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大機車》連載二
    來源:中國作家網 | 鶴蜚  2016年11月16日15:50

    10、中外合作:從合作伙伴到競爭對手

    進入20世紀80年代,我國西煤東運、北煤南運的任務十分繁重,煤炭運輸主要依靠鐵路,占當時鐵路總運量的40%以上。而能否滿足工業生產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還取決于煤炭運輸這個環節。當時華東和東北等工業集中地區嚴重缺煤,山西、寧夏、內蒙古等地的煤卻運不出來,鐵路部門運輸能力有限,鐵路運輸的需求與生產布局的矛盾日益突出。

    在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大機車一方面加強全面質量管理,使企業適應從單純生產型向生產經營型的轉變,另一方面,開始了中外合作之路。

    走出去天高地闊

    生命里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有個遠大的目標,并借助才能與毅力來完成它。

    ——歌德

    1697年,一批俄國青年來到當時的海上強國荷蘭學習造船技術,學徒中就有赫赫有名的沙皇彼得一世。此后他還到其他國家學習,據說在英國學習建筑學時,他還曾經與牛頓討論科學方面的問題。

    1871年,日本派出近百人前往歐美各國,開始歷時2年的學習,而此次學習的費用占成立不久的明治政府當年財政的2%。

    1872年至1875年,在曾國藩、李鴻章等洋務派大員的主持下,清政府設立了一個長達15年的派遣留學生計劃,先后派遣120名幼童赴美留學,其中有50多人后來進入哈佛、耶魯、哥倫比亞、麻省理工等著名學府深造。正是這些最早走出國門的學子,帶來了思想、法制、軍事、政治、科學技術等諸多方面的先進理念。這批深受歐風美雨熏陶的學子學成歸來后,成為中國礦業、鐵路業、電報業的先驅。他們中出現了清華大學、天津大學最早的校長,出現了中國最早的一批外交官,出現了中華民國的第一任總理等等,他們在中國歷史上寫就了光輝的篇章。

    歷史證明,強者崛起總是從學習開始的。

    改革開放打開了國門,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和理念,大機車人開始走出國門,開始了與世界機車先進技術接軌的步伐。到20世紀80年代末期,大機車先后派出工程設計人員300多人到美國、英國、聯邦德國、日本、中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進行考察深造和技術交流,學習世界上先進的機車生產技術和管理方法。

    走出去天高地闊!

    1980年,在清政府派出龐大的留學團隊100多年后,在中國北方城市大連,大機車首次派出7名工程技術人員到聯邦德國學習考察和進行技術與預驗收培訓,距大機車1958年10月派出最后一名工程技術人員到蘇聯學習考察內燃機車設計、制造和科研新成果,時隔整整22年。1982年大機車又相繼派出10名工程技術人員到泰國、英國和奧地利等國學習考察。大機車開始把目光投向了世界。

    1982年,根據當時鐵道部的意見,大機車決定與國外進行技術合作,改進柴油機和機車,啟動“東風C型”機車和“東風D型”機車的研制工作。經過考察和比較,英國里卡多公司對柴油機性能的研究和開發歷史悠久,且開發能力和設計水平在同行業中占有優勢,對先進技術的開發交流也比較開放開明,與里卡多公司合作對改進大機車柴油機技術、培養中國機車設計人才都非常有利。

    英國,世界機車最早的發源地,這里開出的第一列火車,曾經影響了世界。英國不僅在世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有著許多魅力無窮的風景名勝。位于倫敦市中心的大英博物館、倫敦塔、泰晤士河等處總是游人如織。而對于那些愛好旅行的人,泰晤士河沿線的溫莎城堡、格林尼治天文臺、溫布頓等眾多小鎮,也充滿了無盡的美景。周邊著名的大學城——牛津、劍橋,以及羅馬時代就已經建成的溫泉——巴斯,同樣吸引著眾多的人前往。而這些令人神往的地方,在英國學習了很長時間的大機車設計師王惠玉和他的伙伴們,卻從沒有真正地到訪過。在改革開放后開始走出國門的大機車機車設計師,牽動他們內心的不是那些迷人的景色,而是暗藏心底的強大的中國機車夢。

