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至29日,中國作協“到人民中去”職業道德教育與文學社會服務實踐活動在江西井岡山舉行。此次活動由中國作協主辦,中國作協文學工作者職業道德委員會、中國作協創聯部承辦,江西文聯、江西作協、江西干部學院協辦。活動中,學員們圍繞“新時代文學工作者的職業道德和職業責任”的主題進行了討論,大家認為,廣大作家和文學工作者要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一步深刻認識文學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中的重要作用,不斷強化責任感和使命感,崇德尚藝,追求德藝雙馨,創作出更多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精品力作。來自全國各地的作家、文學工作者代表60余人參加了活動。現摘選部分發言,以饗讀者。 ——編 者
10月26日上午,由中國作家協會主辦,江西省作協、江西干部學院協辦的中國作協“到人民中去”職業道德教育與文學社會服務實踐活動(第一期)在江西省井岡山舉行開班式。中國作協黨組成員、副主席閻晶明作開班動員講話。江西省文聯黨組成員、主席葉青,江西干部學院院長郭評生致辭。中國作協文學工作者職業道德委員會秘書長、創聯部主任彭學明主持開班式。中國作協文學工作者職業道德委員會委員葉梅、馮藝、劉華、李文朝、魯若迪基,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作家、文學工作者代表60余人參加此次活動。[詳細]
文藝要塑造人心,創作者首先要塑造自己。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廣大文藝工作者要把崇德尚藝作為一生的功課,努力追求真才學、好德行、高品位,做到德藝雙馨,成為先進文化的踐行者、社會風尚的引領者。[詳細]
當年對古村落的意外發現,它們所儲存的大量歷史文化信息,所寄寓的豐富而微妙的情感和理想,所沉積的民間的精神和觀念,以及其所處的現實困境,引我一步步深入田野、深入民間、深入繽紛絢麗的民俗活動現場。不覺間,差不多有20年了,其間我走過數百座村莊,包括歲歲造訪的眾多地方,鄉村生活和民俗事相成為我最重要的寫作資源。那是田野調查式的寫作,姑且叫田野寫作吧。[詳細]
“妙筆擔社會道義,華章鑄民族靈魂”這個主題,我是出于以下考慮:文學工作者踐行職業道德和擔當職業責任的終極表現,是靠文學作品說話。這里所說的“妙筆”,指文學工作者的創作工具,它不同于秉公書史判案的“鐵筆”,而是融入了“悲憫情懷”和“審美旨趣”的文學藝術之“筆”;這里所說的“擔”,也不同于革命先驅李大釗所書擔道義的“鐵肩”,而是體現在文學作品中的“筆力彰顯”;至于“社會道義”,則是保障人類社會正常運轉的道義原則,即道德和正義。[詳細]
江蘇省作家協會文學工作者職業道德委員會于2018年9月29日在南京成立,從八個方面對文學從業人員提出了明確要求。結合此次中國作協“到人民中去”職業道德教育與文學社會服務實踐活動,今后江蘇省作家協會文學工作者職業道德委員會要著力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詳細]
今年我們上海著名的電影表演藝術家、年逾八旬的牛犇老師光榮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習近平總書記在6月25日給牛犇老師寫去一封信,信的末尾說:“希望你發揮好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繼續在從藝做人上作表率,帶動更多文藝工作者做有信仰、有情懷、有擔當的人,為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貢獻力量。”有信仰、有情懷、有擔當,我想這幾個字同樣適用于我們文學工作者,這或許就是我們所要遵循的職業道德和肩負的責任擔當。[詳細]
作家是一個很普通的職業,和木匠、瓦匠沒有太大的區別。但是對于一個寫作者來說,它是一種無上的榮光。就像稱呼木匠為木匠師傅,無形之中多了一層光環,多了些敬重。 作家在世俗生活中有時候又是個奇特的群體,我遇到過一些值得回味的事情。一個木匠的人品不好,大家往往只說這個木匠。而一個作家如果道德有問題,公眾往往質疑所有作家。因為在公眾眼里,作家應該都是道德高尚、心懷天下的君子。他們對作家的道德品質是很在意、很敏感的,要求是非常高的,甚至有些苛刻。這不是因為別的,而是他們敬重作家,所以容不得作家在道德上有任何瑕疵。所以,我常常感到自己責任重大,平時謹言慎行,生怕讓作家這個神圣的稱謂蒙羞。[詳細]
時代賦予生活新的內涵,歲月不饒人更不饒庸舊的過往。而我們的創作,卻很容易落入窠臼。我們善于在筆端訴說曾經帶來的苦難與灰暗,會不自覺地忽略成長中的收獲與光亮。我們總是喜歡坐在高鐵上感嘆時光不再慢,生活不再悠然,卻又不敢真正去感受綠皮火車的“聲聲慢”。[詳細]
作家要為自己的每一個字負責,此乃最基本的職業道德。雖然作家需要汲取各方面的營養,他的文學譜系中閃爍著諸多有名和不甚有名的作家的身影,但當他提起筆來,須務求每字皆出于己心,竭力避免因襲,否則難逃同代和后世的嘲諷。以王安石的峭拔之才和崇高地位,因為太喜歡“襲故”和“化用”,在數百年之后也遭到了錢鍾書的揭發:“每遇他人佳句,必巧取豪奪,脫胎換骨,百計臨摹,以為己有?!?a href='/n1/2018/1116/c422314-30405014.html' target=_blank>[詳細]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這是詩人艾青的著名詩句。作為一個新時代的作家,要堅定文學理想,把握時代脈搏,真正低下身子,與人民群眾打成一片,誠懇面對腳下的這片土地,尋找典型素材,選取獨特視角,著力表現人民群眾豐富的內心世界和真情實感,努力創作出無愧于這個偉大時代的篇章。[詳細]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文藝創作,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吨袊骷覅f會文學工作者職業道德公約》的發布,正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將新時代作家的責任與使命進行了歸納和總結,我覺得很及時、很到位、很全面。在此,就如何踐行公約,我結合自己的工作和創作,談談自己粗淺的體會與看法。[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藝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須自覺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歡樂著人民的歡樂,憂患著人民的憂患,做人民的孺子牛。對人民,要愛得真摯、愛得徹底、愛得持久,就要深深懂得人民是歷史創造者的道理,深入群眾、深入生活,誠心誠意做人民的小學生。藝術可以放飛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腳踩堅實的大地。文藝創作方法有一百條、一千條,但最根本、最關鍵、最牢靠的辦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詳細]
作為改革開放前沿的廣東,為全國貢獻了許多寶貴的創新經驗,同時,也為培養了大量技能型人才,分散和緩解了全國各地的就業壓力和社會矛盾。廣東人民顧全大局的意識和奉獻精神,相信歷史終會回望。新的歷史時期,新的社會形態下,文學要有新的表達,如何書寫這片火熱的土地,對每一位作家來說都是一次新的考驗。[詳細]
再上井岡山,與第一次的感受有所不同?,F場采訪互動教學課上,革命前輩曾志的孫子來到現場,講述了曾志井岡山留子、解放后尋子的故事。這故事以前聽過,可我還是被打動了。他講到曾志在解放后特地到她工作過的小井紅軍醫院,去看望那些曾并肩戰斗過、已經在幾十年前犧牲的戰友,哭倒在烈士墓碑前。當年因敵人突襲、犧牲在小井紅軍醫院的140多位戰士,看似這段講述的背景,但我覺得他們正是井岡山斗爭史的“主體”——曾志就是從他們中間走出來的,是他們中幸存下來、并堅持走到最后的人。[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