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燦然:在波德萊爾的咒語下
一 榮格在一篇論心理學與文學的關系的文章里,有一段話也許會讓詩人受寵若驚,或恍然大悟,或半信半疑,視乎每個詩人對詩歌的體認而定:“人類文化開創以來,智者、救星和救世主的原型意象就埋藏和蟄伏在人們的無意識中,一旦時代發生脫節,人類社會陷入嚴重的謬誤,它就被重新喚醒。
2020-07-11
-
張悅然:門羅的晚期風格
2012 年,艾麗絲·門羅出版了她的小說集《親愛的生活》,并聲稱這是她的封筆之作。
-
蕾切爾·卡斯克:傳統小說無法描繪出真實的女性體驗
一個知識女性眼中的日常,不一定更加精彩,但一定更加深刻。
-
克里斯蒂娜·隆:假如我走在我身邊
現在我要說她 只是一條命 幾乎美幾乎丑幾乎悲哀 正是在此基礎上 她因孤獨而死 純瑞典人 坐在電椅里,活著抹了香油 斯德哥爾摩、通姆特伯街 離地鐵不遠 有很多她這一類離地鐵不遠的人 瑞典學院院士、詩人和劇作家克里斯蒂娜·隆早年寫下這幾句詩,她是瑞典金發女人,隔離是她最后親歷, 2020年5月,71歲的她孤獨死于距地鐵站不遠、斯德哥爾摩的一處小公寓。
-
史寧:我讀海明威
1923年,來自美國芝加哥市郊的青年海明威在法國巴黎出版了他的處女作《三個故事和十首詩》。
-
“見證了中國日新月異的發展”
芭芭拉·昂尼斯。
-
華文女作家曾曉文及其小說:從漂泊流浪到落地生根
我是10年前認識自詡“文學慢船”的女作家曾曉文的。
-
重審夏爾·佩羅對法國文學的貢獻
縱觀17世紀的法國文壇,夏爾·佩羅的名字熟悉而又親切,他所創作的童話集《鵝媽媽的故事》是眾多文學愛好者的童年回憶。
-
圣-埃克蘇佩里誕辰120年 | 世界人民心中的“小王子”
安東尼·德·圣-埃克蘇佩里永遠、永遠地在世界人民的心中成為了“小王子”,手提包里、書架上、口傳心授中的童話人物,B612小行星上的居民,“狐貍和玫瑰”故事中的主角,一頭金色蜷發的“太陽王”(Le Roi-Soleil),在宇宙中尋找自己棲居所的符號(2578 Saint-Exupery、46610 Bésixdouze、Petit-Prince)……小王子誕生在二戰中的美國,他憑借自己的通俗、甜美、圣潔、英雄氣概席卷了二戰后的世界,這樣一個現代角色如此成功地進駐到我們今日的個人世界。
-
馬雅可夫斯基,這位“靈魂沒有一絲白發”的人死了
1930年4月14日,弗拉基米爾·弗拉基米羅維奇·馬雅可夫斯基自殺身亡。
-
杰西·鮑爾:一個不像混文學圈的作家
關于沉默,我只能說我聽到的,我只能說所有的事情都是通過聲音了解的,它們發出的聲音,或者沒有發出的聲音——所以,并不是言語本身,而是它的效果,沉默也是一樣的。
-
諾獎作家若澤·薩拉馬戈辭世十周年,他提醒我們在一個失明的世界如何重新“看見”
“如果你能看,就要看見,如果你能看見,就要仔細觀察。
-
雷蒙德·錢德勒:美好的事物自會久存
1951年,雷蒙德·錢德勒動筆寫自己的第六部長篇小說。
-
生命是賭注:馬雅可夫斯基的革新與愛情
主題:馬雅可夫斯基和他的朋友圈 時間:2020年6月12日19:00--21:00 地點:衡山·和集(上海衡山路880號太平洋百貨) 嘉賓:糜緒洋 《生命是賭注:馬雅可夫斯基革命與愛情》譯者 主持:魏 東 廣師大出版社(上海)“文學紀念碑”叢書主編 “給社會趣味一個耳光” 魏東:首先介紹糜緒洋老師,他是《生命是賭注:馬雅可夫斯基革命與愛情》這本書的譯者,同時是俄科院俄羅斯文學研究所的副博士生在讀,在即將畢業的間隙很辛苦地幫我們把這本書翻譯出來。
關鍵詞:  馬雅可夫斯基2020-06-15
-
狄更斯逝世150周年|“最偉大的膚淺小說家”
1812年2月7日,英國樸次茅斯市約翰·狄更斯迎來了他們的第二個孩子查爾斯·狄更斯,他生得漂亮,有喜劇天賦,唯一的不足是身矮。
-
卡夫卡與杜甫:“文學之家”的預感與回憶
布羅德與卡夫卡 一 作家與作家之間的關系,哪怕是不同時代、不同國家或民族的作家之間的關系,都常常像是心有靈犀的家人之間的關系。
-
荷馬,才是我們忠誠的朋友
《與荷馬共度一夏》是2017年夏天法國作家西爾萬·泰松為法國國內廣播電臺(FranceInter)錄制的一檔系列節目。
-
“失敗的”劇作家:亨利·詹姆斯與《蓋伊》事件
時間:1895年1月5日。
-
文壇女預言家瑪麗·葛德文
瑪麗·葛德文(Mary Godwin, 1797-1851),即瑪麗·雪萊,是英國浪漫派詩人珀西-比希·雪萊的妻子,習慣被呼作“雪萊夫人”,有《雪萊夫人傳》一書為證。
-
一位日本作家的中國情緣與文學創作
谷崎潤一郎是日本唯美主義文學家,多次提名諾貝爾文學獎,代表作有《細雪》《秦淮之夜》《春琴抄》(見圖,資料圖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