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新時代的文藝創作要“無愧于時代”
    來源:《百家評論》 | 譚好哲  2018年03月28日14:58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 經過長期努力,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 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基于這一新的歷史方位, 習近平總書記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新時代發展基本方略的宏觀視野和戰略高度, 對堅定文化自信, 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做了內涵豐富的論述和闡發, 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構成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認真領會、貫徹報告中關于文化和文藝問題的論述和思想, 在新時代的偉大征程中創造文藝的新輝煌, 是當代中國廣大文藝工作者應當自覺擔承的一項光榮而又艱巨的歷史使命。

    歷史進入了新時代, 文藝工作也需要重新思考和定位與時代的關系。進入改革開放新的歷史時期以來, 從鄧小平《在中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會上的祝辭》開始, 黨的歷屆領導人無不關注文藝與時代的關系問題, 鼓勵文藝家們要在時代進步的主旋律中譜寫文藝繁榮發展的新篇章, 習近平總書記在有關文藝問題的講話中, 更是對文藝反映和引領時代問題給予了極大關注。2014年10月15日《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和2016年11月30日《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的講話》中, 習近平總書記都著重提出要從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向前推進、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個偉大事業的高度認識文藝的地位和作用, 認識自己所擔負的歷史使命和責任, 創作無愧于時代的優秀作品。在十九大報告里, 他又明確要求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進行無愧于時代的文藝創造。文藝創作要“無愧于時代”, 這是習總書記對中國新時代文藝創作提出的一個極高要求, 是對文藝工作者的一個期待和鞭策, 廣大文藝工作者應該按照這一要求審視文藝與時代的關系, 選擇回應時代的方式, 踐行對于時代進步的應負責任。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 中國文藝在近四十年的發展中取得了極大的進步和成績, 為改革開放新時期以來的社會發展、文化繁榮注入了積極的精神能量, 為時代精神價值的重塑、為人民大眾文藝生活的活躍與審美境界的提升, 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 相比于中國文藝史上的那些“偉大”歷史發展時期, 特別是相比于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實踐, 中國當代文藝還未能進入以“偉大”相稱的發展階段, 而是在總體上處于有數量缺質量、有“高原”缺“高峰”這樣一種狀況, 文藝創作中還缺少與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實踐相媲美的優秀作品, 文藝作品里足以表征時代巨變和時代精神高度的典型形象還較為少見。不僅如此, 由于受到各種錯誤思想和唯市場化的影響, 文藝領域還存在著迷失文藝方向、偏離為人民服務宗旨以及熱衷于“去思想化”、“去價值化”、“去歷史化”、“去中國化”、“去主流化”的種種問題以至亂象, 這就造成了一些人在文藝觀念上的思想混亂、價值扭曲、善惡不分、美丑顛倒, 在文藝創作中的粗制濫造、抄襲模仿、浮躁粗俗、娛樂至上, 以及在文藝批評中的自我表揚、自我吹捧、圈子批評、紅包批評等等。這樣一些狀況, 與新時期以來改革開放取得的巨大歷史成就還是不完全對稱的, 某種意義上說, 中國當代文藝還有愧于時代。對此, 文藝界應該具有清醒的自我認知, 同時應該在新時代尋求解決與克服之道。

    文藝是時代生活的反映, 是歷史發展的產物, 這是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一條基本原理。這一基本原理深刻概括了文藝發展的基本規律, 也是新時代中國文藝應該大力倡導與發揚的一種基本精神品格。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的講話》中明確指出:“古今中外, 文藝無不遵循這樣一條規律:因時而興, 乘勢而變, 隨時代而行, 與時代同頻共振。在人類發展的每一個重大歷史關頭, 文藝都能發時代之先聲、開社會之先風、啟智慧之先河, 成為時代變遷和社會變革的先導。”可以說, 正是由于這樣一條規律的作用, 才使得各個時代的文藝具有了各不相同的時代氣息、時代精神、時代風貌與時代氣質, 具有了不同時代的烙印和特征, 成為不同社會生活和時代精神的形象寫照。劉勰《文心雕龍》所謂“時運交移, 質文代變”, “歌謠文理, 與世推移”, 所謂“文變染乎世情, 興廢系乎時序”, 講的都是這個規律和道理。新時代的中國文藝要做到“無愧于時代”, 首先要遵尋這個規律, 把握這個被中外文藝實踐證明了的馬克思主義文藝基本原理。要向偉大的古代詩人白居易學習, “文章合為時而著, 歌詩合為事而作”;要向十九世紀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家巴爾扎克學習, 誠心誠意作時代的“書記官”;要真正像習總書記要求的那樣, 將文藝同國家和民族緊緊維系, 將文運同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 把反映時代作為自己的使命, 把握時代脈搏, 承擔時代責任, 聆聽時代聲音, 勇于回答時代問題, 將文藝的生動創造寓于時代進步的運動之中, 與時代同頻共振。在當下的文藝創作中, 特別是在網絡文藝等新興媒體創作與傳播領域, 消解歷史、逃避時代, 脫離歷史和時代語境的客觀規律和規定性而胡編亂造的創作現象多有出現, 有的甚至達到十分嚴重的的程度, 這是有悖于文藝發展規律和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基本原理的, 應該引起批評理論界以及創作界自身的高度關注。

