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宗剛:關于詩歌的小話題
“截句”的春天來臨了嗎 曾幾何時,詩歌圈“截句”風行,其情景恍似當年的小靳莊賽詩,一時效仿者眾,仿佛打了雞血般興致高漲;與此同時亦有教授者流開始引經據典地探討“截句”,讓人想起某博士考證“臥槽泥馬”的實例。
2018-04-08
-
何言宏:批評文體的偏至與再造
在當下中國文學的種種問題中,文學批評方面所存在的問題人們往往較少關注,至于批評文體,關注得就更少。
2018-04-08
-
余華:文學與記憶
作家演講做多了,“跑江湖”的習性就會流露出來,題目做得大點,總是比較有利,我在北京演講時,題目叫“小說的世界”,前幾天在蘇州大學演講時叫“文學的道路”,今天的這個題目是受到王曉明的啟發,他去年在漢城和我一起開會時,談了“記憶”的問題,我想這個題目好,我就來談“文學與記憶”吧。
2018-04-08
-
閃小說十年:星火如何才能燎原?
對于閃小說愛好者來說,2017年是最值得紀念的一年,因為閃小說“泊來”已經整整十周年。
2018-04-04
-
反思“非虛構”寫作
迄今為止,“非虛構”仍沒有一個被大家廣泛認可的定義。
2018-04-04
-
金庸小說帶動中國文學“走出去”
最新英譯版金庸小說在英國上架首周末后就第一次加印。
2018-04-03
-
“排榜”時代,假裝被注意到的文學
2018年1月7日,中國小說學會2017年度中國小說排行榜發布,我在微信朋友圈寫到:“排行榜,好書榜,年度多少種好書,某某報、某某周刊、某某網站年度十本好書,年度不能錯過的多少本好書,榜榜皆江湖。
2018-04-02
-
報告文學敘事模式的三重轉變
在傳統史家筆法、經世致用的理想及域外視角的有效參與下,作為中國現代文學重要文體類型的報告文學走過了100多年的發展歷程,并在新時期達到了繼20世紀30年代之后的又一座高峰。
2018-04-02
-
文學批評要順應時代改變策略
在新時代,文學批評理應有新變化、新作為、新格局、新氣象,其要義有二:一是回歸文學批評本體,使文學批評更加符合自身的內在規定,還批評于批評;二是使文學批評具有“新時代性”,成為有利于新時代發展的“文學利器”。
2018-03-30
-
徐漢暉:文學的“地氣”和“地緣”
主持語: 每一個作家都生活在一定的時空中,每一部作品都是人在一定時空中活動的展現,因此文學與地理空間的關系是一個古老而又恒新的話題。
2018-03-29
-
新時代的文藝創作要“無愧于時代”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 經過長期努力,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 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
2018-03-28
-
以精妙之筆塑造謳歌新時代的英雄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 莊重地提出了關于“新時代”的偉大構想, 號召廣大文藝工作者進一步繁榮文藝創作, 加強現實題材創作, 不斷推出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精品力作。
2018-03-28
-
文學批評的“遠”和“近”
距離作家過近,文學批評往往難以“出乎其外”,造成把握失準失誤;距離文學本體過遠,不能“入乎其內”,導致文學批評基本功缺失、職業判斷失焦 文學批評的“遠”和“近”,既是批評態度問題,也是批評方法問題。
2018-03-27
-
劉震云:有遠見的人走的是笨路
笨人和聰明人是世界上兩種不同的動物。
2018-03-26
-
徐可:呼喚散文的古典美
中國現代散文發展至今,似乎陷入了一個尷尬的境地:一方面寫作隊伍空前龐大,另一方面卻沒有出現偉大的作家和偉大的作品。
2018-03-26
-
文學敘事與電影敘事的縫合與裂隙
新中國成立后,為擴大“人民文藝”的傳播效率與傳播能量,小說、戲劇、影視之間的相互改編屢掀熱潮,由小說改編成的同名電影《青春之歌》就是一個典例。
2018-03-26
-
當下散文創作需要理論支持
中國當下散文創作十分繁榮,然而精品不多,原因何在?根本問題是理論的缺失,沒有理論支持,散文創作必然失去方向與支點。
2018-03-26
-
涂昕:魯迅與“博物學”中的“白心”、“神思”、“誠與愛”
1 “復古”與“革命” 魯迅1910年11月15日給許壽裳寫信:“仆荒落殆盡,手不觸書,惟搜采植物,不殊囊日,又翻類書,薈集古逸書數種,此非求學,以代醇酒婦人者也。
2018-03-23
-
什么是好的散文
社會語境也好,藝術觀念也好,皆會為寫作主體設置重重障礙,沖破這些束縛當然需要勇氣與膽識,需要思想的自覺。
2018-03-23
-
孟慶澍:非虛構寫作的幾個理論問題
2010年代初,隨著《人民文學》等雜志的鼓吹,非虛構寫作逐漸成為一個引人注目的文學現象,而“70后”作家又是其中的主力軍,梁鴻的“梁莊系列”、喬葉的《拆樓記》、李娟的“牧場系列”等作品,都被認為是非虛構寫作的成功案例。
2018-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