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江:最好的作品永遠是下一部
導演劉江。
2019-08-13
-
《戰上海》:雜技為體,熱血為魂,重現申城紅色記憶
1949年5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為了不讓上海這座城市遭到毀壞,為了讓六百多萬市民保持安穩的生活,嚴格遵守在市區作戰中不使用重武器的命令,以鮮血和生命踐行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使“大上海”完整地回到了人民手中。
2019-08-12
-
導演滕華濤:小學畢業作品不完美
跳出舒適區的后果會有多慘烈,導演滕華濤現在一定有刻骨銘心的體會。
2019-08-12
-
藍天野:“演員”是最尊敬的稱呼
藍天野 在觀眾心中,他是話劇《茶館》中的秦二爺、《北京人》中的曾文清、《蔡文姬》中的董祀、電視劇《渴望》中慈祥的父親……在人藝年輕演員心中,他是在88歲高齡還在排練現場扔掉手里拐棍,倒地進行示范的導演;他還是始終以無私之心投身社會公益的共產黨員。
關鍵詞:  藍天野2019-08-11
-
從神話里寫出一個“人”
游暐之 在親手編了數以千萬計、親筆寫了數以百萬字的文藝評論與人物訪談文章后,全國惟一一家專業的歌劇文化雜志《歌劇》的主編游暐之開始埋頭創作。
2019-08-09
-
任跟心:一樹梅花綻滿園
圖為任跟心飾演蒲劇《表花》劇照。
2019-08-08
-
煙姿玉骨沈世華
胡娉 張志紅(左) 沈世華 王奉梅 如今大眾眼中,《牡丹亭》幾乎成了昆劇的代名詞。
2019-08-02
-
九十高齡導演李行:兩岸電影的“終身義工”
想了解臺灣電影,就無法繞開李行導演這個名字。
2019-08-01
-
謝芳:“我是老百姓培養的演員”
在電影界,謝芳老師以熱情豁達著稱。
關鍵詞:  謝芳2019-08-01
-
林蔚然:原創是苦苦求索 撥云見日的過程
徐 健:“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這是不少看過話劇《人間煙火》(中國國家話劇院演出)的觀眾最直觀的感受。
2019-07-31
-
樊建川:讓歷史的像素更清晰
樊建川在建川博物館內 本文圖片均由建川博物館提供 觀眾參觀“一條大河波浪寬——新中國70周年民間記憶展” 6月30日,由四川博物院、成都博物館與建川博物館聯合主辦的“一條大河波浪寬——新中國70周年民間記憶展”在四川成都安仁鎮建川博物館聚落開展。
2019-07-30
-
李少紅:影視雙棲,初心未改
李少紅在電影《解放了》片場和工作人員溝通。
2019-07-29
-
顧薌:演繹小人物 反映大時代
圖為顧薌《顧家姆媽》劇照。
2019-07-25
-
吳為山:為時代人物塑像
2004年,吳為山為皖南老農塑像。
2019-07-24
-
追憶蘇師叔陽
近來,心里很難受,童道明老師剛走,蘇叔陽老師又走了。
2019-07-23
-
蘇叔陽:“我愿意駕一葉扁舟”
他是持續并跨界的寫作者,他是嚴肅且深邃的思考者,他是低調而謙遜的講述者。
-
著名導演陳薪伊:戲劇就是探索生命的意義
陳薪伊 著名導演,被國務院授予“國家有特殊貢獻話劇藝術家”稱號,首屆國家一級導演。
2019-07-19
-
廿載甌劇路,一顆赤子心
最近,浙江省溫州市甌劇藝術研究院院長蔡曉秋忙得很,結束了“浙江戲曲北京周”的演出和專家研討會,又率隊奔赴吉林長春演出。
2019-07-18
-
周采芹:我是只豹子啊……
周采芹已經83歲了,可是,她那雙鋒利的眼睛仍然能夠穿透銀幕,讓你在注視她時生出一絲敬畏,因為這雙眼睛仿佛會洞穿你的一切。
2019-07-18
-
九旬李光羲:我不想離開舞臺
“《北京日報》我很熟,我還在上面發表過文章吶!”說這話的是男高音歌唱家李光羲。
2019-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