭小燈、鄭小龍到鎮里上學,后來兄弟二人都考上了最好的大學;同時她還由己及人,繼續看護、接送村人孩子讀書,并使這兩只紅燈籠變成了照亮鄉村教育的一對明燈。
-
佛教文化對詩壇的影響
在佛教文化和詩詞文化交融發展中,曾經發生過兩次事件,即禪學領域的“文字禪批判”與詩歌領域的“江西詩派批判”。
-
唱響古老的歌聲,光芒四射到遠方
民間長詩的生成至少需要三個條件:一是悠久的民歌演唱傳統。
-
盛世修書大業 再現神話中國
中國是人口大國,也是文獻大國。
-
伊瑪堪 大明珠
伊瑪堪堪稱“滿─通古斯語族英雄史詩群”中最耀眼的明珠,它是通過赫哲族世世代代用赫哲語講唱,并口耳相傳,主要歌頌主人公莫日根西征復仇或其他英雄業績的長篇薩滿敘事詩。
-
聆聽大地的回聲
詩人艾青曾在《我愛這土地》一詩中寫道:“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歷經歲月的風霜,這一耳熟能詳的詩句,一直活在人們的記憶里。
-
中國少數民族兒童文學70年(上)
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各個少數民族不論人口多少,都有著自己的文化傳統。
-
我們期待什么樣的文學評論
文學是人類共同擁有的精神家園,雖然無法考證人類何時擁有了文學,但文學一直伴隨著人類歷史進程,承載著人類精神、情感和文化,為我們提供了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了解的一種平臺,也為我們開啟了通往本真世界的一扇門。
關鍵詞:  我們期待什么樣的文學評論滿全2019-12-16
-
新時代民族團結的中國故事
沒有創新就沒有藝術的生命,創作最可貴的品質就在于獨出心裁,電視劇《都是一家人》的創新性表現在突破了此類題材創作的藩籬,成為新時代反映城市里各民族生活電視劇的扛鼎之作。
關鍵詞:  《都是一家人》2019-12-16
-
人民養育的作家 照亮生活的作品
景宜是一位少數民族優秀作家。
關鍵詞:  《都是一家人》2019-12-11
-
中華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
中華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
關鍵詞:  中華文化2019-12-09
-
散文集《故鄉與河流》:民俗與人文的湘西書寫
作者:張建安 出版社:團結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8年6月 故鄉是人與世界建立聯系的最初地理空間,是“作家所向往的生活意義源頭,以及作品敘事力量的啟動媒介”(王德威語)。
關鍵詞:  《故鄉與河流》民俗與人文的湘西書寫賀玉慶2019-12-09
-
潘靈《奔跑的木頭》:浸潤現代性的靈性寫作
布依族作家潘靈最新創作的中篇小說《奔跑的木頭》,以逶迤磅礴的烏蒙山上世代因襲的彝山貴族和金沙江畔勤勞勇敢的仲家人為描寫對象,講述了在土司時代末期,美麗聰慧的吉聯女土司“阿喜”和大智若愚的背腳“木頭”之間的故事。
-
李約熱《儂城逸事》:生動書寫日常之善
2017年,壯族作家李約熱的長篇小說《儂城逸事》在《作家》雜志發表,并于2019年3月由中國文聯出版社推出單行本。
-
馮娜詩歌:現實和命運的交織
在現實生活中,白族青年詩人馮娜的生活軌跡就像令人羨慕的候鳥,不停地訴說著遷徙的精彩,而在那個隱秘的精神世界里,馮娜更像一只長年在密林里奔跑的梅花鹿,她的詩猶如與生俱來的花斑,在疾馳中怒放成了一幅流動的織錦。
-
英布草心小說《洛科的王》:探索奧秘與追問靈魂
《洛科的王》是彝族青年作家英布草心創作的“彝族三部曲”系列的第二部,依然是以魔幻現實主義手法營造神秘的“第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