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普短視頻,要做到有“科”也有“普”
根據第5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23年6月,我國已經有10.79億網民,互聯網普及率達76.4%,而網絡視頻、短視頻用戶規模分別達到10.44億人和10.26億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全民刷視頻已經成為一種常態或者說一種生活方式。
2024-04-22
-
尊重具身體驗,想象邊界的跨越
青年作家慕明的《宛轉環》收錄了八個中短篇,這些作品跟進并回應著當下熱門的機器學習、神經接口、感官增強等問題,處處可見作為人工智能領域從業者的慕明對技術問題的思考。
2024-03-27
-
視野的拓展與表述的革新
怎樣定義科幻文學?科幻文學是不是一種類型文學?這可能是科幻編輯經常會被問到的問題。
2024-03-27
-
不能將AI發展視為純粹的技術問題
2024開年,人形機器人、腦機接口和大模型等新科技進展,不斷成為社交媒體追逐的熱點。
2024-03-27
-
人工智能恐慌與科技焦慮管理
近期,人工智能帶給社會普遍的焦慮。
2024-03-27
-
《沙丘》是不是英雄主義敘事?為什么它不是爽文?
主題:科幻史詩、傳奇再臨:《沙丘2》IMAX四城特別觀影暨閱讀導賞 時間:2024年3月9日14:00 地點:北京CBD萬達影城 嘉賓:王小偉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副教授 姚海軍 《科幻世界》雜志副總編輯 任 青 知名科幻作家、三屆銀河獎得主 阿 郎 《看電影》雜志主編 嚴 蓬 影評人,網名“電子騎士” 主持:李東東 “極客電影”創始人 主辦:萬達電影及旗下線上衍生品平臺“好集了”、中信出版、《科幻世界》 2024年3月8日,“科幻電影新教父”丹尼斯·維倫紐瓦執導的科幻巨制《沙丘2》國內全線上映。
2024-03-14
-
星空與想象交相輝映
2024年《科幻立方》第1期 2024年《科幻立方》第1期,總第43期已面世。
2024-01-30
-
在科幻中感受科技的溫度
《宇宙工程師之歌》:劉慈欣主編;新星出版社出版 我越來越清晰地體會到,科技是有溫度的,當它融入人性和理想時,就成了推動人類前進的溫暖之力。
2024-01-26
-
高概念科幻如何有料又有趣
《罪物獵手》,付強著,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23年1月 閱讀一本小說的過程,就是一次與作者的促膝長談。
2024-01-19
-
看見“大國重器”背后的“中國力量”
科幻文學理論家達科·蘇恩文認為,科學層面的“認知性”,也就是科幻故事與科技發展的密切關聯,是科幻小說足以成為一個獨立文類的本質屬性之一。
2024-01-19
-
“導中國人群以進行 必自科學小說始”
“索子”(魯迅)譯《造人術》 魯迅對“科學小說”,早就有他自己獨到的跨時代見解、個性化的精神追求及其形象表達。
2024-01-19
-
以敞開的姿態建構科幻文學理論體系
隨著科幻熱的持續升溫,中國科幻理論資源的來源更為廣闊。
2024-01-19
-
以敞開的姿態建構科幻文學理論體系
隨著科幻熱的持續升溫,中國科幻理論資源的來源更為廣闊。
2024-01-19
-
文類融合趨勢下,科幻應保持自身類型特征
今年5月,第14屆華語科幻星云獎揭曉。
2023-12-25
-
漫談科幻電影中的人工智能
從古到今,人類對于成為造物者都有一種極致的渴望。
2023-12-25
-
“后人”如何成為科幻文學的“新人”
新人形象向來是文學研究的焦點問題。
2023-12-25
-
科幻文學作為一種符號的意義
第81屆世界科幻大會匯集來自世界各地的科幻作家、科幻文學愛好者、科幻粉絲群體,中國作家海涯憑借《時空畫師》獲得最佳短中篇小說;由中國科幻粉絲河流、零始真創辦的《零重力報》獲得最佳粉絲雜志;為《科幻世界》繪制大量插畫、封面的數字藝術家趙恩哲榮獲最佳職業藝術家。
2023-12-10
-
在荒涼與熱烈之間吶喊
青年作家夏桑的短篇小說集《月海電臺》,單從書名而言就讓人感受到一種曠野荒涼的浪漫之感。
2023-12-08
-
建立本土科幻的審美體系
圖為具有中國審美意蘊的科幻插圖,①③為著名科幻插畫師趙恩哲所繪制的《紅岸基地日落》《云嵐山》;②為青年科幻插畫師繪制的《三日凌空》 一 繼劉慈欣、郝景芳之后,深圳作家海漄憑借《時空畫師》成為第三位獲得雨果獎的中國科幻作家。
2023-12-08
-
中國科幻文學中的“新人類”書寫略觀
《小靈通漫游未來》,葉永烈著/杜建國插圖,少年兒童出版社,1978年 《豹人》,王晉康著,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21年1月 《荒潮》,陳楸帆著,上海文藝出版社,2019年8月 《機器之門》,江波著,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年3月 科幻小說不僅是人類發揮自身想象的場所,也是不斷“建構”人類自身、形塑新人類的一個重要領域。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