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天野:“演員”是最尊敬的稱呼
藍天野
在觀眾心中,他是話劇《茶館》中的秦二爺、《北京人》中的曾文清、《蔡文姬》中的董祀、電視劇《渴望》中慈祥的父親……在人藝年輕演員心中,他是在88歲高齡還在排練現場扔掉手里拐棍,倒地進行示范的導演;他還是始終以無私之心投身社會公益的共產黨員。
92歲高齡的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離休干部藍天野,創造了許多經典角色至今無人超越。
藍天野曾說,“演員”是最尊敬的稱呼。
1944年開始,藍天野投身話劇事業,1952年進入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工作,成為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建院后的第一批主要演員。從事藝術創作與演出工作70余年,他先后在《茶館》《北京人》《蔡文姬》《王昭君》《欽差大臣》《羅密歐與朱麗葉》《小市民》《家》《甲子園》等70余部話劇中成功塑造了眾多個性鮮明的藝術形象。特別是《茶館》這部中國現實主義話劇的巔峰之作,他所飾演的秦仲義成為人們心中永恒的經典。他還在《渴望》《封神榜》《中國商人》《茶館》等影視劇中飾演和塑造了眾多經典人物。
而且,他還一直在刷新自己所創造的年齡最大話劇導演的紀錄。87歲復出執導《吳王金戈越王劍》,88歲又重新執導《貴婦還鄉》。如今九十多歲高齡的他,又重進排練廳,重新按響那清脆的導演鈴。
他堅信“沒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員”,無論角色大小,一上舞臺,就有義務塑造一個鮮明的人物形象。
他曾有一本積累了數十年的珍貴集子,里面收藏了上千張各式各樣的人物畫像。他通過積攢各種人物畫像,去揣摩畫中人的內心,從中獲取演戲的靈感。
2011年,為紀念建黨90周年,已經闊別話劇舞臺19年、84歲高齡的藍天野加盟劇組,重排獻禮劇目《家》。他說:“這么多年沒登臺了,當時心里的確有些忐忑,但只要劇院需要,我就要發好光和熱。”他在排練中不慎摔傷,手指骨折,起身后的第一句話是“對不住大家,讓各位受驚了”。第二天,仍堅持帶傷出現在排練現場。
藍天野還把這種精神,傳遞到年輕黨員身上。
1987年離休后,他仍心系話劇事業,堅持多年來為青年演職人員講授劇院傳統、戲劇表演理論和技巧。接受過他教學指導的有童超、狄辛、林連昆、宋丹丹、濮存昕等眾多藝術家。
2015年,他以88歲高齡再次執導了瑞士劇作家迪倫·馬特的代表作《貴婦還鄉》。在兩個多月的排練中,他堅持每天早來晚走,對每一位演員的臺詞、動作仔細推敲,認真講解,并親自上場示范。有位年輕演員的肢體動作始終不到位,站在一邊的他突然扔掉手里的拐棍,倒地進行示范。“您這么大歲數了,這樣做很危險。”旁邊的人一邊說,一邊趕緊扶起老爺子。“為人藝培養人才是我分內的事。有什么豁不出去的。”
北京人藝的好傳統,就這樣言傳身教、薪火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