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筆下的年味兒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2019-02-06
-
孫郁:《馬一浮:古調獨彈》
因了對于馬一浮的補課式的閱讀,我突然感到,研究新文化的人,如果不了解相對立的一些重要人物,那么對于現代中國的理解是片面的。
2019-02-06
-
臧克家和賀敬之
在我認識的當代詩人中,臧克家和賀敬之有如師長般親切。
2019-02-03
-
對老舍的“再發現”正在走向縱深
回望我們的藝術史,士大夫筆墨長期占據主要地位,在思維習慣與審美習慣上形成定式。
2019-02-03
-
江湖之遠:與金庸對弈的故事
請金庸先生到武夷山,是我與浙大書記張浚生多年的約定。
2019-02-02
-
穆旦的“黑夜”:歷史對位與將來之神
原標題:張偉棟:論穆旦詩歌的“黑夜”一詞 一、穆旦的坐標:評價的參照系 能否對穆旦做出客觀而公正的評價,是檢驗一個批評家工作有效與否的試金石。
2019-02-01
-
百年小說大師張恨水
中國現代的通俗小說,張恨水是天字第一號的人物。
2019-01-31
-
田漢在細管胡同9號
從地鐵5號線北新橋站出來,順著東四北大街向南走,第一條胡同是香餌胡同,明朝屬教忠坊,時稱香胡同。
2019-01-30
-
何謂“秋之白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一 瞿秋白、楊之華是我的外公、外婆,但我始終稱呼他們爺爺、奶奶。
2019-01-30
-
墨色濃淡處,體味那一代文化人的君子之交
豐子愷《櫻桃豌豆》局部 作為上海海派藝術館開館展,眼下正在熱展的“海上豐采——豐子愷藝術特展”吸引了眾人的目光。
2019-01-30
-
瞿秋白:一腔赤誠 百折不撓
2019年1月29日,是瞿秋白同志誕辰120周年紀念日。
2019-01-29
-
喬傳藻:劉文典教授
1 劉文典先生去世那年,我還是個中學生,在玉案山下讀高一。
2019-01-29
-
杜甫最朝氣蓬勃的《望岳》
提起杜甫的詩作,人們最熟悉的一首恐怕是寫東岳泰山的《望岳》。
2019-01-29
-
袁洪權:沈從文缺席1949年文代會考
沈從文缺席1949年文代會,是個值得探討的話題。
2019-01-29
-
紀念老舍誕辰120周年:于阡陌野徑開辟文學新境
2月3日是我國著名作家老舍誕辰120周年的日子。
2019-01-29
-
魯迅為什么感嘆:“明人刻書而古書亡”?
原標題:《稗家粹編》整理與研究的新發現——兼談古代小說的校讎學 ▲海內孤本《稗家粹編》,是晚明著名出版家胡文煥選編,于萬歷甲午(1594年)序刻的小說選集。
2019-01-28
-
林紓在1919:新舊世界的夾縫
誠然,白話文學需要更“進化”的形態,外國文學需要更高明的譯才;可是處在新舊過渡的時代,難道求新就需要以“損舊”為必然代價嗎,一蹴而就的新真會很新嗎?林紓此前從未覺得自己是守舊派,但在后輩更為激進態度的對照下,他感覺自己好像難免也被迫墜入腐朽的老頑固隊伍中了。
2019-01-25
-
《汪曾祺全集》:還人間一條活魚
獲悉1月10日《汪曾祺全集》(以下簡稱《全集》)新書發布,父親在從西昌返回成都的高速路上發來微信:“你去不去現場?如方便替我買一套,最好蓋印。
2019-01-23
-
周克芹的鄉土創作之路
人們無法選擇自己身處的時代,但每個時代總會選擇一些人、并通過他們來表達時代的需求、時代的呼喚和時代的情緒。
2019-01-23
-
蕭紅與中國當代文學
原標題:一個作家的重生——蕭紅與中國當代文學 蕭紅在香港的墓地,攝于1942年 蕭紅的生命短暫,這使她喪失了很多機會:她沒有可能完成她的半部紅樓和《馬伯樂》;她沒有可能成為我們文壇的世紀祖母,膝下有兒孫繞膝;她沒有機會重憶當年的情感私密,以使未來的遺產執行人一年又一年地制造出版“炸彈”,粘住讀者們的“八卦”之眼;她更沒能力出版晚年口述史,對與她有過情感瓜葛的男人們那漏洞百出的回憶錄發表看法、表達蔑視。
2019-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