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態為何用“龍鐘”
當我們形容一個人動作遲緩、步履蹣跚時,經常會用“老態龍鐘”這個詞。
關鍵詞:  傳統文化2022-08-29
-
唐小兵:那改變明天的已為今天所改變
編者按:近日,上海書店出版社出版歷史學者唐小兵的北美訪學錄,記錄了他在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UBC)與哈佛大學的遐思見聞。
2022-08-28
-
王獻唐的學術世界:寒金冷石文字中的生命暖意
王獻唐(1896—1960),中國近現代歷史考古學家、圖書館學家、博物館學家。
關鍵詞:  王獻唐2022-08-27
-
陳平原:演說之于現代中國
一 演說在晚清的興起,絕對是一件大事。
-
李大釗詩歌中的“青春之氣”
李大釗是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先驅、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他提出的以“青春中華”為口號的青年思想,激勵了億萬中國青年,影響至深。
關鍵詞:  李大釗2022-08-26
-
謝泳:新時代的文史研究
現在電子檢索文獻極方便,但我還是喜歡讀書,因原始讀書有閱讀快感,原先記憶中存了的問題,讀書過程中遇到了,發生聯想,再去檢索,然后解決。
關鍵詞:  文史研究2022-08-26
-
宮廷到市井:唐代住居與文學
文學是“人”學也是“物”學,研究住居與文學,需要把創作主體和書寫對象置于住居空間中,通過物質化的場景再現,探討創作者如何通過文學書寫來表達生活體驗、生存狀態與生命意識。
2022-08-25
-
鄒漢明:穆旦墨跡印象錄
蘇偉綱送給我一冊他主編的《世守清芬:嘉興五百年名家墨跡》,該書以明中葉項元淇開篇,收羅宋旭、李日華、項圣謨、查繼佐、朱彝尊等130多位嘉興名家的墨跡,可謂洋洋大觀。
關鍵詞:  穆旦2022-08-25
-
書齋長物,文房雅事
中國文人的骨子里,有著根深蒂固的書齋情結。
關鍵詞:  傳統文化2022-08-25
-
赤松子和他的朋友們
編者按:近日,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作家嚴優作品《諸仙紀:中國仙話八議》。
2022-08-24
-
古書里的神奇魚類
近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更新了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其中提到長江特有物種白鱘已經滅絕。
關鍵詞:  古典文學2022-08-24
-
閑話“鵲橋仙”
“鵲橋仙”是著名的詞牌,據說其名源自歐陽修,因為他的詞中有“鵲迎橋路接天津,映夾岸、星榆點綴”。
2022-08-23
-
舊志整理:圈點古書非易事
今年4 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進新時代古籍工作的意見》,其中明確方志工作主管部門應“加強本領域古籍工作”。
2022-08-22
-
《修辭學發凡》九十年
1976年,父親望道先生送了一本當年版的《修辭學發凡》給我,并在內頁題寫了“振新弟弟存覽”。
-
王崇明:日記中的詩話
一 一直以為施蟄存先生是“一心只讀圣賢書”的學者,這一印象持續了很久,直到拜讀了施蟄存先生的《閑寂日記》(并《昭蘇日記》,文匯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才改變了我的看法。
2022-08-18
-
高擎革命火炬的《向導》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收藏有一份珍貴的《向導》周報創刊號,縱25.7厘米,橫18.5厘米,厚1厘米,是國家一級革命歷史文物。
2022-08-16
-
在路上:漂泊、書信體寫作與“雜文自覺”的風格擴張
小引 《華蓋集》標志著五四“新文化運動”退潮后,魯迅個人經驗和文學生涯內部壓力和危機的一次總爆發。
-
吳志攀:懷念嚴紹璗先生
8月7日,我接到同事的微信,告知嚴先生走了。
-
身處潮州的韓愈
在潮汕人的心目中,潮州一詞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含義與歷史傳統,其覆蓋范圍與行政地理的潮州不同,大約包括今天的潮州市、汕頭市和揭陽市,是一片人杰地靈、鐘靈毓秀之地。
-
也說《紅樓夢》的作者問題
釵黛結局見于程本《紅樓夢》第九十七回、九十八回,寫寶玉從娘胎里帶來的那塊通靈寶玉迷失,隨后昏聵糊涂,只知傻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