    國門打開不久,王惠玉就成為幸運兒,作為大機車較早走出國門的工程設計人員來到了英國,開始了大機車改革開放后與國外最早的合作。

    王惠玉告訴我,機車的設計和制造水平某種程度上代表了一個國家工業和科技水平,也反映了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正是因為心里裝著沉甸甸的責任,王惠玉和他的伙伴們到了英國后,沒有去看英國那些聞名于世的美景,沒有流連于那些享譽世界的藝術中心,而是爭分奪秒地開始了在英國繁重的學習生涯。

    1984年,大機車與英國里卡多公司合作開發240型柴油機。位于英格蘭南207

    部薩塞克斯郡海邊的英國里卡多公司,離倫敦僅80公里,1915年創辦,是一家全球一流的專業內燃機研究機構,又是一個獨立經營的股份有限公司,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譽。20世紀80年代里卡多公司就擁有各類試驗室,如噪聲、廢氣排放、氣道、油料等試驗室70多個,多缸發動機臺架50臺,單缸發動機臺架20臺,計算機室1個,有相當雄厚的科研試驗能力。里卡多公司主要的經營業務為代客設計、改進、試制和試驗各種內燃機,對客戶的發動機做設計評定,提出有關發動機性能、結構、采用材料及配套等方面的問題和改進措施,對咨詢單位提出的有關設計方面的問題進行研究解答,同時出售其子公司所生產的教育儀器和試驗儀器以及試驗機。也許創辦人哈里?里卡多爵士沒有想到,他于1915年創辦的這間私人試驗室,有一天會與來自遙遠東方的中國大連的機車廠合作。

    1983年,大機車還與里卡多公司簽訂了16240ZB型柴油機設計合同,計劃合作目標定在C型機上。通過一段時間的合作,尤其是對大機車的柴油機進行過試驗以后,英方認為大機車設計的柴油機基礎很好,潛力很大。而大機車派出的工程技術人員,通過在英國的學習與合作,已經掌握了里卡多公司改進設計的程序和方法,感到C型機的功能目標完全可以由我們自己完成。

    大機車工程設計人員決心跨越C型機階段,直接提出了D型機的合作目標,即裝車功率4000馬力、油耗150克/(馬力?小時)、廠修期100萬公里。而里卡多公司專家認為,這個目標是在向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的柴油機挑戰,必須通過雙方的極大努力才能實現。

    1984年,大機車與英國里卡多公司簽訂了對柴油機進行設計、改進、試制和試驗的合同。從此,大機車展開了開發具有當時世界先進水平柴油機的工作。

    談到國外企業的先進理念,同時期到美國學習考察的設計師邸新元很有感觸。他說,在80年代研究一個產品需要10年左右的時間。當時大機車與美國合作,買了美國400臺“ND5型”機車,合同約定雙方合作設計新車。從1985年第一次到美國,與美國電機電器公司合作,他就感覺到中國機車與美國相比

    差距很大。而現在,大機車從實力和技術上在全國都是首屈一指的,在機車研發技術上已可以和任何一個國家相比,在世界上也是排在前列的。中國機車與美國等發達國家的機車已經開始平等競爭,這是走改革開放之路的成果。

    里卡多公司重視人才的培養,公司盡量為年輕設計師提供不同的工作崗位,便于考察和發揮每個人的才能,從而提高工作效率。公司要求每個人在完成一項任務、進行一段工作后,根據試驗內容寫出學術性的論文,并在自設的印刷所印刷,對外贈送或者作為資料出售,選出較好的論文推薦給國內外的各種協會、學會和年會以及在學術刊物上發表。

    雖然在英國只有短短的3個月,但是這三個月的時間,給了王惠玉和他的伙伴們刻骨銘心的感受,那就是強烈的危機感、使命感和緊迫感,他們心中始終懷著讓中國機車走向現代化的雄心和信念。在英國公司的幾個月,中國機車設計師們不僅學到了最新的技術,也開闊了眼界,學到了先進的理念,尤其是里卡多公司對建立資料檔案的重視,給他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里卡多公司對每一項設計,自設計任務確定之日起,就開始建立檔案,內容包括任務來源、研究人員構成、計劃進度、研制經費、相關會議記錄、設計研制方案、各種計算和試驗數據及報告、技術總結、學術論文等等,供公司工作人員隨時查閱,他們將這些保留下來的資料視為公司的寶貴財富,謝絕外人查閱。

