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屆非遺博覽會線上線下同時綻放
昨天,記者從文化部獲悉,第五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將于9月13日在濟南開幕。
2018-08-22
-
互聯網科技:為非遺“活”起來、傳下去添助推器
非遺是人類的“活態靈魂”,承載著獨特而豐富的想象力、文化意識和民族精神。
2018-08-21
-
非遺語境下的民俗學教材創新
21世紀以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實踐和工作推動了民俗學學科內部持續進行反省和學科建設的深思。
2018-08-20
-
數字化傳播,讓非遺更“潮”
采訪嘉賓:范 周(中國傳媒大學教授,文化發展研究院院長) 目前,我國進入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已達10萬項,其中國家級的1372項,入選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有39項。
2018-08-20
-
一針一線間的百年女紅
春光長壽荷包 舉家富貴荷包 一品夫人荷包 虎形圍涎 貼布繡鳳穿牡丹魚戲蓮棉布肚兜 如意云紋刺繡花卉圍涎 喜帳(局部) 花耳卷須紅地虎頭帽 苗族背扇(局部) 在中國幾千年來男耕女織的傳統生產方式中,女紅不僅體現著“婦德”,也與技藝緊密相連,反映著當時社會的日常生活。
2018-08-19
-
七月七 各地民俗添新意
8月17日,在廣東廣州舉行的七夕乞巧游園活動上,市民觀看漢服展演。
2018-08-18
-
七夕剪紙風俗考論
牛郎織女系列剪紙之喜結姻緣 七夕節日重要熱鬧,民俗活動繁雜多樣,各種民間藝術和文化形式躍然呈現,其中,七夕剪紙生動反映了我國古代民眾社會生活和民俗文化的博大渾厚,側面展示了民眾多元豐富的精神信仰和審美需求。
2018-08-17
-
娘,喚醒心靈之鑰
三童抱石榴(剪紙) 劉潔瓊 每個女人都是從娘的毛頭女子到毛頭女子的娘,漸到娘的娘,在年復一年中,在自然界與光景中上演著自己的人生腳本。
2018-08-17
-
非遺傳承人展技藝
新華社記者 劉磊 攝 近日,“守望相助——56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邀請展”在位于呼和浩特的內蒙古展覽館舉行。
2018-08-17
-
“大美太行 多彩非遺”晉城綻放
非遺圖書出版物 第六屆“太行書會”曲藝邀請賽現場 晉城市中等專業學校剪紙教學基地 8月16日至22日,首屆山西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大美太行”系列活動將在山西省晉城市舉行。
2018-08-15
-
嶺南首套非遺傳承教材發布
日前,在2018南國書香節開幕式上,嶺南地區首套非遺傳承系列教材《非遺玩家》發布。
2018-08-15
-
貴州舉行“傳承非遺、文化惠民”非遺展示活動
國家級非遺松桃縣的《上刀山》表演 董金黃 攝 8月11日至12日,由中共貴州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省旅委、多彩貴州文化產業集團聯合主辦,貴州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貴州省多彩貴州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有限公司承辦的2018多彩貴州文化藝術節“非遺周末聚”集中展演活動在貴陽舉行。
2018-08-14
-
非遺成為必修課——晉中學院非遺進校園一瞥
刺繡非遺傳承人為學生授課。
2018-08-14
-
廣西:“非遺+扶貧”呈現新氣象
飄香的豆豉、醬油、牛巴;造型別致的芒竹編、油紙傘、木架構;工藝精美的石畫、刺繡、服飾…… 7月30日至8月1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在全區文化扶貧工作現場會的陳列展示區,琳瑯滿目的非遺產品讓參觀者贊不絕口。
2018-08-10
-
非遺與爆款電視劇的互相成就
說起于正,多少人都要嘖嘖連聲,想起的只有阿寶色、抄襲、打官司……不過,熱播劇《延禧攻略》卻讓他打了一場翻身仗,不僅劇情擺脫了“瑪麗蘇”大女主劇的怪圈,對傳統美學的遵循也讓他圈粉無數。
2018-08-10
-
山東壽光非遺傳承保護結碩果
8月7日,“千年濰水·手藝之都”國家級濰水文化生態保護試驗區(濰坊)保護成果展示月壽光展演周活動在北京恭王府博物館舉行,山東濰坊壽光市的原生態民間歌舞《荷花秧歌》《月宮圖》,傳統技藝葫蘆雕刻、硯臺制作、草碾子草編、柴莊土陶等悉數亮相。
2018-08-09
-
非遺苗繡可以很時尚
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苗繡的工藝技法融入現代設計,結合竹編、銀飾、箜篌、古歌等民族元素,呈現中華服飾的風采。
2018-08-08
-
賞“燕京八絕” 傳非遺技藝
活動現場展示的雕漆哈雷摩托車 年輕的雕漆人在一塊朱紅的漆板上用畫筆輕輕描出荷花的輪廓,然后用小刻刀沿著輪廓精雕細琢。
2018-08-07
-
黑龍江舉辦世居少數民族非遺展演
由黑龍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辦、哈爾濱市南崗區文化館承辦的黑龍江省世居少數民族非遺展演活動于8月1日在哈爾濱舉行。
2018-08-06
-
梅縣木偶傳習所作品《封箱》獲三項省級金獎
獲獎作品《封箱》劇照。
2018-08-06