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機車》連載二
12、風雨洗禮:“東風”萬里譜華章
曾經在中華大地上,中國鐵路刮起了萬里大提速的旋風,那堅硬的鐵軌上追逐時光的奔跑,仿佛要將繁華舊夢一并拋棄。時代大潮中,只有勇往直前永不停歇地進取,才能奔向最美好的未來。
角力中國鐵路大提速
每一次角力,都是綜合實力的大檢閱,那些驚心動魄追夢的歲月,寫滿了大機車人不懈奮斗的篇章……
1996年9月15日,中國歷史將記住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中國鐵道部決定:自1997年4月1日起,京廣、京滬、京哈、哈大四大鐵道干線鐵路列車全面提速。
這是鐵道部為實現鐵路運輸的兩個根本性轉變所采取的重大決策。鐵道部
要求,提速區段客車時速要達到140至160公里,其他區段全部達到120公里,同時規定全部準備工作必須在1997年3月15日前完成。離提速只有半年時間,而此時,提速的“火車頭”還沒有著落。
同年10月22日,鐵道部正式批準大機車“東風4D型”客運內燃機車的設計方案,要求于當年年底拿出樣機,并完成150臺機車的生產任務。“東風4D型”機車是專門為中國鐵路提速而設計的,時間緊,批量大,過去10年才開發出一種車型,現在卻要用不到2個月的時間拿出一種提速車型,這不僅在大機車,在整個中國機車發展史上也無先例。
雖然大機車先后生產了“東風”金牌機車和有著“藍精靈”之稱的“東風4C型”以及“東風6型”等從2400馬力到6000馬力不等的10多種車型,但在極短的時間里完成“東風4D型”內燃機車的研制,并不容易,不僅要有決心、恒心,更要解決好工藝技術、工藝裝備、工藝生產布局等十幾個大的難題。能否在極短時間內批量生產出提速機車,成為中國鐵路全面提速能否成功的關鍵。
大機車憑著多年積累的成熟技術和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的綜合創新能力,以一種追趕超越的氣魄,主動向鐵道部請纓,立下軍令狀,接受了這個艱巨任務。大機車人要抓住鐵路大提速的歷史機遇,為中國鐵路運營的盛世再創輝煌。
國慶來臨,全廠上千人主動放棄假日,投入緊張的工作中,逢山開路,遇水架橋,一個個困難被解決,一道道難關被挺過去。大機車靠著一支能吃苦、敢為先、技術硬的職工隊伍,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隨著“東風4D型”內燃機車的生產從投料開始,到加工、組裝、試驗各個環節嚴格按計劃穩步推進,一項項任務都得以提前完成。
1996年12月15日,中國首臺“東風4D型”內燃機車在大機車問世,創造出我國機車開發、制造史上投產速度最快、首批數量最多、市場份額最大的鐵路首次大提速的主力車型。
“東風4D型”內燃機車研制成功,大機車用4個月的時間干出了按常規需要3到5年才能完成的工作量,提前10天完成了首批53臺客車的制造任務,確保了全國鐵路全路段4月1日首次全面提速的順利實施。
大機車迅速形成了年產150臺“東風4D型”機車的生產能力,創造了不可思議的奇跡。大機車生產的提速機車,占全國提速客車總量的一半以上,真可謂“中國鐵路十萬里,哪里都有大連車”。
這之后,中國鐵路又多次提速,大機車的“東風4D型”內燃機車都作為主力車型,為中國鐵路大提速立下了汗馬功勞。
借著鐵路大提速,大機車基本形成了內燃機車、電力機車、鐵路貨車、城
軌車輛和大功率中速柴油機五大支柱產業,企業經營規模迅速擴大,步入了良性循環的軌道。面對全新的市場經濟形勢,當國內有的企業還無所適從時,大機車已從容實現了無震蕩轉變。在中國許多企業靠下崗分流、買斷工齡等方式為企業減員增效、為企業生存尋找出路時,大機車沒有讓一位職工下崗。他們還保留著傳統的價值觀,愛護每一位職工,把每一位職工當成親人來關心。當然,如果只靠樸素的情感,企業也會有支撐不住的那一天,上萬人的國營大廠,之所以沒有讓一個人下崗,沒有為了減輕負擔丟下一位職工,大機車人靠的是聰明才智,靠的是以超前一步的規劃掌握了市場主動權,在風云突變的市場面前,不僅牢牢占住了中國鐵路客貨運機車市場的半壁江山,路外市場也迅速擴展,10多個不同品種的機車打入電力、冶金、石油、港口等30多個大型企業和地方鐵路。在當年的鐵路機車招標議標采購中,大機車的“東風4D型”客運機車作為獨家產品,一舉拿下100臺的訂單。
