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樹梅:文獻作為一種生活方式
1963年6月29日,星期六,身在南京的曾昭燏(1909-1964)在日記中寫道:“又寫信給方臞仙先生,抄紅豆詩寄去。
2022-12-14
-
顧農:杜牧《嘆花》詩的“本事”
自是尋春去校(較)遲,不須惆悵怨芳時。
-
父親手書的啟蒙讀本,影響了胡適一生
1995年6月,應臺南成功大學校長吳京之邀,筆者赴臺出席“蘇雪林九秩晉五華誕暨學術研討會”。
關鍵詞:  胡適2022-12-14
-
季羨林與清華“旁聽課”
享譽海內外的東方學大師季羨林,能夠做大學問、成大事業、有大貢獻,得益于在清華求學時的幾門“旁聽課”。
2022-12-13
-
陳平原:全集編纂的宗旨、立場與邊界
將近20年前,我在《胡適全集》出版座談會上提及,晚清及“五四”兩代學人中,起碼有20位值得出全集;只有圓滿完成此項工作,我們討論20世紀中國的思想、文化、學術,才有牢固的根基①。
關鍵詞:  陳平原2022-12-13
-
還原學者身份展現多維度的林徽音
12月6日是曹汛先生逝世一周年,北京建筑大學曹汛教授著作的《林徽音先生年譜》由文津出版社出版以來,入選《中國出版傳媒商報》、《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作家文摘》、騰訊好書、新浪好書、百道好書榜等數十項圖書榜單,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
-
一種“創造性的新詩”
清代說唱藝術“子弟書”是近年古典文學研究的一個熱點。
-
唐詩中的逍遙
說到逍遙,人們往往首先想到莊子。
2022-12-12
-
中國近代日記研究的拓展、反思與未來
日記這種文獻類型和書寫方式,在中國具有悠久的傳統。
關鍵詞:  近代人文2022-12-12
-
成仿吾五譯《共產黨宣言》
成仿吾,名昌惁,字仿吾,湖南新化人,一生致力于馬克思主義的研究、傳播和教育工作。
-
劉勰《文心雕龍》在龍游
南朝劉勰的《文心雕龍》是中國第一部文學理論批評史學術專著,也是古代文學理論發展史上里程碑式的巨作,這部古代文學理論發展史上最杰出、最系統、最重要的文學理論批評著作,對后世的文學藝術創作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
2022-12-09
-
蘇青抑或蘇懷青:超越與局限的集合體
1982年12月7日,蘇青去世,至今40周年。
2022-12-09
-
艾青的“馬車”
艾青題字 艾青走了,26個春秋,他走到很遠的地方去了。
關鍵詞:  艾青2022-12-09
-
饒宗頤與季羨林的學術交誼
香港大學饒宗頤先生(1917—2018)與北京大學季羨林先生(1911—2009)作為會通東西的文化大師,因研究領域相近、地位相當,被譽為“南饒北季”,是當代中國學界兩座并峙的文化高峰。
-
葛兆光:為什么要了解學術史?
我在不同的大學講了三四十年的課,也換著各種主題講過很多門課,所以,準備課程和撰寫講義,要占去我大部分工作時間。
關鍵詞:  葛兆光2022-12-08
-
高一涵:新文化運動的早期倡導者
1905年,高一涵離鄉入六安州中等學堂就讀。
-
湖畔詩社的年輕人
四個年輕人做夢也沒有想到,一九二二年的那個春天,波瀾不驚的西湖邊,因他們的即興發揮,湖畔詩社——竟然成為中國新詩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式的存在。
-
孔門的交友原則
《論語》中多次提到“朋”“友”,再加上還有一些內容也可以作為交友的參考或者借鑒,這樣,書中涉及交友的文字就更多了,這些文字論及交友的原則、分寸、目的。
-
西戎:從“山里娃”到“人民作家”
20世紀中期,在風起云涌的抗日浪潮裹挾下,生活在呂梁山中的少年西戎,告別父老鄉親,參加了抗日部隊,做了一名普通的宣傳戰士,轉戰晉西南、晉西北。
關鍵詞:  西戎2022-12-07
-
清代吳其濬與《植物名實圖考》
《植物名實圖考》是我國古代植物學名著,作者是清代植物學家、博物學家吳其濬。
2022-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