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極簡陶淵明接受史
越是重要的歷史人物,他的接受史總是越豐富,頭緒紛繁,資料龐雜而且數量巨大,如果陷入其中,就難以自拔,容易作漫長的博而寡要的綜述。
2023-06-08
-
官學下移與君子“文質彬彬”
先秦儒家的君子理念并非憑空產生,其淵源有自。
2023-06-08
-
造語與成語
清人袁枚喜翻覆宋人舊說,曾言:“宋人好附會名重之人,稱韓文杜詩,無一字沒來歷。
2023-06-07
-
人類高質量考試,從一千多年前就開始了
一轉眼又到了期末考試季,大學生們通宵達旦地背重點,學霸想著突破自己,學渣祈禱著能及格就行,而中小學生們似乎也沒閑著,梳理知識點、做試卷、訂正試卷,陪讀的老父親老母親們也跟著忙得不可開交……這一切,都只求在考試季能有個好成績。
2023-06-07
-
原來考科舉也押題啊,這是可以說的嗎
在現代社會,人們從小到大會經歷各種各樣的考試。
2023-06-07
-
溫儒敏:陳新先生和《全宋詩》
我和陳新先生不太熟悉,只見過一兩次面,記不清是在哪個場合了,也沒有機會和他說過話。
2023-06-06
-
徐獻忠與“我松之運”
十五世紀下半葉,徐獻忠(字伯臣,號長谷)出生在松江佘山鎮的一戶普通人家。
2023-06-06
-
云起少華山 筆墨波瀾翻——“蘇門六君子”之李廌
華州,自古山水名勝于天下,少華山翠綠如屏,渭河蜿蜒如帶。
2023-06-06
-
舊體詩與漢語的“忒修斯之船”
世紀之交,“百年中文,內憂外患”成為熱門話題,因為漢語外受西語影響,大大歐化;內則自信不足,迭遭修葺,與傳統幾度發生斷裂。
2023-06-05
-
敦煌書儀所見的婚姻禮俗
書儀最初只是教人寫信的尺牘范本,但是由于涉及人際交往,久而久之就成為包羅萬象的通俗禮書。
2023-06-05
-
一門又一門,這里是北京的“中軸之門”
編者按:北京城漫長的歷史中,她的角色不斷被打磨、被深描。
2023-06-02
-
近現代詩歌中的敦煌
1900年敦煌莫高窟藏經洞的發現,是中國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
2023-05-31
-
何處是輪臺?
從漢代開始,隨著絲綢之路的鑿空,大量西域元素涌入文學創作中,“輪臺”就是其中一個典型。
2023-05-31
-
天下、天下為公及其現代意義
在中國傳統思想體系中,“天下”是具有中華文明獨特性、同時也將會對人類文明作出貢獻的重要理念。
2023-05-30
-
“三元及第”話錢棨
清代一共出了一百一十四名狀元,以江蘇籍的狀元最多,有四十九名,其中蘇州府獨占二十九名(數字存在不同說法)。
關鍵詞:  古典文學2023-05-29
-
《文選》不錄《蘭亭集序》原因再探
《文選》由南朝梁武帝太子蕭統組織當時文人集體編選,選錄從周秦以迄齊梁130多位作家的作品,是我國現存最早的文學總集,影響深遠。
關鍵詞:  古典文學2023-05-29
-
吳曉東:現代文學文本中的北京
中國現代文學作品中有不少經典之作是關于北京的敘述,其中既表現出城市與文學的共生關系,也為我們透視北京人文地理和歷史風貌提供了難以替代的情感和審美的角度。
-
中古的詩意:魏晉南北朝詩歌漫談
離我們很“遠”的魏晉南北朝詩歌 如果將整個中國古代的文人詩歌發展歷史看作一個有機的、體現了一定發展邏輯的大系統,那么魏晉南北朝的文人詩還處于中國古典詩歌藝術發展的前期。
2023-05-27
-
王充閭:漫議讀古書
一 幾年前的一個暑假,師大文學院的兩位教授過來閑談。
2023-05-26
-
制造“梁山好漢”
梁山一百單八將的故事,在中國可謂耳熟能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