    不斷升級的“東風系”

    1981年9月22日,在法國著名工業城市里昂的布羅托火車站開出了一輛時速260公里的火車,這列火車被稱為當時世界上跑得最快的火車。這條由里昂開往巴黎的電氣化高速鐵路是1974年開始建造的,其中一個動車組在這條線路上曾經創造出每小時380公里的試驗速度,這是當時世界鐵路最快試驗速度,轟動了世界。

    與強手過招,則遇強更強。

    大機車在加緊派出工程技術人員出國參觀、考察、培訓、學習世界先進的生產技術與管理經驗的同時,決定與世界上最大、最強的機車企業——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和德國西門子公司合作,研發屬于中國人自己的機車產品。

    終于,大機車迎來了第一份海外“大單”。

    大機車開始與國外公司合作開發柴油機、內燃機車,大機車合作的原則非常明確,就是要“以我為主、取長補短、改進產品、培養人才”,使自己擁有最終產品的知識產權。在“走出去、請進來”的過程中,大機車通過技術引進、消化吸收、改良改進,最終走上了自主研發的發展之路。

    1983年年底,中國機械進出口公司與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簽訂了合同,由大機車承擔加工1794個機車車輪。這是大機車第一份間接的數額較大的海外合同,這份合同完成后,不僅可以為國家創造外匯,也可以使大機車獲得一定的經濟效益,還可以通過與國外公司的合作鍛煉隊伍。

    按合同要求,第一批280個車輪,要在1984年2月10日在大連港裝船,2月6日前,工廠必須完成全部工作任務。

    以往大機車生產的機車車輪的輪芯材質都是25號鋼,這批車輪要求的則是45號鋼,而且含碳量同我國45號常規鋼相比要小一半。生產這種材質的車輪,大機車還是第一次,這對大機車來說,是一項艱巨的任務。

    越是艱巨的任務越有干勁,這是大機車人的性格。全廠上下開始了一次次攻關。鑄鋼車間工程技術人員和工人一起,經過精心試驗和操作,終于熔煉出合格的鋼水,一爐爐合格的鋼水很快就為加工車間提供了輪芯的毛坯。鍛工大窯組工人連續奮戰,保證了輪芯正常進度的實現。車輪進入加工工序時,一開始由于沒有專用量具,操作者和檢查人員的檢測尺寸不統一,加工精度難以斷定。為了攻克這一難關,機械二車間職工在計量室的協助下,做出了標準球,統一了9個單位的尺寸。車輛加工車間職工經過多次試驗,采用小車床拉荒后再用大車床精車的辦法,保證了加工精度。

    1984年1月21日,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的工程師曼格先生,到大機車參觀

    生產合同車輪的車間現場。雖然車間里一片繁忙的景象,但是想到下月初就要交活兒,曼格先生還是心里沒有底兒,他曾三次用懷疑的口氣問公司領導:“你們真的能按期完成第一批合同嗎?”他甚至想到了折中的辦法,提出如果第一批完不成280個,可以先減量,完成60個就行。而大機車人鄭重地告訴曼格:“我們說話是算數的,你可以往回發電傳,我們保證按期如數完成。”

    2月4日,當第一批280個輪提前兩天完成時,曼格先生有些不敢相信,他非常激動,對大機車人稱贊不已。大機車人用智慧和汗水贏得了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的認可,也為中國機車工業在世界上贏得了信譽和尊敬。

