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有你,就有奇跡
2020年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事情,就是全國人民眾志成城、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武漢發現疫情之后,全國各地醫務工作者緊急馳援,江蘇醫療隊作為第一梯隊最早到達,在這里醫護人員夜以繼日,頑強奮戰,不顧個人安危,與死神賽跑,搶救病患,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早在今年3月,江蘇省演藝集團已經著手以藝術的方式書寫抗疫傳奇。歷經4個多月的資料收集、劇本完善,緊張排練,8月初江蘇省演藝集團將抗疫題材的話劇《因為有你》搬上舞臺。或許是因為久違了劇場,觀眾對這臺演出充滿了久別重逢的感情。他們為劇中人的命運揪心,為他們的處境動情,為他們的奉獻感動。
中國話劇歷來秉承與時代同行、與人民同心、與生活同在、與思想共鳴的傳統,在話劇舞臺上謳歌抗疫行動中的時代英雄,用真實形象表達生命感悟,這是話劇工作者的使命擔當。由江蘇省演藝集團話劇院院長解濤編劇,國家話劇院李伯男導演的話劇《因為有你》,是精心打造的抗疫題材的成功作品。抗擊疫情的文藝創作,話劇不能缺席,也不應該缺席,在疫情還沒有完全消失之前,它的現實意義十分明顯;等到有一天疫情結束了,它蘊含的生命哲思,依然具有值得回味和反思的余地。
這是一部有儀式感、有共情性的戲劇。舞臺的總體設計是玻璃材質構建的巨大網格結構,它本身的框架和影像在其上的投射,形成多樣態、多意味的表現空間,它可以是社區的街道、醫院的走廊、靈魂的故鄉,也可以是急救室、家庭、病房……它可以抽象,也可以具象。它是大時代的縮影,也是千家萬戶的剖面,它承載一個又一個的場面,也聚焦一次又一次的聚散。一開場,畫外音以凝重和沉郁的語調,講述著疫情的發生和延續之中重要的時間節點發生的重要事情,演員們以敘事體的方式,講述各自的角色定位,這種表現形式對于觀眾而言,很有帶入感和儀式性,它讓人們靜下心來,回首、回味一同走過的人生。
這是一部有時代特點、有現實觀照的群像戲。它的構思很有特點,南京與武漢本來是兩個區域,但是編劇通過劇中人的情感紐帶,將兩地的人心、人情緊密相系。其敘事主線是作為醫生的段一銘和作為社區書記的范小沫的愛情,然而他們同處一城卻各自奔忙,無法相見卻心靈相通。他們曾經是大學的同學,畢業后各自為家鄉效力。疫情之前,二人糾結于是范小沫去南京還是段一銘來武漢的事情。兩個人都是故土難離、去留兩難。疫情的突然出現讓段一銘的選擇變得簡單,他不顧支援武漢的醫生父親的規勸,也不顧范小沫的堅決阻攔,義無反顧地走上抗疫一線。然而還沒等他站到手術臺旁,死神已經逡巡在他的身邊,他最好的朋友、曾經的同窗孫剛醫生不幸殉職。在武漢的奮斗經歷,與范小沫的生死考驗,讓段一銘堅定了意志,為職責、為愛情,他選擇留在武漢醫院工作。武漢與南京、一人與眾生、一地與一國,因為疫情,彼此的關聯竟然如此緊密。
此劇充滿了生命的莊嚴感和神圣性。《因為有你》,劇名透露出編劇的縝密心思:你,既是指廣大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也是指千千萬萬居家抗疫的人民大眾,當然也包括那些被疫情感染的不幸患者。因為有你,我們秉承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原則,一個都不能少,生死相依,不離不棄。劇中沒有高大上的人物,也沒有激昂慷慨的口號,它的風格是質樸鮮明的,它的基調是平實真誠的,它的美學意味是含蓄雋永的,它的形象是鮮活生動的。該劇塑造了疫情期間蕓蕓眾生的真實群像:一線醫護人員、社區工作者、小區保安、網絡主播、志愿者、居民……這里有生離死別的悲傷,有與死神較量后獲勝的歡暢,有心心念念、咫尺天涯的思念,也有日復一日、勇敢堅守的執著,更有為了相聚的訣別、為了理解的爭吵、為了宣泄的豪放,等等。
該劇展現的是一場與疫病、與死神的斗爭,焦點卻是人心和人情。段波和段一銘的父子感情、段一銘和范小沫的愛情、孫剛和蘇倫的生死愛情、范立平與范小沫的父女深情、兩代護士長的母女真情、小娃娃和他打怪獸的醫生媽媽的母子情等,在生死考驗面前,顯示了超越庸常的珍貴性和不確定性。正如戲劇中臺詞所言,“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個先來”,但是劇中人選擇了勇敢面對,共同擔承,笑對死生。蘇軾在一首詞中寫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而劇中所表現的抗疫故事,卻是“回首向來蕭瑟處,也有風雨也有情”。
文藝作品要弘揚中國精神,在疫情中全國人民的表現,就是中國精神的最好明證。該劇刻畫的是充滿煙火氣、接地氣的中國百姓。中國人講究實效、頑強堅韌,歷史上災難頻仍,但是艱難困苦,玉汝于成;中國人具有集體意識,從來不會把個人的重要性置于家國之上,始終強調榮辱與共、風雨同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