1997年,鐵道部對機車產品全部實行公開招標,機車車輛購置費下放到路局。市場主體下移使產品封閉了幾十年的工廠敞開了大門,大機車從此告別了計劃經濟的模式,全面走向市場。
“非洲雄鷹”青睞大連機車
2014年7月1日凌晨,在巴西世界杯上,有著“非洲雄鷹”之稱的尼日利亞的國家隊迎戰實力強勁的法國隊。這是這支球隊繼1998年世界杯后第一次進入淘汰賽階段。雖然最終尼日利亞隊不敵法國隊,但是他們是此尼日利亞友人盛贊大連機車屆杯賽上走得最遠的一支非洲足球隊。而有著“非洲雄鷹”之稱的尼日利亞,在1997年,就與大機車結下了不解之緣。
地處西非南部的尼日利亞早在20世紀70年代就靠石油工業而崛起,而這個國家石油的開采歷史更可追溯至20個世紀50年代。尼日利亞第一口油井于1958年發現并開采,比該國獨立還早了整整2年。尼日利亞1971年加入“歐佩克”(石油輸出國組織),據“歐佩克”數據顯示,尼日利亞已探明的石油儲量達372億桶,排名世界第10位,處于非洲第2位。在尼日利亞經濟中,石油產業舉足輕重,其收入占GDP總量的40%、政府收入的80%、外匯儲備的95%。
正是石油的發現,讓這個石油出產國在20世紀90年代僅石油出口的年收入就達上百億美元。隨著石油工業的發展,原有的鐵路運輸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其需要。1995年,尼日利亞僅有3500公里的鐵路,且大多年久失修,道床下鋪著薄薄的石渣,板結而無彈性;全國僅有235臺機車,而這些機車中能使用的只有24臺,客貨車輛能使用的也只有不到20%;列車行駛的速度更是不容樂觀,僅能達到30公里的時速;每天一兩趟客車,基本沒有運行圖,機車還經常掉道、出軌,發生事故。
經濟的快速崛起和鐵路糟糕的現狀,讓尼日利亞政府下決心要對現有的國家鐵路進行全面技術改造,他們把目光投向了東方,投向了中國。
尼日利亞鐵路代表團對中國機車的生產情況進行了全面考察。1995年年底,尼日利亞鐵路代表團來到了大機車,代表團一行參觀了大機車生產車間和培訓基地等,對大機車進行了全面細致的考察了解。正是這次大連之行,打消了尼方的疑問,他們認為中國完全有能力承擔尼日利亞鐵路的更新改造任務。
回到北京后,尼日利亞代表團經過對考察過的幾家中國機車廠家進行比較,研究商定后,決定購買由大機車生產的機車。當年年底,《中尼鐵路雙邊合作協議》在人民大會堂正式簽署,中尼雙方簽署了《尼日利亞鐵路修復改造和機車車輛購置合同》,中國電傳動內燃機車開始了通往非洲的路途。
根據合同要求,從1996年6月21日起到當年年底前,大機車要造出4臺
樣車,也就是說,從設計到樣車的完成只有半年時間。
時間緊、任務重、要求高,大機車全體職工開始了大干出口尼日利亞機車的熱潮。敢于吃苦、敢打硬仗的大機車人,在攻堅戰中經受住了考驗。當時正是炎熱的夏天,全廠上下一片繁忙景象,一張張面孔揮汗如雨,一道道工序有條不紊地進行著,無數個難題迎刃而解,無數個奇跡在這里誕生……當時,工廠設計處承擔了機車的首道工序設計任務,他們先行開始了總體的設計;車體、轉向架、柴油機等技術方案也開始了緊張的論證;機車設計組僅用一個半月時間就完成了結構部分設計,同時還承擔了車體動力室裝配和車體附件兩大部分的設計。一個半月里,工程設計人員幾乎沒有休息過一天,每天加班到深夜,為了早日完成任務,有人帶病工作……正是一個個大機車人忘我工作,創造了3個月完成1300張設計圖紙的奇跡。
12月30日,首批4臺機車終于完成。這是大機車完全按照合同要求和國際標準設計、生產的機車。出口尼日利亞的機車在設計生產中采用了大機車幾十年生產大功率干線內燃機車的成功經驗和先進技術,設計結構合理,耐久可靠,外形美觀,質量上乘。大機車又一次成功研制開發出新型出口機車,充分展現了大機車研制開發高性能出口機車的雄厚實力,標志著大機車研制開發的
大機車出口尼日利亞的機車在行駛
機車正走向更加廣闊的國際市場。
這次出口機車揭開了中尼兩國鐵路合作的新篇章。
1997年4月7日,在尼日利亞最大的港口城市拉各斯舉行了隆重的交車儀式。尼日利亞交通部部長古邁爾說:“我們對這個項目交給你們實施的決定感到滿意,我們毫不懷疑你們的產品質量,更不懷疑你們的能力和承諾。”
