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舊酒裝入新瓶 ——《中國新文學大系:1927-1937》在八十年代的重生
一、“三十年代”與“八十年代”的相遇 1983年,當75歲高齡的趙家璧回顧其出版生涯時,自己27歲時集結諸名家編選的《中國新文學大系》,仍是其一生中最了不起的成就。
關鍵詞:  《中國新文學大系》2020-12-25
-
新中國成立初期郭沫若譯作再版梳考
摘要:在新中國成立初期,郭沫若翻譯的《少年維特之煩惱》《浮士德》《華倫斯坦》等11部德語作品得到了系統性再版。
-
百年《辭海》:一段辭書編纂史
新版《辭海》 自1915年動議編纂,1936—1937年《辭海》第一版面世,至《辭海》(第七版)彩圖本與讀者見面,《辭海》走過了一百多年的艱辛歷程。
-
“活的”文獻:古典文獻學新探
摘要:在中國古代“治書之學”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古典文獻學,是以“治書”方法與技術為核心的工具學科。
關鍵詞:  古典文獻學2020-12-16
-
陳尚君:網絡時代的傳統學術
一 我這里所說傳統學術,指西學傳入以前的中國固有學術,是以四部分類為格局,以修齊治平為目標,以文本解釋為重點,以文獻會聚與考證為特色的學術工作,綿延兩三千年。
-
薛冰:十年藏書熱,故紙賽黃金
編者按:近日,文化學者薛冰出版新書《書事:近現代版本雜談》在這本書中,作者以版本學的基本概念為經,以圖書實證為緯,編織近現代中國出版的宏觀圖景。
-
“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緣起及其出版
人民文學出版社(以下簡稱“人文社”)的“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是一套持續六十余年,影響幾代讀者的叢書。
關鍵詞:  人文社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古典文學2020-12-11
-
一波三折,《梁啟超全集》的出版
梁啟超曾作《先秦學術表》,“屢次易稿,費十余日之精力,始得完成,耗時用力,可謂甚大”,梁十分滿意自己的付出,“然因此范繁賾的史事為整飭,化亂蕪的文章為簡潔,且使讀者一目了然,為功亦殊不小”(《中國歷史研究法》﹝補編﹞)。
-
版本學的起源
陳先行先生自1973年起即供職于上海圖書館,在顧廷龍、潘景鄭等前輩學者的指導下,長期從事古籍編目與版本鑒定研究。
-
天一閣藏《夜航船》影印本首發
近日,天一閣博物院藏《夜航船》影印本在浙江首發,相較三個月前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的點校本,此次的影印本保留了更多原抄本紙張、字跡、版式方面的細節。
-
《點石齋畫報》:我國第一份新聞畫報
《點石齋畫報》是由上海《申報》的老板英商美查創辦的,發刊于1884年5月8日,根據近年研究成果可知,其終刊時間為1898年。
關鍵詞:  《點石齋畫報》2020-11-30
-
《近代史研究所藏稿鈔本日記叢刊》發布
11月24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國家圖書館出版社主辦的《近代史研究所藏稿鈔本日記叢刊》發布暨出版座談會在北京舉行。
2020-11-27
-
讀汪曾祺札記:勘誤與靈感
汪曾祺 汪曾祺作品的校勘,是一個難題。
-
宋強:老舍《駱駝祥子》的修改
在抗日戰爭期間,老舍就積極參加抗戰文學運動。
-
簽名本和手稿:尚待發掘的寶庫
《中國現代文學文獻學十講》 陳子善 著 復旦大學出版社 學術研究需要創新,從事中國現代文學文獻學研究也需要創新。
關鍵詞:  《中國現代文學文獻學十講》2020-11-14
-
1978年《曹禺選集》重印風波
1978年,為盡快改變“書荒”現象,國家出版局決定,從北京和上海有關出版社已經出版的文藝書籍中,選出35種中外文學名著,迅速重印一批,首先供應大中城市。
-
圖書裝訂與大眾閱讀:從卷軸、線裝到熱熔膠
提到大眾閱讀的發展,造紙術與印刷術的進步常常被提及,但其實書籍裝訂技術的進步,也對書的普及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
開本即王道——小開文化在中國
【上篇】 一 在長達五千年(一說為六千年)的書籍發達史上,有幾個關鍵的節點,如紙的發明、活版印刷的出現、古騰堡印刷術問世等。
-
《故宮日歷》最早始于1930年末
原標題:《故宮日歷》笑傲市場那些年 又臨年末,新年將至。
-
《新青年》雜志的傳播策略
《新青年》運用媒介傳播的力量,推動“倫理革命”和“文學革命”,改變中國人的思想觀念,引領白話文運動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