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彪西的音樂理念
圖為德彪西鋼琴曲《月光》唱片封面(資料圖片) 印象派畫家試圖捕捉大自然中的飛逝瞬間,用微小的、輕敷的、甚至是模糊的筆觸來作畫。
-
墨 韻 文 心
書法家在筆墨訓練中要經歷的幾個階段 我們把從歷朝歷代到現在所有的書法家綜合起來,用宏觀的視野去看待不同人群、不同層級、不同的書法家,把他們放在一起做比較的時候,發現他們都要經過若干個階段,也就是以下這樣五個層級。
關鍵詞:  書法家2020-08-26
-
“道技并重”方顯書藝精魂
書學玄奧,存在簡易之理。
-
邊疆夢、行旅之人與記憶之景
近日新讀了恩師韓子勇的新作《博格達》。
-
為北方民族文化賦形
當代中國工筆畫正在發生迅疾而深徹的變化,很多工筆畫家自覺尊奉傳統文化和秉持當代意識,在抉發主題意蘊的同時不斷創新藝術形式,努力將生命理念和人文情懷融入繪畫創作中。
-
公共藝術的公共性原則就是不能突破基本的專業倫理和道德底線
近20年來的中國公共藝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其顯著的變化是非常普及,而普及的原因是因為社會的重視,而社會的重視是因為有了公眾的需要,所以,很多公眾場所都在利用公共藝術來裝點門面,為具體的場所增加藝術的氛圍,從而吸引公眾的眼球,擴大在公眾中的社會影響,同時獲得超于預期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關鍵詞:  公共藝術2020-08-26
-
融媒體時代如何捕捉凡人善舉
2018年5月4日,在中共邯鄲市委宣傳部、市委網信辦的策劃和推動下,邯鄲廣播電視臺推出了融媒體新聞欄目《點贊邯鄲人》。
-
創新傳承節日文化 網上唱響秋月之聲
中秋節作為中華民族傳統節日之一,寄托著團圓祥和的美好愿望。
關鍵詞:  “網絡中國節”2020-08-24
-
抗戰音樂的主體和主流
抗戰音樂是個大概念、大課題,也是一個凝重的話題,凝集著深邃復雜的民族情結,也承載著宏闊豐富的歷史內涵。
關鍵詞:  抗戰音樂2020-08-24
-
為了成為人類文明的“雙翼” 藝術與科技共同進化了幾千年
藝術與科學,一個是人類對“美”的感性表達,一個是人類求“真”的理性探索,看似迥然相異的兩種認知方式,如今正以越來越多樣化的方式融合在一起。
-
不斷攀登戲曲研究的理論高峰
中國戲曲藝術生發于民間豐厚的文化土壤,以百姓喜聞樂見的歌舞形式演繹歷史故事與人生百態,承載著中華民族的精神血脈與情感家園。
關鍵詞:  “前海學派”2020-08-21
-
觸碰到觀眾心底最脆弱的那一處
話劇《因為有你》的主題“站位”高。
關鍵詞:  《因為有你》2020-08-19
-
植根于生活的希望與溫情
日前,江蘇省演藝集團話劇院的藝術家們發揚中國話劇的戰斗精神,克服諸多困難,用積極的態度、飽滿的熱情,以最快速度、最優陣容排練并公演了反映全民抗疫的話劇《因為有你》,在戲劇舞臺上奏響了一曲上下一心、眾志成城、不畏生死、戰之必勝的生命交響樂,彰顯了中國力量、中國精神。
關鍵詞:  《因為有你》2020-08-19
-
文藝工作者的責任與擔當
文章合為時而著。
2020-08-19
-
因為有你,就有奇跡
2020年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事情,就是全國人民眾志成城、抗擊新冠肺炎疫情。
關鍵詞:  《因為有你》2020-08-19
-
言過其實易于誤導
《早安京劇》系列公眾號一個十分高調的標題《幫助您解決梅派唱詞中一些字的讀音問題》吸引了我,點開一看,它是在推薦梅一輝先生的文章。
關鍵詞:  梅派2020-08-17
-
只有“這一個梅蘭芳”
2017年7月,在梅蘭芳紀念館舉辦的“另一個梅蘭芳——梅蘭芳繪畫展暨梅蘭芳繪畫與表演藝術研討會”上見到蔣華與蔣沈晗洋父女,并聽了他們的發言。
關鍵詞:  《梅蘭芳書畫藝術研究》梅蘭芳2020-08-17
-
美,是這樣煉成的
一本好書,往往能喚起人沉積多年的個人記憶和感受。
關鍵詞:  《杜近芳口述實錄》2020-08-07
-
尋找嚴肅文學的奧秘和位置
莫言、賈平凹、阿來、遲子建、劉震云、畢飛宇等一批作家,對于上世紀80年代的中國當代文學而言無異于一場“風暴”。
關鍵詞:  《文學的故鄉》2020-08-05
-
卷入現場: 藝術的深描和解讀
閑逛與深機 與一件作品相遇,有許多情形。
20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