正是這份信賴,使中尼雙方開始了新的合作,此后,尼日利亞向中國訂購了4批50臺機車,其中既有專門為尼日利亞鐵路設計的窄軌外走廊干線電傳動機車,又有用于修建城軌線路的調車機車。
歷史上,尼日利亞的鐵路都是由英國人修建,已經有百年的歷史。當這個國家對鐵路進行更新改造時,許多國家都想進入這個市場,而大機車以雄厚的技術實力和快速的市場應變能力,一舉拿下了尼日利亞機車的制造合同。
大機車在生產第二批出口尼日利亞的機車的同時,開始制造援建坦贊鐵路的機車。至1998年年底,大機車陸續開始向朝鮮、緬甸、尼日利亞、坦桑尼亞、贊比亞、伊朗等國家出口機車近百臺。在90年代的經濟大潮中,大機車多頭并舉,在悉心經營國內市場的同時,在開發國際市場上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鋼鐵“絲綢之路”上的檢驗
陜北地區礦藏資源相當豐富,僅煤炭儲量就達到3160億噸,且煤質特好,因此,加強此地區的鐵路運輸發展意義重大。由于西延線的坡度較大,隨著運量的增加,急需大馬力的內燃機車來提高運輸能力和牽引噸位。
1998年9月25日,由大機車生產的“東風4D型”0348號內燃機車,被延安市政府命名為“延安號”機車,服務于西安到延安的西延線上
由于改革開放20年的迅猛發展,加上機車產量的急劇增長,到1998年,中國機車的發展似乎進入了瓶頸期。機車產品購買量開始銳減,產品也出現了供大于求的情況。國內一些機車企業開始停滯不前,市場上的機車產品一度出現滯銷的情況,市場的競爭也日漸激烈。
大機車充分分析形勢,調整思路,靠開發適銷對路的新產品和質量優勢,把目光投向鐵路內外,多方位拓寬市場,贏得了新的商機。而隨著產品訂單的增加,工廠也一度出現了對產品質量“廠級領導喊得兇,中層干部抓得松,具體崗位落了空”的懈怠現象。為此,大機車在全廠發起了“要珍惜來之不易的大好局面”的大討論,使職工提高質量意識,把質量與企業的興衰和自己的飯碗聯系在一起。
“有時好不容易敲開了市場的大門,攬來了車,就是因為在制造過程中不重視質量,結果傷了用戶的心。這樣的事實如果視而不見,任其發展下去,沒飯吃的日子就會為期不遠了!到那時,再重視質量就晚了!”許多職工發
出了感慨。
這種全廠范圍內的大討論是有理由的,職工們的擔憂也不無道理。也許這樣的討論在今天看來有些淺薄,但正是大機車人常常繃緊的這根“質量至上”的弦,才使得大機車的產品質量不斷提高,贏得了用戶的肯定和源源不斷的商機。
為了適應市場經濟形勢的變化,大機車圍繞鐵路建起彈性市場機制,調整生產布局,強化機車組裝,注重新產品開發,完善240、280柴油機組裝和調整貨車生產線;成立了進出口部和產品售后服務部,在北京、西安、長沙等城市分別建立了辦事處和代理銷售部,建立了上百人的經銷隊伍,并借用橫向聯合的力量促進機車產品銷售,開辟了全新的市場。
除了完成上級下達的任務外,大機車開始自行找米下鍋。廠內模擬市場機制,將小型機車廠、工具車間、生活服務公司等下屬部門全部變成獨立的經濟實體,向社會敞開了大門。
1999年1月,大機車從全路機車招標采購中拿到第一批20臺“東風D5型”貨運機車訂單。為了與新型的貨運機車配套,工廠又研制了“東風D型”調車機車并投產。工廠已經成為開發型、開放型、多元化、多功能的嶄新企業。
大機車強化了售后服務。他們承諾,一般故障24小時內服務到現場,較大故障48小時內服務到現場,并注重開辟全新的市場。
工廠在對D型客運機車改進的基礎上,推出既適應鐵路干線提速區段貨運重載牽引,又適應非提速區段客貨兩用的D型客運機車,因其功率大、性能好、走行部分不甩油和節省燃油等突出特點,深受用戶歡迎。
D型客運機車批量投產后,在平原地區表現不俗,但在高原地帶能否經得住更嚴格的考驗,成了工廠最關心的問題。
1999年3月的一天,大機車的質量走訪組乘火車途經吐魯番,穿越戈壁灘,到達有著“天然試車場”之稱的魚兒溝機務段走訪。
魚兒溝機車試制的運行環境在國內堪稱一流,海拔高、溫差大、風沙大,尤其是擁有全國罕見的翻越天山的長大坡道:上、下坡長各120多公里,坡度竟達22‰。大機車質量走訪組成員走訪機車運轉、檢修、技檢、教育的負責人
