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從文“湘行”書寫的兩副面孔
1934年1月7日,《邊城》還沒寫完的沈從文,由于母親病重,自北平出發回湘西鳳凰。
2019-03-04
-
巴金《出訪日記》首次公開出版,這些日記也是一份重要文獻
為紀念巴金先生,四川文藝出版社于今年推出了“回望巴金”系列叢書,“回望巴金”系列叢書共十部,包括巴金的《出訪日記》、蕭乾的《摯友、益友和畏友巴金》、黃裳的《記巴金》、姜德明的《與巴金閑談》、紀申的《熾熱的心——懷巴金》、李輝的《巨星巴金,光還亮著》、彭新琪的《巴金先生》、坂井洋史的《尋找巴金》、周立民的《閑話巴金》、李樹德的《那些朋友,那些書——憶巴金》。
2019-03-03
-
劉紹棠:大運河流淌著你的名字
與沈從文、孫犁一脈相承的中國當代文壇鄉土文學大家劉紹棠辭世22年了。
2019-02-28
-
劉禹錫與《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讀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句》:“桃偶歸何處,劉郎去復來。
2019-02-28
-
左翼與傳統:陳映真案例
1994年,陳映真在臺北策劃關于日據臺灣五十年主題的照片展 像陳映真這樣一位左翼思想者與文學創作者,怎么看待傳統?對這樣一個提問,相信很多人會覺得無趣甚至多余。
2019-02-26
-
《平凡的世界》:永恒的魅力
永恒的魅力 之所以選擇解讀路遙的《平凡的世界》,是因為廣大青年朋友都很喜歡這位作家,我也特別喜歡這部小說。
2019-02-25
-
一生追索歷史,他把自己也寫進了歷史
李學勤。
2019-02-25
-
魏巍:為大時代吹響號角的人
魏巍(右)與胡世宗 近期,重讀獲茅盾文學獎的長篇小說《東方》,心靈又一次被震撼,不由得緬懷我熟悉的詩人、散文家、小說家、長期從事部隊文化行政工作的領導者魏巍先生。
2019-02-25
-
終結與先行
長篇小說《東方》 魏巍是經歷了半個世紀的戰爭和軍旅生活的作家。
2019-02-25
-
論蕭紅小說中的日常經驗書寫
1938年9月,蕭紅離開武漢到達重慶,在這里度過了一年多相對安穩的生活,直到1940年1月抵達香港。
2019-02-22
-
“我想寫的,只是那些我認為可愛的人”
1943年3月在阜平河西村工作的孫犁(左)與胡華(右)、王煒(中) 孫犁認為:“凡是成功的典型,都是以真人作為它的模特兒,作為創作的依據……魯迅創造人物的方法,根基于真實的社會生活,因此才可能成為現實主義的,成為藝術的上品。
2019-02-22
-
孫犁:一定要比別人更關心時代、社會、人
1946年孫犁在河北蠡縣 【向人民學習 向生活學習·重溫當代現實主義經典作家】 孫犁是中國當代文學史上有重要影響力的現實主義作家,深受廣大讀者和后輩作家同行的熱愛。
2019-02-22
-
姚雪垠的史料卡片給我們的啟示
2017年9月下旬,姚海天先生來到華中師范大學會見我和張永健教授,與我談到出版姚雪垠資料卡片全集一事,并約我為這套全集寫篇序言。
2019-02-20
-
老舍北京地理
《秋實——紀念老舍誕辰120周年之四》(套色木刻) 金銳作品 2006年,北京市高考作文題目是“北京的符號”,寫作提示是:“許多城市都有能代表其文化特征并具有傳承價值的事物,這些事物可以稱作該城市的符號。
2019-02-18
-
老舍的“北京情結”
老舍的生日是1899年2月3日,正是臘月的小年,一般每年這個時候中國老舍學會和北京的老舍讀者都會去老舍故居聚一聚,一起過年。
2019-02-16
-
韓愈的傳統文化觀
新時代的文化建設首先面對的一個重要問題是怎樣對待傳統文化。
2019-02-16
-
老舍:一個“文牛”“寫家”
老舍(1899.2.3-1966.8.24) 老舍最初是懷抱“寫著玩玩”的心態寫起小說來的。
2019-02-13
-
夜讀龔自珍《病梅館記》夢語
在梳理中國文脈時,我們看到:先賢大家們將漢語言文學之美推向極致的創造之功,固為我們所景仰;但我更為看重的是“美的極致”中所蘊藏的“精氣神”。
2019-02-12
-
龔自珍在己亥年
今年是農歷己亥年。
2019-02-11
-
劉以鬯與沈寂的交誼
劉以鬯被香港人稱作 “老香港”,有香港文壇教父之譽。
2019-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