    文藝對時代的反映不是被動的歷史記錄和照相式的復制, 新時代的中國文藝要“無愧于時代”, 必須認識和把握新時代的時代特點, 積極投身新時代的偉大歷史實踐, 用具有時代精神特質的優秀之作、偉大之作來反映時代生活、回應時代風云、張揚時代精神, 塑造時代典型, 在推動新時代的偉大事業走向決勝中成就自己的偉大, 綻放自己的美麗, 贏得自己的榮光。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是一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大夢想必須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的時代, 這將是一個風云際會的時代, 也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 而在這樣一個偉大時代的宏闊時空舞臺上, 有文藝和文藝家們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著眼于“偉大”, 創造與偉大時代比肩媲美、交相輝映的優秀作品、偉大作品, 是新時代文藝家們必須承擔的偉大歷史任務。然而, 優秀的、偉大的作品絕不會是歷史的自然賦予, 它要求著巨大的創造激情、巨大的思想迸發與巨大的情感投射, 而所有這一切都只能源生于時代生活的巨大激蕩與碰撞。這就要求文藝家們積極投身于新時代的偉大歷史實踐之中, 做時代的參與者、弄潮兒, 不做時代的旁觀者、多余人。只有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之中經歷和體驗這個時代偉大斗爭的生活現場, 全身心地融入社會生活的潮流與脈動之中, 作家藝術家才能成為時代風氣的先覺者、先行者、先倡者, 文藝才能成為時代前進的號角, 才能代表時代的風貌, 才能引領時代的風氣。離開火熱的社會實踐和奔涌的生活潮流, 與時代處于疏離甚至隔絕的狀態, 在恢弘的時代主旋律之外煢煢孑立、喃喃自語, 便只能被時代淘汰, 被生活的潮流淹沒。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并一再強調文藝對時代的引領和對人們的吸引、引導、啟迪作用, 強調文藝要抒寫時代、歌唱祖國、禮贊英雄, 強調文藝要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 強調文藝在時代精神的塑造尤其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弘揚和凝聚中的作用, 強調文藝創作要堅持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統一, 都是在于希望新時代的中國文藝能夠奏出時代的最強音, 以優秀的、偉大的作品為新時代的偉大事業提供最強勁的精神支撐和動力, 從而以時代的偉大創作激活文藝的時代創新, 又以文藝的時代創新推動時代的偉大創作, 在相互的激蕩與推進中共同構筑起中國夢的璀璨歷史盛景。

