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首歸園,樹立文物回歸新典范
1日上午9時,國家文物局正式將圓明園馬首銅像劃撥北京市海淀區(qū)圓明園管理處收藏,馬首銅像也成為第一件回歸圓明園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
關鍵詞:  馬首銅像2020-12-02
-
“馬踏飛燕”還是“馬踏匈奴鷹”?
銅奔馬(東漢 武威出土)甘肅省博物館藏 “馬踏飛燕”還是“馬踏匈奴鷹”——“國寶”的命名再一次引起了爭議。
-
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揭牌成立
中國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30日在北京正式揭牌成立。
關鍵詞:  國家文物局2020-11-30
-
陜西發(fā)現西漢早期大型墓地
陜西省考古研究院27日召開新聞發(fā)布會,考古工作者在對一處西漢早期大型墓地的發(fā)掘中,發(fā)現了一件刻有“新亭”二字的陶缶,為一段僅存于史書的記載增加了實物例證。
2020-11-28
-
數字技術可以怎樣重塑博物館
2020年,數字技術成為博物館的關鍵詞,全球各地的博物館不約而同加快了數字化進程。
-
良渚陶文:五千年文明的歷史書寫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80年來余把這八個字當作一句俚語,從未引起過足夠的重視。
關鍵詞:  良渚陶文2020-11-24
-
二十五年追索,六十八件流失文物回家記
國家文物局日前召開例行新聞發(fā)布會,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介紹68件流失英國文物成功追索回國的有關情況。
2020-11-20
-
廣州考古發(fā)現先秦時期在內188處古代文化遺存
本報廣州10月14日電 記者雷愛俠、吳春燕日前從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廣東廣雅中學蓮韜館復建工程項目考古獲重要發(fā)現。
2020-10-15
-
“逛博物館”成為新時尚
“十一”假期,眾多游客選擇參觀博物館,各地博物館出現排隊長龍。
關鍵詞:  博物館2020-10-06
-
28卷2000余文件 神秘“唐檔”首次公開
繼備受矚目的盛宣懷檔案后,上海圖書館館藏的又一中國近代重要人物檔案向世人揭開面紗。
關鍵詞:  上海圖書館2020-10-06
-
“東方博物館之都”成洛陽新名片
博物館,是一座城市文化的靈魂。
2020-10-05
-
從史前遺存中尋找文化上的早期中國
今天我要講的是文化上的“早期中國”和中國文明起源問題。
2020-10-03
-
河南博物院主展館重磅回歸
9月24日,歷時五年全方位提升,河南博物院主展館攜全新基本陳列“泱泱華夏 擇中建都”及部分專題展覽與公眾見面。
2020-09-25
-
龐貝廢墟的夢魘
龐貝城位于那不勒斯東南部,歐洲大陸最活躍的維蘇威火山腳下。
關鍵詞:  龐貝2020-09-07
-
時隔34年 三星堆遺址將再次啟動發(fā)掘
古蜀文明保護傳承工程·2020年度三星堆遺址考古發(fā)掘與研究咨詢會5日在四川廣漢召開。
-
打開《清明上河圖》眾多細節(jié) “親歷”北宋城市生活現場
《清明上河圖》是北宋畫家張擇端唯一的傳世之作,堪稱中國繪畫史上的一個奇觀,不惟其九百年來命途多舛,在宮廷與民間幾度易主,更因為這幅五米多長的長卷里,共繪有八百多個各色人物,牛、騾、驢等牲畜73匹,車、轎20多輛,大小船只20多艘,以及橋梁、房屋、城樓等各具特色的建筑,生動地展現了北宋都城汴京在清明節(jié)這天的風貌:汴河兩岸、城郊到城內的繁華與城市內外各階層、各行業(yè)人民的生活場景,這樣大規(guī)模的以古代城市為題材的風俗畫,在中國乃至世界繪畫史上都是獨一無二的。
-
上海淞滬抗戰(zhàn)紀念館:1690件珍貴文物再現上海抗戰(zhàn)歷程
3日上午10時整,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5周年系列活動在上海淞滬抗戰(zhàn)紀念館舉行。
關鍵詞:  上海淞滬抗戰(zhàn)紀念館2020-09-04
-
上海博物館碑帖珍藏首次全面公開
說到上海博物館,許多人想到的是青銅器、陶瓷器和歷代書畫。
-
大英博物館將于本周四重啟
經歷163天的閉館后,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大英博物館將于本周四重新開門迎客,這也是場館261年歷史中,在和平時期中關閉時間最長的一次。
2020-08-25
-
打開圍墻的高校+博物館,未來可期
博物館被人們稱為“第二課堂”,共同的教育功能和使命使然讓博物館和高校之間有著天然的緣分。
關鍵詞:  高校+博物館2020-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