    “東風”勁吹

    每一個人成功的背后,都有不為人知的艱難歲月;每一個企業成功的背后,都有無數人艱難探索的足跡。

    成功總是青睞那些執著追求夢想的人們。

    1985年10月,大機車與美國的通用電氣公司進行技術合作,簽訂了改進“東風4型”機車的合作合同,引進他們先進的電機電器技術,把主發電機、牽引電動機、帶擴展的電阻制動和微機控制技術用在“東風4D型”機車上。大機車在與國外公司合作的過程中,打開了局面,取得了主動權。在目標的提出和課題的選擇上,大機車既吸收國外先進技術,又堅持從中國國情出發,從中國鐵路的路情出發,科學謀劃,引進吸收,使國外先進技術為我所用,通過質疑深究,更多地掌握他們的“看家”技術,改進產品,避免中國產品“他國化”,而使外國技術中國化。在施工設計和評價分析中,堅持建議方案由國外專家提出,雙方分別評價論證,施工設計以中方為主,中外專家協助,既互相滲透又互相補充,在共同探討中掌握高難度的技術,達到改進產品和培養人才的目的。

    在自我開發中,技術人員把從合作中掌握的高難度技術及時傳到國內,用

    于老產品的改進和新產品的研制中,為開發“東風4D型”機車做了雄厚的技術儲備。從1986年開始試制D型柴油機,到1988年試制成功D型柴油機,到1990年投入小批量生產,再到1992年全面轉產D型機車,功率由3600馬力增加到4000馬力,按當時年產300臺機車計算,年增加的功率可達12萬馬力,在年產量不變的情況下,相當于多生產33臺C型機車,為國家節約了機車購置費4700萬元。廠修期由C型機車的70萬公里增加到100萬公里,延長43%,按年產300臺計算,年節約廠修費1710萬元,可節油3萬噸。

    技術的改進、提高,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

    短短幾年,大機車在不斷完善“東風系”的過程中,也開始了第四次技術改造。這次技術改造使大機車的開發設計水平與生產制造手段雙雙上了新臺階,使“東風4型”內燃機車漸趨成熟。設備精密度的提高也保證了產品的質量和新產品的開發,工廠兩大主產品——內燃機車和敞車一等品率達到了100%。

    這次技術改造使建廠80多年的大機車發生了重大變化,廠房整齊明亮,工藝布局合理,廠容廠貌煥然一新。截至1986年年底第四次技術改造結束之際,大機車的內燃機車生產水平達到了年產167臺“東風4B型”內燃機車的生產能力。4年間,總產值達到104589萬元,平均年遞增19%,實現利稅23032萬元,是國家投資的3.26倍。

    大機車借第四次技術改造的東風,已先后開發出“東風4B型”貨運機車、客運機車、高原機車、重聯機車,“東風5型”調車機車等系列產品,適應了市場的不同需要。大機車發展壯大成為擁有一流設備、一流技術、一流產品的我國內燃機車的生產基地。

    鑄就1000臺內燃機車的傳奇

    一生要走多遠的路程,經過多少年,才能走到終點。夢想需要多久的時間,多少血和淚,才能慢慢實現。天地間任我展翅高飛,誰說那是天真的預言,風中揮舞狂亂的雙手,寫下燦爛的詩篇。不管有多么疲倦,潮來潮往世界多變遷,迎接光輝歲月,為它一生奉獻……

    ——《光輝歲月》

    1986年6月13日,一個平常的日子,但在大機車的歷史上卻是值得銘記的日子。這一天,大機車生產的內燃機車總量達到1000臺。當天下午3點31分,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呂正操和大連市市長魏富海,在大機車人的見證下,共同為第1000臺內燃機車——“東風4型”1198號內燃機車剪彩。隨著剪彩結束,1198號機車汽笛長鳴,徐徐開動,那一刻,十里廠區紅旗招展,鮮花爭艷,鑼鼓喧天,鞭炮齊鳴,一片歡騰……

    許多大機車人流下了激動的淚水。這是個讓大機車人感到驕傲和光榮的日子,一個讓中國人大長志氣的日子。

    從試制到正式生產,經過不斷改進和完善,“東風4型”內燃機車逐漸完善,已經批量生產。“東風4型”內燃機車從設計到試制,從臺架試驗到運行考核,從技術攻關到批量生產,從顛簸搖晃不穩到技術成熟穩定運行,從A型到B型的艱難轉身,一步一步,走過了一條漫長而艱苦曲折的發展道路,只有親身經歷,才能體會個中的艱辛。大機車人一步一個腳印,為“東風”系列產品積累了成功的經驗,創造了適合中國國情的大馬力內燃機車的傳奇,也為中國機車打了漂亮的翻身仗,鑄就了中國機車的成功樣本。