    歷史是人民的創造, 新時代是人民的新時代, 與時代同頻共振的新時代文藝必須始終堅持為人民服務的方向。要求文藝反映時代與堅持文藝的人民方向, 二者是內在統一的。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 進入新時代之后,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個基本判斷, 不僅符合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 也符合于我國文化和文藝發展的現實。新時代以來, 中國文藝在堅持“二為”方向、為人民服務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但是總體上來看, 文藝的創作和生產在滿足人民日益增長著的審美文化需求上同樣也還存在著“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問題, 而如前面所指出的那些文藝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甚至是與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需求正相反對的。因此, 中國文藝決不能滿足于已有的發展和成績, 陶醉于某些領域某些方面的一時繁榮或表面繁榮, 而是要充分認識到在新時代的未來發展中, 人民對于文藝審美的需要將會越來越多、越來越高, 解決與克服“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問題的任務也會越來越艱巨。為此, 新時代的中國文藝, 要牢牢銘記人民需要文藝、文藝更需要人民的道理, 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 把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為文藝和文藝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把為人民服務作為文藝工作者的天職, 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 描繪人民的生活, 展示人民的斗爭, 傳達人民的理想, 展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向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 首先是要把人民作為文藝表現的主體, 把人民作為藝術反映和表現的對象。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 是時代的雕塑者, 新時代的文藝一定要擁抱時代, 走入生活, 熱愛人民, 貼近人民, 像習總書記所要求的那樣, 堅持以強烈的現實主義精神和浪漫主義情懷, 關照人民的生活、命運、情感, 表達人民的心愿、心情、心聲, 既反映人民時代創造的蓬勃實踐、英雄業績, 也反映人民現實生活的喜怒哀樂、真情實感, 把反映時代的呼聲與進步和展現人民的心聲與命運統一起來。只有植根現實生活、緊跟時代潮流, 文藝才能發展繁榮, 而只有順應人民意愿、反映人民關切, 文藝才能充滿活力。其次,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 還要把人民作為文藝接受的主體, 把人民作為文藝審美的鑒賞家和評判者。在新時代的未來發展中, 隨著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 對包括文藝在內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也會快速發展和提高, 這就要求文藝創作和生產必須以更多樣的類型和風格、更高的質量和品位, 滿足人民多方面、多層次的需要。單一化的創作類型和風格滿足不了人民多方面的藝術審美需求, 而低俗、庸俗、媚俗的東西更與人民朝向高品位、高格調、高境界的審美文化追求難以相容。在新的時代, 人民日益增長、日益提高的的審美文化需求將會成為文藝發展的一股巨大推動力量和一種重要選擇機制, 躲在小樓成一統、疏離甚至漠視人民需要的文藝, 是不會受到人民喜愛和青睞的, 最終也難以經得起時代檢驗和歷史汰選。

    時代的進步與文化的發展歷來如影隨形, 偉大的時代需要繁榮的文化作精神支撐。中國文藝在新時代的歷史方位中還有一個更為直接的時代任務, 就是建立文化自信、推進中華文化繁榮興盛。在新的時代, 要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就必須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這其中, 文化自信是國家和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所指出的,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 文化興國運行, 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 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 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文化包含著多種多樣的存在形態, 文藝 (包括各種文學和藝術類型在內) 是文化觀念的主要載體, 也是各時代文化的核心存在樣態, 以感性化審美化樣態存在的文藝既能以形象直觀、直接動人的方式反映新時代生活的波瀾壯闊與五光十色, 又能以潛移默化、入人也深的方式保持和傳播時代與民族的文化價值與文化理想, 因而在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及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創造性傳承與發展、在弘揚時代精神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提高民族道德水準和精神境界等各個方面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 著眼于建立文化自信、致力于為新時代的偉大事業提供偉大精神的支撐, 以具有思想靈魂、文化魂魄的優秀文藝創作提供激勵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不斷前行的精神力量, 也是新時代中國文藝義不容辭的時代責任和擔當。只有抓住新時代中國文化的“靈魂”, 使之大放光彩, 成為引領時代進步和中華民族走進偉大夢想的火炬和燈塔, 文藝的繁榮才是真繁榮, 文藝的發展才具有“無愧于時代”的歷史意義。

    亚洲人成色777777精品| 9久久9久久精品| 亚洲精品日韩专区silk| 国产A级毛片久久久精品毛片| 2021国产成人午夜精品| 国产三级久久久精品麻豆三级|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麻豆| 亚洲精品国产免费| 久久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老狼| 国产精品毛片无遮挡高清| 国产精品18久久久久久vr| 国产成人A人亚洲精品无码| 国产精品丝袜久久久久久不卡| 欧美日韩精品SUV| 亚洲麻豆精品果冻传媒| 久久免费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高清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精品亚洲AV久久久无码 | 精品久久综合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影院|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 9久9久热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青草青草久热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亚AV| 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久| 日产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 国产亚洲福利精品一区| 久久久WWW免费人成精品| 午夜肉伦伦影院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人成网在线播放影院|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尤物| 午夜不卡久久精品无码免费| 国产日韩精品中文字无码 |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影院对白| 免费观看四虎精品国产永久| 国产精品成人无码久久久| 麻豆国产精品一二三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suv一区88|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加勒比 |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