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尊重原著與滿足觀眾期待之間的博弈
亦舒小說改編劇系近年電視劇領域引人矚目的熱點現象。
2024-06-26
-
在“畫中”生活勞動的新疆人家
繼迷你劇《我的阿勒泰》熱播引熱議之后,又一部新疆題材紀錄電影《地上的云朵》近日在上海國際電影節期間進行展映,再次讓觀眾領略到新疆的自然風光和當地干部群眾的真誠與熱情。
2024-06-26
-
類型更多元化 表達更年輕態
《2023電影市場與觀眾調研報告》顯示,2019年至2023年間,24歲以下觀眾的觀影頻率和消費金額呈明顯下降趨勢,尤其是在購票觀眾年齡畫像中的占比從2019年的37.9%下降至2023年的25.5%。
2024-06-26
-
彰顯審美自覺與文化自信
古裝劇較以前在質量上有明顯提升,此看法已漸成業界共識。
2024-06-26
-
戛納電影節獲獎的《狗陣》,是導演為我們吟唱的一首抒情詩
管虎導演首次入圍戛納國際電影節就獲得“一種關注”單元大獎的《狗陣》,顯然是一部寓言性作品,然而它用了類型片的外殼,融入了現實主義關懷,從而實現了類型、現實與寓言的三位一體。
2024-06-25
-
《機器人之夢》:親密關系中的“親密”與“疏離”
近期,端午檔新片口碑頗佳、被提名第9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長片獎的西班牙動畫電影《機器人之夢》正在熱映中。
2024-06-25
-
探索革命歷史題材作品的新表達
近年來,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創作涌現出一批優秀影視作品,從電視劇《覺醒年代》《問蒼茫》《大道薪火》,到電影《1921》《井岡星火》《三灣改編》等,這些作品在題材內容、精神蘊涵、敘事手法等方面均不同程度表現出創作者深耕革命歷史以及努力突破模式化窠臼的藝術創新。
2024-06-25
-
《玫瑰的故事》:描摹當代女性的生活鏡像
日前,都市情感劇《玫瑰的故事》正在CCTV-8臺和騰訊視頻熱播。
2024-06-25
-
高概念電影不能只見概念不見人
“截至上周,2024年中國的電影總票房超過224億元人民幣(約31億美元),成為目前全球最大的電影市場。
2024-06-24
-
《狗陣》:人的失語,狗的獨行
斬獲今年戛納國際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最佳影片、“狗狗金棕櫚”評審團大獎的《狗陣》日前上映。
2024-06-24
-
靠什么從文學米倉釀出影視美酒
《繁花》《我的阿勒泰》等文學原著為同名影視劇改編注入源頭活水。
2024-06-23
-
著名表演藝術家王鐵成去世,享年88歲
中國兒童藝術劇院今晨發布訃告: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著名表演藝術家、一級演員、中國兒童藝術劇院退休干部王鐵成同志因病醫治無效,于2024年6月21日22時2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8歲。
-
文學改編助力國產劇集海外傳播
《三體》 《紅樓夢》 近年來,劇集出品方國際傳播意識有了明顯提高,全球同步發行機制得以逐步完善,海內外播出窗口期逐漸縮小,部分劇集實現了全球同步播出,有效提高了文學改編劇的國際傳播力、影響力。
2024-06-21
-
好故事照亮國產科幻電影發展前路
科幻電影,與高投入、大制作、驚人視覺特效這些詞之間并不完全畫等號。
2024-06-21
-
《走走停停》:文藝中年的羅曼蒂克懸空術
返鄉知識分子,曾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具有特殊意義的群體。
2024-06-18
-
暑期檔新片你看好哪部
第26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進程近半,眾多電影從業者不僅參與論壇活動,為中國電影未來發展獻計獻策,同時也帶來了各自的新作。
2024-06-18
-
遠方的汽笛已經響起,生活卻攔住了我的去路
《刺猬》劇照 顧長衛在新作《刺猬》中仍然彰顯了他獨具個性的導演風格,而且,主人公王戰團身上有高衛紅(《孔雀》)、王彩玲(《立春》)、趙得意(《最愛》)等角色的影子。
2024-06-18
-
鏡像照見自己,樣本透視人生
《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海報 管虎新作《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入圍了本年度上海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爵獎的角逐,這幾乎是在他的戛納“一種關注”單元獲獎影片《狗陣》國內公映的同時。
2024-06-18
-
這個丹麥大師最早提出了“作者導演論”
上海國際電影節“影史推薦”單元的展映影片大多可看性極強,首映于1914年的《神秘的X》,讓今天的觀眾看到110年前北歐電影已然成熟的敘事,它出現在上海的影院里,也讓導演本杰明·克里斯滕森從電影史的課本進入普通觀眾的視野——默片時期,他的個人風格影響了早期北歐電影的美學風貌,成為后來被視為丹麥電影“一代宗師”的德萊葉在年輕時的藝術導師。
2024-06-18
-
“影舞融合”為紅色經典注入新質審美
上海出品的舞劇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今天登陸全國藝聯各大影院。
2024-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