    經過嚴格的定置試驗和實際運行考核其在經濟性、可靠性和牽引性等方面的表現說明,“東風4型”內燃機車可以同工業發達國家的同類型機車相媲美。在中國當時鐵路最繁忙的天津至北京段,“東風4型”內燃機車全線取代了進

    口機車,并分布在廣東、上海等全國11個鐵路局、26個機務段,成為中國鐵路貨運牽引的主力車型,廣受歡迎。

    “東風4型”作為當時中國最大功率的內燃機車車型,在過去的12年間,整整出廠了1000臺機車,這是大機車人創造的了不起的奇跡。大機車人發揚革命傳統,艱苦奮斗,勇挑重擔,抓住大改造的機遇,邊改造、邊增產、邊開發。“東風4型”內燃機車和“C62A型”敞車成為中國鐵路貨運牽引的兩大主力車型,這些機車產品以它們特有的雄姿馳騁在中國鐵路的主要干線上。

    在慶祝內燃機車出廠1000臺的日子里,大機車收到了鐵道部、中華全國鐵路總工會、全國鐵道團委聯合發來的賀電:

    在你廠制造“東風4型”內燃機車累計達到1000臺的時候,特向你廠全體職工、家屬致以熱烈的祝賀和親切的問候。你廠從1974年開始生產“東風4型”內燃機車以來,特別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在鐵道部和省市的正確領導及路內外兄弟單位的大力支持下,全廠職工團結奮斗,艱苦努力,急鐵路運輸之所急,在工廠邊改造擴建、邊

    生產的情況下,新造機車產量每年都有大幅度增長,同時還實現了產品升級換代,獲得了遼寧省優質產品稱號。目前,“東風4型”機車已經成為鐵路干線貨運牽引動力的一支骨干力量。你們為鐵路運輸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在第四次技術改造收尾的同時,大機車開始了第五次技術改造。第五次技術改造,是為了以改造促增產,形成年產300臺的能力。整個“七五”期間,要再造“東風4型”內燃機車1130臺,就是說要在4年多時間里,走完過去12年的歷程,質量和性能要達到國外發達國家20世紀80年代的水平。

    對于第五次技術改造,大機車重點抓柴油機南試驗站、機車車間機車部件組裝廠房、車體車間機車車體廠房、鑄鋼車間車鉤廠房和鑄鋼電爐廠房5個龍頭項目,帶動其他工程的實施。在改擴建工程中,主要針對廠區動力管線(網)的陳舊老化、布局不合理、供應能力不足等問題,對公用工程進行改造;繼續在一些關鍵部件和關鍵工序上引進國外先進的設備儀器,提高工藝水平、技術水平;投資4000多萬元共引進設備儀器十幾臺套,包括德國產機體加工中心、磨齒機以及美國、瑞典、英國等國家的設備和儀器;增置國產大中型設備近300臺,用于擴大機車生產系統、車輛生產系統和熱工系統的生產能力。

    大機車開始運用微機和數顯技術對設備進行改造,不斷提高生產過程的自動化、柔性化和機電一體化水平,圍繞擴大生產能力和產品升級換代,繼續研制開發新工藝、新技術。

    第五次技術改造于1990年基本完成。

    經過五次大規模的技術改造,大機車發生了重大變化,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現代化內燃機車的生產基地,固定資產也達到了4.6億元。大機車設有鑄造、鉚焊、熱處理、機械加工、電子器件、柴油機、機車、車輛及機修、工模具等24個分廠和車間,技術設備居國內領先水平,擁有各種動力設備4500多臺,建成了建筑面積4000多平方米的大功率、多功能的產品開發試驗基地,購置

