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君:秉持職業道德 肩負光榮使命 吳君
作為改革開放前沿的廣東,為全國貢獻了許多寶貴的創新經驗,同時,也為培養了大量技能型人才,分散和緩解了全國各地的就業壓力和社會矛盾。廣東人民顧全大局的意識和奉獻精神,相信歷史終會回望。新的歷史時期,新的社會形態下,文學要有新的表達,如何書寫這片火熱的土地,對每一位作家來說都是一次新的考驗。
把握機遇。廣東,不僅是一個曾經孕育過孫中山、康有為、梁啟超等改革先行者的土地,同時還是一個產生過歐陽山、金敬邁、陳國凱、秦牧等大家的文學重鎮。《三家巷》《歐陽海之歌》《我應該怎么辦》是中國文學史上一座座豐碑,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作家和讀者。作為改革開放的先行地和試驗區,廣東是全國改革開放的縮影,不斷引領全國的思想解放,社會變革,經濟發展,同時,還超前地彰顯出了它博大的胸懷和非凡的氣魄,容納了來自全國各地的許多知名或暫無名氣的作家、藝術家,在廣東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開花結果。一大批有理想有抱負的作家,抓住這歷史機遇,堅持理想與信念,積極投身到記錄并謳歌時代的文學活動中,用一部部堅實且不負重望的作品,譜寫出了時代的華章。
不忘初心。近20年來,整個文壇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質疑和抵毀。據守或是遠離一直在拷問著每個寫作之人。作家是時代良知的守夜人,更是人生的啟明燈。20年代末30年代初,美國經濟危機爆發后,文學和藝術為人們擺脫心理陰影,起到了重要作用。人們正是靠這種精神力量,撫平了內心傷痛,走出人生低谷。保持一份客觀、冷靜的寫作態度甚至上升到了是一種人生選擇。作為一名基層寫作者,我們要不斷學習,不斷深化和豐富自己的內心,多一些對現實的關懷和思考,多一些理解與寬容,從而達到寫作上的心手一致,最后的目標就是通達人心。
牢記使命。時代對作家的要求很高,鮮活、時尚、精彩的第一手生活是廣東作家的優勢,然而,處理不好,很容易變成浮光掠影和浮夸的標識,甚至被臉譜化和妖魔化,使得作品失去了應有的作用。40年來,一大批有理想有抱負的廣東作家,牢記使命、不忘初心,始終秉持和堅守文學工作者的職業道德、職業責任,珍惜自己的文學才華,密切同人民群眾的聯系,積極反映百姓心聲,主動深入生活第一線,創作了大量體現關懷、鼓舞士氣、振奮民心的優秀作品。這些作品在紛繁復雜的社會現象和變幻、激蕩的價值沖突面前,展示出了作家認識世界,感知生活的能力和信心。
作為一名基層作家,我一直把腳下這片土地——深圳,作為自己的寫作富礦,打造系列作品,努力形成品牌特色,從而回報這片土地的滋養。與此同時,我也親見了文學同道的努力和堅守,我們沒有為世俗標準所左右。因為寫作,我們深切懂得了自己是文學的受益者,因為寫作,我們的心性得到了啟發和安慰,人生變得開闊;因為寫作,我們收獲了更多的經歷與智慧、蛻變與成長、耐性與毅力、理解與寬容,而這些,將使我們更有能力肩負起歷史賦予作家的責任與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