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嚴肅的游戲”:你只是得到,你并未選擇
作家的油畫像 Astrid Kjellberg-Juel 作 《嚴肅的游戲》瑞典語版 在他生命后來的階段里,瑟德爾貝里會想起1906年的那個秋天,他稱之為煉獄。
2022-05-24
-
《危險的關系》:法國大革命序曲
2013年“巴士底紀念日”(Bastille Day)當天,法國媒體評選出文學史上與法國大革命主題相關的十大杰作:狄更斯《雙城記》排名第二,榮登榜首的是拉克洛《危險的關系》(Les Liaisons Dangereuses)。
關鍵詞:  《危險的關系》2022-05-23
-
顯微鏡下的紐約
美國作家科爾森·懷特黑德是土生土長的紐約人,對這座城市有著難以割舍的情感。
2022-05-20
-
費蘭特的態度:埋頭寫作不問前途
我們都知道錢鐘書的那個譬喻:吃了一個雞蛋,覺得味道很好,為什么要去看下蛋的母雞?可一旦接觸了費蘭特那些充滿激情、富有魅力的文字之后,我們難免會思忖:這么激動人心的作品,是怎么創作出來的啊?尤其是正在探索的寫作者,對于費蘭特的創作和工作狀態一定很好奇。
關鍵詞:  《偶然的創造》2022-05-20
-
《人類簡史》出版10周年:人工智能是用來造天堂還是建地獄
2011年夏,我寫完后,覺得肯定不會再講那個故事了。
關鍵詞:  《人類簡史》2022-05-19
-
描繪他人:重訪艾麗絲·默多克的道德現實主義
[摘要] 英國女作家艾麗絲·默多克對現實主義傳統的繼承與發展一直頗受西方學界關注。
關鍵詞:  艾麗絲·默多克2022-05-16
-
女性作家為什么擅長寫恐怖小說?
女性作家為什么擅長寫恐怖小說?也許是因為恐怖是一種越界的類型。
2022-05-13
-
她從不敢觸碰父親的沉默,這沉默來自那個時代
娜塔莎·沃丁發起過一次尋根之旅,在《她來自馬里烏波爾》里,她努力挖掘母親在戰爭中的遭遇,講述擔負集中營日常維護的馬里烏波爾勞工的生活,以家族追尋為切入點,個人情感與族群命運交叉映照。
2022-05-11
-
愛默生:偉大的天才 平凡的人生
愛默生(1803-1882)集思想家、文學家和詩人于一身,是確立美國文化精神的代表人物。
2022-05-10
-
房間里的母親:講述是為了理解
看到“房間里的母親”這個書名時,腦子里出現的是《婚姻生活》里,杰西卡·查斯坦飾演的母親穿著松垮的病服坐在產檢臺上,請求丈夫出去讓自己靜一靜。
2022-05-09
-
關于《論安慰》:有希望,安慰才有可能
2017年,烏得勒支合唱節,四支合唱團演唱全部150首《詩篇》,學者葉禮庭受邀在演出間歇做一場演講。
2022-05-07
-
審視法蘭克福學派啟蒙批判范式
啟蒙是西方近代最重要的歷史文化事件,其精神也成為西方現代文化精神的本質和核心。
關鍵詞:  法蘭克福學派2022-05-05
-
赫爾曼·黑塞:必須讀杰作
這位以眾多作品對人的內心世界作了出色探索的偉大作家這樣描述書的魔力:“當多數缺少天賦的人將自己的閱讀能力很快就只用來讀報上的新聞或商業版時,少數人仍然為字母和文字的特殊魅力而瘋魔。
關鍵詞:  赫爾曼·黑塞2022-05-05
-
在《訴訟》中,卡夫卡個人的“夢境”也是現代社會的噩夢
將《訴訟》“縫合成衣” 卡夫卡的《訴訟》是個龐然怪物。
2022-04-26
-
“這片土地在人類成就史上無足輕重”
內容提要 阿卜杜勒拉扎克·古爾納2020年的新作《來世》以一戰前后德英等西方殖民國家在東非的爭奪為歷史背景,講述了戰爭對個體和集體生活的影響。
-
《書籍秘史》:筑一道堤壩抵擋時間的海嘯
在《書籍秘史》的序章,作者伊蓮內·巴列霍將我們帶回遙遠的古希臘時代:一隊人在荒涼的道路上跋山涉水,千辛萬苦,為了執行秘密的任務——為埃及國王尋找世界上的所有書籍(當時的稀缺珍寶),來填充世界上第一座圖書館。
關鍵詞:  《書籍秘史》2022-04-22
-
我讀舊版“外國文學名著”
小時候我曾被家里人和鄰居視為“書童”,按照他們的說法,家里安靜的時候,一定是我在那里看書。
2022-04-22
-
澀澤龍彥《虛舟》:荒怪的敘事與禁忌的消解
“如果這個人不在了,那么日本將變成怎樣一個無趣的國家啊!”三島由紀夫所說的“這個人”便是澀澤龍彥。
2022-04-22
-
李洱:熟悉的陌生人
在辨析中探明意義 大約在2003年,我第一次讀到庫切的小說《恥》。
2022-04-21
-
《她來自馬里烏波爾》中消失的“東方勞工”
1956年10月10日,葉芙根尼婭·伊瓦申科離開了“家”,再也沒有回來。
關鍵詞:  《她來自馬里烏波爾》2022-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