    了200多臺國外先進的高精度數控機床和計量、理化檢驗等設備,增加了柔性設備比例,形成了較完整的柔性技術裝備系統。

    大機車先后制成了中國第一臺大模數控齒輪單齒埋油淬火機床、第一臺柴油機機體加工數控組合機床和第一臺增壓器試驗臺,開發了“65”水爆清砂、球墨鑄鐵、低壓澆鑄、輝光離子氮化等新工藝、新技術。至1988年,大機車已經擁有了先進大型加工中心和作業流水線、生產聯運線、精密的檢測儀器和試驗設備,以及大型計算機管理體系和高水平的計算機輔助設計工作站,技術基礎更加雄厚。

    技術改造為企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大機車加速產品更新換代。“七五”期間,大機車依靠職工自力更生,實現技術革新1100多項,推廣應用“四新”成果600多項,制造設備1561臺,改造老設備400多臺,5年開發出兩代四種新型內燃機車,為國家提供高質量的內燃機車951臺,比從國外進口同類機車節省外匯6億多美元。美國前總統喬治?布什當時任美國駐華聯絡處主任,曾到大機車參觀。當他看到由全國人大代表、高級工程師馬殿峰設計,工廠自行制造的25米大型組合機床時,稱贊說:“這么先進的設備我們美國都沒有。”

    截至1990年年底,大機車實現利潤居同行業首位,機車產量已經占全國一半以上。

    “東風6型”走向世界

    1989年4月5日,大機車設計制造成功的“東風6型”內燃機車0001號和0002號在大機車出廠,標志著我國內燃機車進入了同時代同類產品的世界先進行列。這是我國內燃機車制造史上的一個重大突破,不但為我國鐵路運輸提供了性能好、質量高、適合我國國情的先進機車裝備,而且為發展我國機車外向型經濟,讓國產內燃機車走向世界創造了條件,開辟了道路。

    經過4年努力,大機車成功研制了“東風6型”內燃機車。由鐵道部和美國通用電氣公司頒發給大機車的證書上寫道:“‘東風6型’內燃機車的研制成功,是運用了豐富的成功經驗、精湛的工藝技術,堅持高質量、高標準的結果。”“東風6型”內燃機車繼承了“東風4B型”機車的優點,引進吸收了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的電機、電器和微機控制技術,安裝了與英國合作開發的柴油機。

    “東風6型”內燃機車具有功率大、耗油低、耐久可靠、經濟性能好等特點,并且首次在機車上采用了微機監控、電阻制動和防滑裝置,可對機車114項保證項目實行故障診斷、提示和記錄,對94項運行參數進行監控,可牽引3500噸重載,時速可達到118公里。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副總裁洛克哈特稱贊說:“‘東風6型’內燃機車是世界水平的機車,可以同世界最佳機車相媲美。”

    大機車與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簽訂改造“東風4型”的機車技術轉讓合同,開始合作開發“東風6型”機車時,國產化率僅占64%,絕大部分的主要部件

    是從美國、英國、瑞士引進的,價格偏高。大機車進行國產化攻關,在吸收國外先進技術的基礎上,對設計不合理的部分進行了改進,僅用1年時間,就將國產化率提高到了96%以上。

    “東風6型”內燃機車開發研制成功,標志著中國機車的制造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中國內燃機車的生產達到了一個新高度,成為中國機車工業歷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免费精品国产日韩热久久| 亚洲级αV无码毛片久久精品| 国内精品自在自线视频| 精品一区精品二区制服| 久久99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 亚洲综合精品香蕉久久网97| 91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 99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牛牛四川| 亚洲精品在线观看视频| 久久99精品久久久|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播放|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精品少妇人妻av无码专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久久呦| 色老成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久久久精品| 2021国产精品视频| 97国产精品视频观看一| 久久无码国产专区精品|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专区中文 |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播下| 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八戒| 日韩AV无码精品一二三区| 久青草中文字幕精品视频| 精品露脸国产偷人在视频 | 精品欧洲videos| 国产精品va无码免费麻豆|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潘金莲 | 精品丰满人妻无套内射| 国产精品模特hd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福利网站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免费| 九九精品免视看国产成人| 91国内揄拍·国内精品对白| 91麻豆精品国产一级| 国产农村乱子伦精品视频| 亚洲日韩一页精品发布| 国产偷伦精品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AAA片|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 精品亚洲福利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