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蒙古發現一處先秦時期聚落遺址
日前,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赤峰市敖漢旗發現一處先秦時期聚落遺址,該遺址的發現為內蒙古東南部地區青銅時代考古學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資料。
2018-06-19
-
他們在敦煌講壁畫
首期“敦煌文化守望者”與講解導師(中)。
2018-06-19
-
中美學者發現恐龍時代琥珀蛙
琥珀蛙的幼體標本 陳海瀅攝/光明圖片 來自中國和美國的科學家團隊首次在緬甸琥珀中發現恐龍時代的蛙類標本,并揭示出一個此前未知的物種——琥珀蛙。
2018-06-16
-
后母戊鼎——國之重器
后母戊鼎 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如果國寶會說話》解說詞摘登】 三千九百多年前,殷商國力強盛。
2018-06-15
-
我國科學家發現混元獸
混元獸的正型標本。
2018-06-15
-
“文海擷珍——天津博物館藏近代文獻展”開展
日前,“文海擷珍——天津博物館藏近代文獻展”在天津美術館拉開帷幕。
2018-06-14
-
“他把生命交給了考古事業”
荒野之中,散亂著幾件“瓦人”殘肢和一簇生銹銅箭。
2018-06-14
-
“太湖文明之光”宜興下灣遺址暨無錫考古新發現成果展開幕
近日,“太湖文明之光”宜興下灣遺址暨無錫考古新發現成果展在江蘇無錫宜興市博物館開幕,展出了玉鉞、玉璜、盤口壺等多件具有代表性的出土文物。
2018-06-14
-
永樂宮廷造像亮相東正春拍
東正2018年春季藝術品拍賣會將于6月15日-17日于北京諾金酒店舉行預展及拍賣,本次春拍將有皇家長物、古董珍玩、云觥萬載-古代玉器、中國書畫以及平凡之外-珍稀佳釀及西洋古董五大專場。
2018-06-13
-
離開劇場的歌劇藝術,在博物館的空間里被讀懂了
特展作為博物館聚集人氣的重要力量,時下很流行。
2018-06-13
-
“剔犀云紋圓盒”入藏上海博物館
文物收藏家李汝寬的長子李經澤攜家人,于昨日向上海博物館捐贈了一件漢代至三國時期的 “剔犀云紋圓盒”。
2018-06-13
-
宜興市博物館受贈尹瘦石塑像
6月3日,《內蒙古畫報》向宜興市博物館贈送尹瘦石塑像儀式在江蘇宜興舉行。
2018-06-13
-
三江源通天河流域發現兩千年前巖畫
通天河流域發現的古巖畫 資料圖片 5月初,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稱多縣稱文鎮白龍村村民在該村科哇、布日兩地發現大批刻有古樸圖畫的石板,稱多縣文聯工作人員趕到現場后,初步斷定這些石板為古巖畫,共609幅,分屬于143個巖畫群,其中最早的巖畫個體距今約有2000年歷史。
2018-06-13
-
懸泉漢簡中的絲路繁華
懸泉漢簡掃描。
2018-06-13
-
遼寧發現3500年前古灌渠 由瓶頸陶片確定出遺址
褐陶四系壺高10厘米,口徑5厘米,底徑5厘米,泥質褐陶,直口、長徑、鼓腹,腹施四系,平底,通體磨光,青銅時代出土文物。
2018-06-12
-
“百年金氏宮廷景泰藍” 研討會舉行
今年是有“新中國景泰藍行業奠基人”之稱的工藝美術家金世權從藝百年。
2018-06-12
-
“東方之珠”更添魅力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效果圖 來源:香港西九文化區官網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奠基儀式現場 來源:故宮博物院 當京味糅合港味,會發生什么化學反應?當故宮博物院走出北京,扎根香港,將在新的土地上開出怎樣的花朵? 日前,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在香港西九文化區舉行奠基儀式,標志著這一備受矚目的文化項目正式進入建設階段。
2018-06-12
-
北大“尋真”展背后的故事
金牛山人頭骨化石 刻辭卜甲 剛剛過去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全國各地文博單位舉行了豐富多彩的活動,喚起人們對文化遺產傳播和傳承的關注。
2018-06-12
-
“銅奔馬”還是“馬踏飛燕”?
在甘肅省博物館展出的“銅奔馬”。
2018-06-12
-
展現中國古代科技的燦爛星空
說起中國古代科技文明,人們自然會想到“四大發明”。
2018-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