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林志》與北影廠——《白俄大力士》創作談
我的二姥爺(姥爺的弟弟)李仲軒,跟高月樓學過戲,最初交往因他習武,而高月樓有武功,兩人有的談,后是迷上高月樓的唱,慷慨悲歌。
-
王刊:我希望自己寫出的人物,是某個特定時代下的人物
2010年,我從一所全日制學校辭職,和朋友一起創辦培訓學校。
-
盧德坤:小說未完待續。
0. 眼下,沒有辦法系統性地談論小說技藝,只能依據貧瘠的經驗,隨意說幾句關于小說的絮語。
-
張煒文學隨筆
一、故鄉離得更近 我最早的長篇是三十多年前出版的,它們對于社會環境的表達比較強烈。
-
《刺客愛人》創作談:完整地分裂
不寫小說的時候,我經常喝多,頻率介于一周一次和一周兩次之間。
-
余靜如:人并不真的渴望孤獨,他們只是不得不接受這一點
在《夜班》這個小說中,我塑造的是一個熱衷于獨處的上班族女性,與其他渴望正常作息和美好的家庭生活,而苦于工作壓力的上班族不同,她從小就懼怕人群,卻從未有過離開人群的機會。
-
荊歌:《敘事課》是我的《聊齋》。之一。
經常會聽到有人說,生活比小說更精彩。
-
小說現象學——《黑雀兒》創作談
我出生于五十年代末北京南城一條小胡同,離琉璃廠很近,東頭就連著琉璃廠,小學上的是琉璃廠小學。
-
禹風:一個時代給人的體感
上世紀八十年代并非時間均質體,它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迥異。
關鍵詞:  禹風2021-01-22
-
徐劍 李玉梅:滿天風雪下茅樓
《怒放》落下最后句號,在庚子年這個暖春里,在國人心中這個寒春里,他也驚訝,當眾生惶惶不可終日,生死僅在一步之間,僅在一層口罩之間,相隔陰陽,他還能靜下心來,坐在永定河之畔北京正南的家中伏案,盡管那條大河早已干涸百年,再大的天雨,也難以山洪過流,驚濤拍岸,但他心中激流依舊。
-
上嶺:我生命中最親切的土地,或者搖籃
從桂北都安瑤族自治縣縣城往東十三公里,再沿紅水河順流而下四十公里,在二級公路的對岸,有被竹林和青山擁抱的村莊,就是上嶺。
-
沒有生活的生活——“窗外燈”的一些隨記
有一天,我中午上班去早了,同事們出去午飯還沒回來,我又從不帶鑰匙,等得無聊,和一樓的保安攀談起來。
-
致敬平凡而有尊嚴地生活著的人
梁曉聲最新長篇小說《我和我的命》由人民文學出版社推出。
-
楊獻平:關于南太行及其他
南太行,這是我個人的一種地理命名。
-
?文清麗:我的內心是對世界的凝注
“我的生活是大海是四月是街道/我的內心是對世界的凝注/我的存活是傾聽……”當寫這篇創作談時,葡萄牙女詩人索菲婭·安德雷森的幾句詩忽然閃現在我眼前。
-
我們得扎扎實實地嘮叨質樸的生活
我原來在陜西省戲曲研究院做過專業編劇,也做過管理者,長達25年,這25年基本都是和舞臺在打交道。
-
?文清麗:我的內心是對世界的凝注
“我的生活是大海是四月是街道/我的內心是對世界的凝注/我的存活是傾聽……”當寫這篇創作談時,葡萄牙女詩人索菲婭·安德雷森的幾句詩忽然閃現在我眼前。
關鍵詞:  文清麗2021-01-19
-
為信仰而奮斗
在新書《患難之生——鄒韜奮在抗戰中》(三聯書店)的封底,我寫下了這樣幾句話:何謂愛國?抵御外侮,韜奮先生不怕坐牢、不怕殺頭,六次離家流亡。
-
燕燕燕:《彩云易散琉璃脆》創作談
出去旅行,不去花團錦簇的繁華場,偏要往荒草斜陽古冢處,是職業習慣,更多的還是因為自己迷戀。
-
韓東:我的確是一個“青年作家”
1990 年代,我集中寫了一些中短篇小說,到了本世紀,主要精力就放在寫長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