以及給油指導、司乘人員等,對機車的情況進行調查。過去,進入魚兒溝段的機車常因機破率太高影響運行,自選用了大機車的D型客運機車后,春運期間投入運行的機車機破情況沒了,齒輪箱密封好,不甩油,車底部總是干干凈凈,保養方便。車輛比以前更有勁,以前翻越天山22‰的大坡道,用“東風4B型”單機牽引貨物800噸、雙機1600噸,時速僅28公里,且很吃力,現在改用D型客運機車時速提高5公里且很輕松;用“東風4B型”牽引客車雙機只能拉12節,而D型客運機車單機就能拉15節。過去從魚兒溝到山上一個交路下來要10個小時,司乘人員不能疲勞,中間要換班次;改用D型客運機車重聯,可縮短2個小時,一個班次就可以跑下來,這樣就會節省人員,用戶更為滿意。
在魚兒溝機務段,22‰的長大坡道很多,“之”字形繞山而上,大機車的“東風4D型”機車的運行實踐證明,D型客運機車在南疆鐵路完全能夠經受住如此苛刻條件的考驗,產品過硬。
“嫁出的女兒不是潑出去的水,我們要負責到底,保證讓質量最優的機車奔馳在祖國的南疆。”大機車人到位的售后服務,既解決了機車問題,又讓用戶解除了后顧之憂,讓用戶真正體會到“上帝”的感覺,安心用車。
南疆鐵路全線開通后直達喀什,一條方便快捷的“鋼鐵絲綢之路”出現在塔里木盆地北部邊緣。而南疆鐵路線上奔馳的機車,正是大機車改進后的D型客運機車。
百年大機車厚德流光
1999年9月28日,大連機車廠迎來了百年華誕。
1999年5月28日,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為大機車即將到來的百年華誕揮毫題詞:“立足國內,走向世界,努力發展中國機車工業。”
從大連建市時同時開挖的第一鍬土開始,大機車已經陪伴大連這座城市走過了100年的征程。大機車生產的內燃機車從無到有,從小規模到頗具規模,從單一產品到多種系列,從替代進口到批量出口,設計開發效率成倍提高,由過去的五年、十年開發一個新產品,發展到一年、半年甚至幾個月就能開發一種新產品并迅速地投入市場。
1999年9月28日上午11時18分,大機車廠區內一片沸騰,大機車生產的“東風4D型”0408號客運提速內燃機車披紅掛花,鳴笛出廠。這是大機車出廠的第5000臺內燃機車。
百年大機車,已經成為中國機車的“大哥大”:擁有30多個品種的機車投放市場,形成了年產300臺以上機車的生產規模,已經覆蓋全國所有鐵路局,裝備了全國90個機務段、60多個大型企業及地方鐵路,機車的年產量占全國的一半以上。機車批量出口遠銷亞非6個國家和地區,占全國內燃機車出口量的80%以上,每年創匯都高達4000萬美元以上。大機車成為僅次于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的世界第二大內燃機車生產廠家。
鐵道部老部長傅志寰曾經自豪地說:“天上的飛機、地上的轎車,充滿了洋貨,唯有鐵路上跑的機車是完全靠我們中國人自己創造出來的!”
同新中國成立之初相比,大機車的固定資產提升了十幾倍,相當于建國初期10個機車廠的生產規模,生產工藝裝備設計、檢測手段均居國內一流水平。
柴油機從僅有A型發展出B、C、D、E型四代產品,內燃機從僅有175千瓦機型發展到擁有2940千瓦不同等級的“大力牌”內燃機車系列產品。“大力牌”的“東風型”系列內燃機車成為中國鐵路運輸客貨運的主力車型,除裝備中國鐵路,多種型號的機車還裝備了電力、冶金、化工、油田、港口等60多個大型企業和地方鐵路。
大機車先后獲得30多項國家級榮譽稱號,創造了新中國機車一個又一個“第一”。大機車不僅是中國鐵路機車制造工業資格最老的企業,而且成為中國內燃機車開發、設計、制造的最大的主導廠家和基地。
在成為中國鐵路機車制造行業最大的內燃機車設計、生產企業的同時,大機車也是唯一一家集內燃機車制造和修理為一體,同時生產內燃機車和電力機車的廠家,成為中國鐵路機車的搖籃,創造了中國機車的歷史。
新世紀來臨,大機車已經發展壯大成為中國機車制造業的領軍者,已經成長為中國鐵路內燃機車最大的開發基地、最大的制造基地和最大的出口基地,已經成為世界知名的大企業,內燃機車產量占有中國鐵路機車60%以上的比重。
一個開發型、開放型、多元化、多功能的嶄新現代化大企業昂首邁向21世紀。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